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為勞動者就業服務勞動保障演講稿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上午好!
首先,讓我代表就業科、再就業辦,我演講的題目是—《用責任和智慧為勞動者就業服務》。
就業如同民生,“安居樂業”從來就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今年4月,《中國就業論壇》在北京舉辦,國際勞工組織官員索馬維亞說:最重要的是,讓勞動者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工作。給人“體面勞動”,要實現這一目標,作為正處在改革攻堅階段的中國談何容易。從全國情況看:2003年底,16歲以上勞動力9.99億人,從業人員僅7.4億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00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1.5億人;1998至2003年的六年間,國有企業累計出現下崗職工2818萬人,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未實現再就業。我市的就業再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新成長勞動力的初次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矛盾相互交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加大,需要安置就業的勞動力達到50餘萬人,“4050”人員就業、婦女就業、殘疾人就業成為難點,這些問題表明,我市的就業再就業任務十分艱巨。
近三年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勞動就業新機制逐步形成,通過實施再就業援助工程,積極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大勞務輸出與勞務合作,努力發展壯大全市經濟,使4萬多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每年新增轉移就業農民都在7萬人以上。在政府和社會的援助下,有3174名“4050”人員在“公益性”就業崗位實現了再就業,有1135人持《再就業優惠證》申辦了個體經營執照,有1427人享受到減免費稅的優惠,有74人獲得小額貸款扶持。我市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通過組織培訓和政策宣傳,一大批下崗失業職工轉變了就業觀念,掌握了新的就業技能,重新實現了再就業。在就業政策和社會輿論的引導下,很多下崗職工失業不失志,靠自強自立、靠頑強拼搏、靠社會支持,實現了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全市湧現了唐殿紅、韓鳳鳴、趙成瑞、張曉麗等一批再就業明星,他們的再就業事迹生動感人,催人奮進。寬城縣下崗女工唐殿紅,在孟子嶺鄉的大山溝里承包2000畝荒山,靠向親友借錢,先後投入了16萬多元,栽種、嫁接大棗、大扁杏、桃樹、板栗3.5萬棵,栽種其他樹木1萬餘株;靠一杴一鎬修山路1公里;在山上閘溝修建兩個小型蓄水庫,養魚5000多條;自行鋪設自來水管道3000多米;靠人拉肩扛架設低壓線路1200多米。她和愛人常年吃住在山上,艱苦創業三年多,飽受了風霜雨露、冬寒夏暑,她以頑強的毅力挺住了,如今,山樑變綠,桃樹、大棗已經結出果實,歡快的魚兒在水中跳躍、嬉戲,一個近千畝的經濟林場展現在人們面前。唐殿紅不但自己安置了30多人就業,還帶動了鄰村一些農民承包起了荒山。當省新聞媒體兩名記者去了解她的事迹時,她們被感動了,她們在山上吃住了兩天,每談到生動之處,她們就和唐殿紅一起流下了眼淚。我局兩次派人去實地考察,並給予了大力扶持,面對着局裡去看望她的領導,她感慨地說:“荒山不利用也是浪費。”試想,有這樣思想境界的人怎能幹不出一翻事業?!在我們了解的下崗職工中,有這樣思想境界的又何止唐殿紅一人。
我國現實和世界經驗都清醒地告訴我們,任何國家、任何歷史時期都存在失業、就業問題,它將始終伴隨着人類社會,科技越發達,自動化水平越高,失業問題就越突出。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解決我市當前的就業問題,必須結合承德市情。我市是農林大市、旅遊大市,勞務輸出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因此,就業再就業工作要緊密結合這一實際,把“綠色就業”、“旅遊就業”、“輸出就業”作為重點,堅持黨委領導、政府協調、部門聯動和社會支持,從為民辦事的角度出發,打特色牌,走承德特色的就業之路。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建設,為我們拓展了綠色就業空間,當前,有20餘萬人在種植業以外的第一產業實現就業,而且前景十分廣闊。我市是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大避暑山莊”為背景的大旅遊格局正在形成,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已達到20億元左右,直接從業人員5萬人,間接帶動就業20餘萬人,隨着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我相信,旅遊業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輸出就業”已經成為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實現農民脫貧治富的重要途徑,它已經成為一種經濟現象,那就是我市提出的“勞務經濟”。勞動保障部門是政府綜合管理就業的部門,做好就業的各項工作,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我們要通過強化指導、監督手段,使再就業的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要通過建立起就業服務體系,為勞動者搭建就業平台,要通過加強培訓,為勞動者“強筋健體”;要通過宏觀調控,調解勞動者收入分配;要通過行政執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要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就業者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