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政治學習>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一)

  一、農村學校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辦學的茫然性

  縱觀現在的農村小學,很少有對學校的未來發展做出如實科學的規劃,某些學校即便是有規劃也不過是是擱置在檔案里的一紙空文,並沒有很好地去執行落實。它們的價值也只是供上級檢查的一張“護身符”而已。一所沒有辦學目標的學校猶如一艘沒有舵手的航船,永遠停滯不前。辦學目標的模糊必然導致學校發展的茫然,也必然導致學校水平的滯后,更重要的是導致學校文化的缺失,即便它有百年的建校史,在百年裡也只有人來人往,卻見不到學校因歷史的厚重而更具文化的魅力。在這樣學校里學習、工作就得不到文化的滋養、目標的激勵,更不用說健康積極人格的礪煉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學校的命運就岌岌可危了。

  2、制度的無效性

  “無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作為一個集體,為了實現既定目標,就離不開規章制度的有效約束,就要避免僅憑主觀意志“管人”的舊習,讓制度真正成為起“組織”作用的無形“領導”。然而目前農村學校在制定和執行制度過程中還存在着以下幾個弊病:(1)制度的制定帶有主觀性,學校制度多為管理者在辦公室里單方操作而成,從制定的一開始就註定帶有明顯的等級色彩,教師作為被管理者自然就成了制度管理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權利得不到充分的保護,心聲得不到採納。這種以“管人”為出發點的制度,等級分明,極大挫傷教師作為主人翁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這也是造成許多教師抵制學校制度的原因。(2)缺乏公平性,執行制度的往往又是管理者,對管理者的管理又是制度留下的空白,造成制度執行中的另一個不公平現象。(3)執行制度時以偏概全,缺乏整體性。學校往往熱衷於抓“簽到”一些顯現的管理,對學校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用的管理制度關注甚少,影響了制度的有效性。(4)執行過程的隨意性,許多制度長期處於“休眠”的狀態,管理者處理事務時往往繞過制度自行一套。“人可以凌駕於制度之上”,“制度的無用論”極大地挫傷了制度遵守者的心。

  3、評價的失衡性

  評價其實是一種價值的導向,對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起着催化的作用。但目前農村學校管理中的評價存在嚴重的失衡:(1)評價權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我們強調每個人都擁有評價的權利,然而實際情況是:真正在評價教師並通過評價教師影響教師利益的只有少數人,他們掌握着學校人力資源配置權,如校長或教務主任等領導。由於獲得的信息不充足,或被虛假信息所影響,他們很難做出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2)評價往往是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終考核、評優評先等。這種以外在名利目標為導向的比較評價方式,對於同一條件下不同資歷的老師也是不公平。

  4、課改的誤導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中華大地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然而對於農村學校而言,這次的課程改革既是教育給農村學校的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是對農村學校的一次嚴峻挑戰。學校管理者作為新課程改革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的組織者、執行者,對新課改的成功與否起着關鍵的作用,他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實踐程度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影響着一個學校改革的進度和深度。當前部分農村學校的管理者在對新課改的認識上還存在誤區,他們居高臨下往往誤導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育實踐:(1)只強調學習新課改的教育觀念,忽視了理念在實踐中的貫徹落實,無形中割裂了理念與實踐的統一關係,導致理念與實際的脫節現象。(2)誤認為評價學校的好壞和教師水平的高低還是要看分數,看升學率,課程改革無非是換換教材、擺花架子走過場,一陣風的事情,因此依然是唯成績是瞻,視考試為法寶。(3)以事務管理為主,對新課程缺乏系統的學習與研究,但在實際中對認真實施新課程行為的教師指手劃腳,瞎指揮,間接阻礙了學校的改革發展。(4)認為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不足、設施落後、師資缺乏,墨守成規,缺少因地制宜進行課程改革的積極性,對教師的有益嘗試不屑一顧,致使學校新課程實施處於被動局面。

