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修課心得體會(一)
這學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讓我收穫很大,不僅讓我學習了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心理上很大的幫助。我覺得這門課程對我們大學生很有針對性,對於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價值理念、奮鬥目標等都提出了正確的導向。這門課程教了我們如何處理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係,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打下紮實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提高自我修養,促進自己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背負着承擔者建設中國特色主義、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要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明確成才的目標,確立為國家、為名族奮鬥的志向,努力成長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才。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首先我們應該敢於迎接挑戰、戰勝挑戰,才能把握和創造機遇,才能把握和創造未來。確立遠大志向,珍惜年華、刻苦學習,磨礪意志、砥礪品格,是我要成為一個合格大學生所應該努力做到的。
我想,我們之所以來到大學學習,不就是想為自己理想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嗎?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拚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而科學的理想信念,正是我們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我是一名免費師範生,我記得開學時老師說過,我們要為成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而奮鬥,說得很對。我希望在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在大學這幾年,我相信,這個信念就是我的奮鬥目標,給予我前進的動力,我會堅定這個信念,在大學里努力學習,為將來的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道德修養,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錘鍊道德品質。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大學生駕車肇事並殘忍捅死傷者的案件,着實讓社會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了懷疑,儘管那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但無疑是一個警鐘。而今,大學校園裡充斥着的物質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或多或少影響着當代的大學生。毋庸置疑,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是相當必要的。我很高興來到了西大。這裡不僅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更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走在校園裡,隨處可見坐在綠蔭下看書的同學,處處都洋溢的濃濃的學習氛圍。
思修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準則,智慧的花朵在思修課中悄然綻放,這將使我終生受益。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我們無時無刻都應該記住我們是誰,我們要幹什麼,以及我們的最終目標。
大學思修課心得體會(二)
在選課的時候,發現思修課每周開設了兩節大課,與學習數學英語課程的時間比肩了,足見學校對於思修課的重視,這對於剛從高考走來的一名學生,確實感到挺驚訝的。帶着期待我走進了第一節思修課堂,默默的傾聽着與高中老師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體會,使我在思修某些內容即使與高中相同也聽聽的津津有味,下面就說說我的體會吧。
1.提高了我們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進入大學就意味着獨立地走上社會,走上生活。面對新的生活環境,我們誰是都可能遇到過去所沒有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而思修課上我們學會了如何同過去沒有接觸過的人交往、如何去做過去沒有做過的事、如何去解決過去沒有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儘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生活的實踐中,我們獨立生活的勇氣和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2.大學的思修課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德育、法律。中國古代思想家司馬遷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充分說明了"德"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只有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我們的國家要正常有序發展,我們人民的權益要得到保障,就離不開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其中老師重點想我們講解了勞動法,這對於在三年後就要從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並走上職業崗位的我們,真的是太重要了,這有助於我們明白自己的權益和義務,以及當自己權益受損時如何利用法律武器即以維護。
3增強了自我定位的能力。怎樣定位自己對每個大學生必修好好把握的,這關係到我們的大學三年時光如何度過、自己以後的人生如何才意義。依稀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我們未來希望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有何嘗不是一個自我定位,我想每一個現在一直在為自己未來理想而不斷奮鬥的人是幸福的;反觀那些從不自我定位,從不思索自己以後人生的,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因為他們不知道存在這裡的理由,只能虛度光陰。這是我們每一人要引以為戒的。
總之思修課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它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能感覺的到,真的感謝學校開設了這門課程,和思修老師對我們的付出,同時對於思修課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對於思修課堂,老師好可以再嚴格一些,比如有的同學吧電腦帶到教室玩遊戲,這樣給周邊同學造成了不好影響。然後就是感覺學生參與度不夠,每次回答問題就那麼幾個人,這當然很大程度上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是老師這方面有點要注意的是:應該讓學生"開第一次口,"萬事開頭難,相當一部分同學就是沒有邁出"第一次"這關鍵性的一步,所以就體會不到參與的快樂,慢慢的就覺得老師提問與他"無關",乾脆就一直不參與了。最後我想說的是老師點名這項制度要繼續嚴格堅持下去,同時對於逃課的同學給予相對應的措施,這樣才能杜絕個別同學的僥倖心理,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