文章標題:市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經驗交流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我市位於四川西北部,幅員1253平方公里,總人口51.2萬,有城鄉勞動力32.3萬人,城鎮非農業人口10.13萬人,是一個擁有26個鎮鄉的縣級市。
近年來,根據中央、省、市關於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和服務的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勞動、就業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把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大促進了城鄉統籌就業和各項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下面,我分別彙報一下我市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具體做法和在統籌城鄉就業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具體做法
(一)建立完善機構
我市的基層平台建設始於2001年,當時,面對日益增多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我市在城鎮人員特別集中的兩個鎮鄉的16個社區建立了"社區就業服務站",以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社區就業。2003年初,我們按照中、省、市再就業會議精神和各級機構編製委員會關於建立城鎮街道(鎮鄉)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的文件精神,在全市26個鎮鄉建立了勞動保障所。同時,我局將原來的16個"社區就業服務站"統一更名改建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並在其它鎮鄉的社區居委會新建了27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市委、市政府把26個勞動保障所和43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全部納入了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二)選好工作人員
選好鎮鄉勞動保障所和社區工作人員是做好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的基礎。所以,通過與市人事局共同審定,我們把工作人員的選任條件定為:年齡40周歲以下,中專或高中文化以上,思想政治素質好,熱愛勞動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共73人,35周歲以下佔80,大專生以上文化程度佔40。根據各鎮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分佈情況,最多的鎮鄉保障所有5個工作人員,山區鄉勞動保障所設1人。目前,鎮鄉保障所和社區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員共73人。
為提高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素質,我局分別於2003年5月和2004年7月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勞動保障業務知識培訓。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了勞動法律、法規、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社會保險、退管服務、勞務開發和微機操作等各類業務知識進行了全面培訓。經考核合格者頒發《上崗證》,確保了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水平。
(三)到位工作經費
由於2003年才開始全面建設鎮鄉、社區兩級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當年的業務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經我們爭取,市政府從財政給各鎮鄉追加撥款0.8~1.5萬元不等,共計30萬元撥款。而今年,所有鎮鄉勞動保障業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個鎮鄉均在1萬元業務經費以上。
(四)落實辦公條件
在2003年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統一提出要求,各鎮鄉勞動保障所辦公場地均不小於50平方米,大的鎮鄉應在100平方米以上。經我們檢查,基本上都達到了此項要求。2003年8月,市政府又撥出3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解決各所的辦公桌、電話、電腦、檔案櫃等設施。目前,全市所有的勞動保障所和站都配備了電腦、電話和活動場所,基本具備了現代化的辦公條件。
目前,我市所屬德陽市統一開發的就業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正處於試運行階段,該系統涵蓋了就業服務工作的各個領域,年內就實現市、縣(市)、街道(鎮鄉)、社區四級聯網,初步形成以市就業服務中心為主體輻射26個鎮鄉43個社區的信息管理網絡。
(五)明確制度職責
根據省、市對鎮鄉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要求,在德陽市局制訂的職責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我們制訂和印發了《綿竹市鎮鄉勞動保障所工作職責》和《綿竹市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工作職責》,並要求各所、站將職責、制度上牆,向服務對象公開。
在制訂了職責的基礎上,我們還制定了"六清楚"、建好"七本帳"、"六送到"的具體工作要求。"六清楚"即:摸清本轄區失業人員的失業時間、文化特長、家庭狀況、就業去向、退休人員情況;建好"七本帳"即建立失業人員情況帳、失業人員求職安置帳、用工信息台帳、就業困難人員跟蹤服務帳、職業技能培訓台帳、退休人員管理台帳、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外出務工人員登記台帳;"六送到"即為失業人員送政策、送觀念、送信息、送技能、送崗位、送溫暖。
(六)制訂工作目標
基層勞動保障機構人手少、業務寬、任務重,我們堅持把就業和再就業、農民工培訓、勞務輸出、社區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等主要指標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範圍,市政府與鎮鄉簽訂目標責任書,我局制訂了半年和年終具體考核辦法,並根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不定期的督查。今年7月,我們對經檢查驗收建設較好的所(站)報德陽市就業局
命名為示範勞動保障所(站),還組織全市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到這些所(站)參觀學習,交流工作經驗。
二、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取得的成效
(一)就業和再就業形勢穩定
目前,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得到了很好落實。尤其是在小額擔保貸款、公益性崗位開發和再就業培訓工作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和下崗失業人員的稱讚。
(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成績斐然
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徹底改變了過去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停滯不前的局面。我市現已形成了以市退管中心為管理主體,鎮鄉、社區為社會化服務的網絡,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蓬勃開展。
一是去年8月全面完成了全市5000多名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向所居住地社區保障工作站的移交工作;二是全市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都建立了退休人員基本情況詳細個人信息台帳,實行了規範的網絡管理;三是各社區都建立了退休人員活動中心,多數社區設有退休人員健身房、棋牌室、圖書閱覽室、電視室、醫療站等。共青團綿竹市委和市退管中心共同建立了有500餘人參加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定期和不定期地為退休人員服務,深受退休人員和社會好評;四是我們在市檔案局的指導下建立了標準化的退休人員檔案管理中心;五是在離退休金社會化發放100的基礎上,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能及時反饋到社保局。
(三)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在做好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同時,我市積極開展城鄉統籌就業工作。依託各基層勞動保障平台,今年我市在農民工培訓和勞動力轉移輸出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農民工培訓工作蓬勃開展。
由於有基層勞動保障平台為基礎,今年市上把農民工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了我局,負責統籌、協調和管理全市農民工培訓工作。今年,全市25個鎮鄉都建立了以黨委、政府分管領導為主任,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具體負責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在培訓中,我們堅持貫徹培訓結合就業的原則,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和定向式培訓。1-10月,全市共開展電工、電焊工、車工、磨工、縫紉工、計算機操作、汽車駕駛、家政、紡織、廚師、美容美髮、建築等各類專業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班133期,培訓農民工達5565人,98的參訓人員取得了《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對自願申請職業資格考評的人員,經職業技能鑒定,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頒發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300餘個。市財政支出農民工培訓補貼105萬元。同時,對準備轉移、輸出前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培訓,參訓人員達7900餘人。
二是勞務輸出工作有了巨大突破。
我市農村自然條件較好,農民生活溫飽有餘,大部分人都不願外出務工。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勞動保障部門把有序組織勞務輸出作為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來抓。市財政專門撥出200萬元用於勞務輸出專項經費。勞動保障部門先後兩次到浙江義烏考察建立勞務輸出基地。今年春節期間,我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工作,經勞動保障部門有序組織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的人員就達6814人。在組織過程中,勞動保障局、就業局和各鎮鄉勞動保障所、站的工作人員一道進行層層宣傳、動員組織。從宣傳動員、組織報名、購買車票、沿途護送、崗位安置、回訪調查等環節,都有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可以說,沒有基層平台的建設,僅靠勞動保障部門的力量是很難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的。8月份我們經鎮鄉勞動保障所對已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全面登記調查顯示,全市常年在外務工的人員達86830人,勞務總收入達5.2億元,全市農業人口41.12萬人,人均勞務收入1266元,比去年增長167元。市委書記蔣子林稱讚說,你們為農民增收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我們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離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還有差距。我們決心在上級勞動保障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不斷完善、強化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更大促進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市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經驗交流發言》來源於,歡迎閱讀市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經驗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