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讀周彬著《課堂密碼》讀書筆記

讀周彬著《課堂密碼》讀書筆記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讀周彬著《課堂密碼》讀書筆記

  《課堂密碼: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思考》,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周彬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10月第2次印刷

  該書分為五個部分,即: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

  作者主要觀點如下:

  1、莫把課堂只當課堂;莫把課堂只當教學;莫讓課堂止於安靜;以學生為師;以同事的課堂為友。

  2、當前的知識競爭不再是知識儲存量的競爭,而是知識提取量的競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知識儲存過程中運用的方法越是簡單,學生的知識提取就越是困難;邏輯越是清晰,學生提取知識越容易。

  3、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不投資的人自然是買不起房的;一個不再看書的人,必然會在每堂課中都處於掙扎狀態。

  4、衡量自己有沒有學會一本書的標準:當你看書的封面時能夠把目錄寫出來,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40%;當你看目錄時能夠把書中的要點寫出來,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60%;當你看着知識要點能夠把細節想起來,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80%;如果你還能夠把這本書的知識進行重組並靈活應用,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90%以上。

  5、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掌握學科知識點,教師以訓練者的身份面對學生可能最有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系統化的學科知識,教師以教學者的身份面對學生可能最有效;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對學生可能最有效。

  6、課堂結構=學科深度×教育廣度。對於學科深度有兩種理解,一是指內容的艱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師在學科知識上要有深度,並不是要求教師在學科知識的內容上要艱深,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要深刻。在內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就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就越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就越能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對於教育廣度也有兩種理解,就是把學生當做“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專業選手),還是當做“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業餘選手)。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就意味着必須把學生當做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一是學科教師要全面地愛護與關心學生;二是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三是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

  7、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僅需要更多的方法與策略,還需要優化自己的課堂結構。課堂結構應該是學科深度與教育廣度的均衡配置。

  8、課堂效率=教學進度×學習接受度。課堂教學真正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非常努力,但學生不參與,那麼課堂教學的效果仍然為零。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真實教育意義的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劑。換而言之,教師的主導只是服務於學生主體學習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評價一堂課優劣的標準,從目標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學生的學習接受度,而不是教師的教學進度。

  9、課堂效率需要教師的努力,需要學生的參與,更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協同合作。要讓課堂發揮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努力與投入,但在教師與學生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相互照顧對方的進度,才是最佳的選擇。教師一味地加快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或者學生只管個人的學習接受度而不順應教師的教學進度,都很難讓課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認為,只是關心“怎麼教”的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只是關心“教什麼”的教育是沒有肉體的教育。

  11、“教什麼”是指教學內容,符合科學的特徵,具有可以重複與可以遷移的特點;“怎麼教”是指教學手段,符合藝術的特徵,具有個性化與即時性的特點。

  12、一堂成功的課往往具有即時性,它需要教師有靈感,也需要教師能把握當時的課堂情境,有預設的課可以保證不出問題,但難以保證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課也具有個性特徵,教師的個性魅力、知識結構,就決定了他會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而這些方法就像鑲嵌在教師身上一樣,難以為他人所模仿。因此,課堂教學既不會由於外在的強制或者指導而變得精彩,也不會因為對他人的模仿而更為成功。因為在強制的狀態下藝術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對藝術品的仿製就是地地道道的贗品。

  13、不管教師在學科教學上多麼努力,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掌握,始終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學科知識,但永遠不可能替代學生去學習、理解與掌握學科知識。因此,課堂教學不應該止於學科生活化,還應該以學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為最終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完成學科生活化之後,進一步推進與完善學生生活學科化的過程。

  14、學科教學只是學生習得學科知識的一種輔助手段,真正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是學生自己對學科知識的主動建構。

  15、課堂有趣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吸引過來的外在興趣,這種興趣有比較價值,但並不一定有內在價值;另一個是真正吸引學生的課堂教學的內在興趣,這依賴於學生在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對邏輯與思維的把握與練習。這兩種興趣缺一不可,但絕不應該僅止於第一種興趣。

  16、考試成績=學科興趣×學習方法×學生智商。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這三大學習要素中,最難改變的應該是學生智商,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可改變的要素。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智商,但能夠改變學生對待自己智商的態度與使用它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取得學習成績的前提。在學生的學習要素中,最容易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科興趣。學生對某一學科喜歡與否,很少以其專業價值為標準,一般是以之是否對他們的胃口為標準,在這一點上,學科教師的教學風格甚至學科教師自己的生活態度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實中,教師往往是用強迫來替代學科興趣,用訓練來替代學習方法,雖然明知這種教學方法是飲鴆止渴,但是要讓他們在渴死與毒死之間進行選擇,教師們情願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師要切記:不要因捍衛教材而丟失了自己,不要變成教材的“傳聲筒”、“衛道士”;不要因拘泥於教材而變得教條;不要替代教材而成為學生的敵人。課堂的主要矛盾應該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材的內容深度之間的差距,次要矛盾應該是學生學習模式與教師之間的差異。

  18、教師有三種定位:其一,團結教材而進攻學生;其二,團結學生而進攻教材;其三,成為課堂中的陌生人,看學生與教材惡鬥不止,而自己坐看“風景”。一般情況下,教師都不會選擇第三種,選擇第一種情況的占絕大多數,選擇第二種情況的占極少數。要進攻教材,教師就要掌握三項本事:讀透教材、補充教材與批判教材。成功的課堂,就是教師帶領着學生,富有智慧地讀透教材、補充教材與批判教材,而不是對着教材頂禮膜拜。

  19、對學科教師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學科是對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師只對學科教學負責;另一種觀點認為,學科是對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師不但要教育好學生,還要對學科教學負責。

  20、教育至少應該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科知識的授受,我們稱之為傳授;二是對學生學科興趣的激發與學習方法的指導,我們稱之為教學;三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引領,我們稱之為教育。

  21、哲理故事:國王要一位畫家為他畫一匹馬,但是一直等了5年也沒有看到畫家的作品。國王專程來到畫家的畫室,畫家便當場為國王畫馬,僅僅5分鐘后,國王便看到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從畫家的筆端奔躍於紙上。國王為此非常生氣,質問畫家為什麼5分鐘可以完成的任務,居然讓自己等了5年。畫家平靜地說:如果你需要一匹普通的馬,那我當時就可以完成,但因此我永遠都只會畫普通的馬;可如果你需要一匹駿馬,那就需要5年的汗水與艱辛作為鋪墊了。

  22、建構主義心理學中關於“魚牛故事”的經典案例:從前,有一條魚和一隻青蛙一起在一口井裡生活了很長時間。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來到了岸上,它東看看,西看看,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這時,它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頭牛,就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回到井裡后,它向魚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紹得最具體的就是牛了:它長着大大的肚子,有一對犄角,還有四條長長的腿、四隻蹄子……魚邊聽邊把牛的樣子畫了下來,但它畫的仍然和魚的模樣一樣,只是肚子大大的,長着四條腿,在魚頭上還長着一對犄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可能讓學科知識獨立於生活知識之外,也不可能讓學習生活孤立於日常生活之外。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讀周彬著《課堂密碼》讀書筆記 標籤:讀書思廉 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