  二、解決農村學校管理存在問題的策略

  1、營造民主環境,樹立服務意識

  (1)管理者要轉變觀念、以人為本

  學校的管理目標是發揮人、財、物的最大效益。隨着社會的進步,人的獨立意識被進一步喚醒。作為學校管理最重要的因素——人,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有一個民主的管理平台。農村學校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層自身的改造,改變舊有觀念,加強民主意識,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的“消費者”,不單單包括學生、家長及部分社會人員,還包括學校內部的教職員工,他們屬內消費群體。隨着社會的發展,內部消費群體主人翁意識的覺醒,學校對內部消費者需求的關注及其和諧的發展是滿足外部消費者需求的充分保證。管理者在工作中凡事就要“以人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出發點,認識到他們的發展就是學校發展的強大力量,工作的意識轉化了,學校的發展前景也就更明朗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學校工作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為此,學校的管理層要樹立起一切管理皆是優化學校各種資源配置、一切的管理皆是為教師發展服務的治校興校的意識。

  (2)管理者要勇於授權、以校為本

  “所謂授權,就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的一種管理方法。引進人才是有必要的,可是,如果沒有授權,多厲害的人才也只能作壁上觀。”(成君憶的《水煮三國》)這一觀點對我們學校的管理不無啟發:學校教師都是具備一定專業修養的人才,管理者不能一味地攀高,認為人才以引進為好,忽視了學校自身人才的發掘。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本着“以校為本”的原則,本着人盡其才的觀點,因材而用;敢於放權,勇於授權,“善於將將”,變領導管理為學校教職工的全員管理,變個人決策為集體決策,從而發揮眾人的智慧、張揚“拳頭”(合作)的力量。

  有一種梯形管理模式是這種組織的(筆者稱之為“忙碌的星期五”):

  1、每周五早上八點之前,各年段組長把一周以來年段組的情況匯總後以書面的形式向教導室彙報。(其中包括工作常規性的報告,也包括一些問題的處理意見和自己權限內未能處理的事情)。

  2、教導處也在自己的職責權限範圍之內,把能解決的當面處理,並把處理的意見和未能解決的事務在早上第二節課之前一同上報給分管的副校長。

  3、分管的副校長亦是如此,然後在上午第三節課上課之前把材料匯總到校長辦公室。

  4、下午召開行政領導會議,如果不是擴大會議,僅由副校長、教導主任、工會主席和總務主任參加,商討相關事宜。

  5、在下一周的周前會上布置,落實好每項活動的責任人和行動者。

  這種管理模式優點有:第一,產生管理的第一手材料來自學校的最底層——年段組或教研組,這些組長整天與教師生活工作在一起,最容易獲得第一線教師的心聲,最清楚學校管理在第一線存在的問題,可信度高,針對性強。第二,充分地給予各層一定的權利,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處理一些事務,不必凡事都向上級請示,可以極大地施展他們的才華、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在這種模式的運轉中始終貫徹為他人解決問題、為他人謀發展的服務意識,可以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所在,一方面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辦事的效率提高、使學校的發展前景更為清晰。這也是農村學校在民主管理中可以借鑒的一種模式。

  (3)、管理者要民主理財、以製為本

  當前農村教育資金投入不足,仍然是當前制約教育發展的最大瓶頸。農村教育的儲備資金和教職員工的待遇狀況都不容樂觀,也正是這樣,學校的資金使用也成了學校管理中的敏感地帶。學校如何充分發揮有限的資金,以達到發展教育和改善農村教師的福利的目標,是當前農村學校管理改革中的重要課題,也是一所學校營造民主的環境、樹立服務意識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如果“一所學校能進行民主理財,那就沒有什麼不能民主的了”。民主理財,當然要依靠制度,沒有制度的保證,民主理材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現在許多學校都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經驗。綜合起來有幾點值得借鑒:1學校財務公開制。學校在包括年度財經預算、決算方案、經費收支報表及預算內外收支中教師所關注的項目上要予以公開,接受大家的監督,如有需要還應在專項資金的使用上做說明,對於來自下層的各類意見建議,管理者應及時給予回復。2科室成本預算制。學校在學期初各科室的工作計劃里必需包括本科室“學期教育成本預算”,連同工作計劃一併交予校長室審批,由校務委員會通過,各科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嚴格地執行預算,這一制度使得有效的資金始終在受控之中,保證了科室各項工作的穩步開展。3領導津貼監督制。公開管理者的津貼情況,提高財務的透明度。領導作為管理層,因為角色的不同,所擁有的權限也是不一樣的。管理者在民主理財當中,最為關鍵的是提高財務的透明度,領導接受來自下層的津貼監督,有利於廉政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從自身開始為學校的民主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4)、管理者要公開政務、以信為本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