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一)寓教與樂,感知重點

  相遇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是對於題中關鍵字眼的理解,如果單純的從題目出發對這些字眼進行講解,我想教學的效果也不會很差,但是缺少了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體驗。對於小學生來講體驗過的知識能加深理解與感悟,為後續學習帶來極好的知識鋪墊,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自然地知識的運用也會更靈活與正確。在教學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我讓同桌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甲車司機和乙車司機,在自己的課桌上演示相遇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一次次愉悅的演示過程中,感受理解相遇應用題的規律和特徵。

  (二)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我安排同桌小朋友一起演示相遇的過程,對很多學生來講“合作是一種樂趣”。學生在進行合作演示相遇過程的時候,思維的火化不斷地被點燃。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的爭論是多麼的有價值。“應該離我近點,我的速度比你快。”“不應該在正中間相遇的,他們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正中間相遇肯定是不對的。”“我還沒有說開始呢,你自己怎麼就先開走了”。學們在體驗該過程的時候引發的思考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比教師強加給他要生動許多、有趣許多,更真實而有效的過程為他們理解相遇問題中的重點和難點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正由於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合作學習,能夠積極地推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當然合作學習不僅僅只是為了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一種合作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學習夥伴,都是合作者。

  (三)以圖為導,學會方法

  我們都知道生活是具體的,數學是抽象的。我們應該把數學抽象的內容附着在現實的情境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去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發展的數學。因此當我們進行了演示后,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用線段圖表示剛才的題意。我們知道線段圖使題意更加形象直觀,數量關係更清楚,是我們理解和簡化行程問題的好辦法。多用這樣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對於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大有好處。教學中我首先讓同學們看根據例題所畫的線段圖,讓同學們在沒有文字提示的情況下看圖理解題意,學生通過觀察線段圖,得到了許多的解題信息。在此基礎上再出示例題讓學生對比自己通過線段圖所找的信息是否有誤或者遺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好的線段圖能很好的反映出題意,幫助理解題意,所以我們在解決此類問題時也應該畫線段圖幫助自己理清思路。

  篇二: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我們都知道,“相遇問題”是四年級應用題教學當中的一個難點,所以在講解此部分知識點的時候,我就仔細對本知識點進行了研究,試圖找到一條事半功倍的的解決辦法。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結合本班學生情況,我決定用兩課時把本知識點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課時:這節課主要是基礎類型的課。課始先帶領學生共同複習了“時間、速度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以此為新知做以鋪墊。然後重點是引領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相遇、同時、相向(相對)”的概念。主要採用的是實際演示法、遊戲法和空間想象法讓學生對此部分知識中最關鍵的詞語加以理解。等學生對這個基本概念搞清楚之後,第三部我就開始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例舉了一個行程方面的例題,首先是求路程、然後變換題型求時間,再求某一方的速度。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求每種問題的方法。最後再結合練習題加以鞏固。

  第二課時:是知識的擴展。我主要是先對課後所涉及的知識延伸了行進行了分析,然後引領學生歸納出:1、同時,相向,不相遇。2、不同時,相向、相遇。3、相背行程類型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經過大量練習之後,我再把知識面拓展到工作方面,讓學生明白這種類型應用題的解答思路大同小異,基本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學生對工作方面求時間、求工作效率、求工作量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總的來講,這兩節課我都是採用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新知的方法進行教學的,放下權利,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規律,獲取新知。在解決方法上特意引領學生在同中求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那些能夠靈活解答問題,有新意的學生給予及時的鼓勵。並且充分發揮了學生間的合作精神,讓他們在合作中解決問題。那麼這種教學方法到底行還是不行,通過這次考試,我已經找到答案。

  篇三: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新課標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相遇問題是在學習了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係為基礎來探索兩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係。

  本節課我從“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大膽“捨棄”書本過於知識化、形式化的例題,對教材合理整合,使學生學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在設計上力求體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這一思想,創設了課件兩個走路的情境,先是一個人走路,讓學生帶着問題觀察、思考,複習速度、時間、路程的有關計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接着是兩個人走路,兩個人相對而立,同時出發,知道碰到為止。讓學生觀察后描述他們走路的情況,揭示出同時、相對、相遇等術語的含義。進而探究兩個人走路中的實際問題,即相遇問題。根據本班學生特點,老師利用課件演示走1分鐘兩個人分別走了多少米和兩個人共走了多少米,接着演示2、3、4分鐘兩個人分別走了多少米和兩個人共走了多少米,並用線段圖表示出兩個人所走的路程,在此基礎上,學生順利地列出了求兩地距離的兩種算式,並比較了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但此時忽略了讓學生選出更為簡單的方法,導致練習時學生用速度和乘時間這種方法的人不是很多。另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的情況較多,既相向運動有求路程的,又有求相遇時間的。

  學生在一次次愉悅的演示過程中,感受理解相遇應用題的規律和特徵。在一次次演示過程中,老師問學生:你們從活動中感悟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都紛紛舉手發言:面對面行駛,時間相同,途中相遇,速度不同,所以行駛路程不同等,把相遇應用題的特徵、規律給揭示出來了。

  這節課我採用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新知的方法進行教學的,放下權利,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規律,獲取新知。在解決方法上特意引領學生在同中求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那些能夠靈活解答問題,有新意的學生給予及時的鼓勵。並且充分發揮了學生間的合作精神,讓他們在合作中解決問題。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