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個老師、一群學生,沒有表演,沒有多媒體,猶如一副簡筆畫,線條簡單而又意境深遠,簡約的語文課堂,剔除了喧鬧與華麗,變得乾淨而又美麗。這,就是我嚮往的語文課堂。《別餓壞了那匹馬》平淡而又真實、溫馨而又感人,最適合用這樣簡約的課堂教學來展示、來演繹。

  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醞釀。

  陳年老酒為什麼越老越香醇?時間!有了足夠長的時間醞釀的酒的品質才達到“醇”的境界。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像老酒一樣,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醞釀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思想。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試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就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思考,給學生一個靜思默想的空間。為師則在一旁耐心的等待,在等待中積極地巡視,及時給予個別學生的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的主要內容,從“我”的角度來說,語言嗦,不夠簡練,表述也不太清楚的時候,為師則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換個角度來說,試着從殘疾青年的角度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的概括立刻變得清楚明白,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收到了立竿見影之效。這也是教師在準備時苦釀之結果。

  由此可見,給學生足夠長的時間去獨立地思考,課堂就離開了浮躁與膚淺,寧靜的閱讀心態自然造就靜心、睿智的閱讀品質。

  二、讓學生在語言的精妙處駐足。

  一篇課文真正精妙的語言表達值得我們細細咀嚼與品味。如果作為教師缺乏審讀教材的獨特慧眼,就難以發現有核心教學價值的精妙之處,教學就流於面面俱到,走馬觀花,似乎什麼都教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給學生留下。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集中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在語言精妙之處駐足鑒賞,細心揣摩,反覆吟誦,直至領悟其中滋味,這才是語文教師的為師之道。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句子,語言細膩精美,不可不讀,不可不品。於是,我引領學生去認真品讀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去感受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學生通過自己的潛心揣摩、反覆吟誦,從文中的一句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品讀出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心靈。人間有真情,細節見真心。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這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處。學生在語言的精妙之處得以駐足。

  三、不足之處:

  學生在品讀句子時,教師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還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另外,好多次學習或閱讀這一類極具感染力的文章時,總發現有那麼一部分學生缺少一點什麼,本來我以為這一些文章會觸及孩子心靈最柔軟的那塊的,可是他們漠然的神色讓我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我們怎樣才能走進他們漠然的心呢?

  篇二: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心靈之歌”,所選的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謳歌了人間的真情。這篇課文就是通過寫殘疾青年用善意的謊言,讓我繼續看書的故事,讚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本組課文的單元訓練點是一、讀懂課文,感受人物美好的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二、學習作者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 過程與方:學習如何通過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學重難點是:通過自己閱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本次教學活動當中,執教者的教法有幾點值得我們探討:

  一、關注單元教學整體的把握。在教學本課前,讓孩子們回憶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人間真情),學習哪些表達方法?(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 這說明執教老師關注到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要求在本文的滲透,這一點做法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的遷移發展。

  二、注重預習的作用。預習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為新課的開展作好準備。這節課執教老師重視了預習的作用,讓孩子回去讀課文,概括大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了預習的目的。但還有兩點做得不夠:一、因為這節課與《竊讀記》進行了比較閱讀,所以應該讓孩子回去也讀一讀《竊讀記》,才能更好地開展比較閱讀。二、應為孩子們的預習作評價與反饋。既然課前布置孩子們回去讀課文並概括大意,課中就不必再讓孩子讀課文並再次概括大意,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效率,避免這個環節花的時間過多。三、布置預習作業,還應包括生字詞的預習,建議讓孩子回去讀准生字詞,查字典理解詞義或聯繫上下文去理解。四、導讀提到:思考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幾次提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這裡也可以將其作為一個預習作業,去故事內容與人物的形象。

  三、能以創設情景去指導朗讀。本次教學注重了朗讀的指導。特別是對24自然段——“我”走進後院,看見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的心理描寫,執教者的配樂范讀將教學活動帶入了高潮。孩子們的體會與朗讀也很到位——體會出了“我”的震驚與感激之情。教師的范讀和肢體語言也關注到了兩個嘆號與兩個問號的作用。但這裡缺乏點一點其的作用: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了他的震驚、愧疚和感激?對於作者內心的活動還要再剖析地更深刻一些。

  四、關注了文本解讀與比較閱讀。執教者在整理出教學設計之前,進行了文本的解讀,寫出了《<別餓壞了那匹馬>文本解讀及教學策略》一文,依據自己的文本解讀設計教學環節。並且很好地引入了《竊讀記》這篇課文的主題與寫法的比較,讓學生更容易體會這篇課文的思想感情。

  但這裡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兩個。

  第一、本文滲透的目的是什麼?比如說第二單元,單元主題是愛國。像《詹天佑》這篇課文,就是要通過對詹天佑的描寫,體會出他的傑出之處與愛國之情。表達方法方面主要是讀懂詹天佑這個人的同時,還要學生懂得怎麼樣去寫好一個人。但同樣是寫人,第三單元所寫的人物就不是以單獨的一個人為對象。《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着重的先是從這件事情中獲得啟發,獲得做人的道理。

  第二個方面應着重讓孩子們學會怎麼樣將事情寫具體,如何表達感情,以及文章表達的方法。本次教學更多的是在品人,而不是品事。

  第三個方面是關於人物的描寫。在閱讀課文應學會取捨。舍:應捨去在全文中找對殘疾青年的描寫的環節,捨去第四自然段設計的體會“我”讀書入迷的情景。取:一、讓學生讀透“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三次,前兩次是青年講的,后一次是我講的。教學中應着重讓學生體會第一次與第三次。二、請孩子們靜靜地讀12到18自然段,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出這句話的?通過孩子們的讀,緊緊抓住青年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體會他為什麼要這樣說。而他為什麼還要叮囑“我”以及命令碧雲,這裡可讓孩子寫寫體會。而且殘疾青年為什麼眼前一亮,他內心在想些什麼,也是本文的訓練重點。三、還要請孩子們細細品讀第21自然段: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拚命地搖着輪掎,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

  這段話出現了一個省略號,四個感嘆號,而且都是短句。這裡的朗讀應該扣着這三個方面,回到文本,回到標點符號的教學中,讀出殘疾青年的急與對我的關愛。

  第五、需要加強的幾個環節。第一是在比較閱讀當中,還要讓孩子明白,“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實際上是指別餓壞了什麼?馬指的是什麼?以此將教學環節回到課題當中。第二是:學生參與面不廣。這裡涉及到課堂組織方面的問題。本次教學有7個孩子請了回答問題有三次以上。而一節課根本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請上來講自己的觀點,中下生也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更多地開展同桌交流、四人小組交流等形式,讓所有的人都得到鍛煉的機會。

  總之,執教者要多一點去研究這一篇課文的文本核心價值,為自己的教學過程更好地服務,直指文本的秘妙所在。

  篇三: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較個人得失、想方設法讓“我”安心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這篇課文並沒有因為是示範課而特意選擇的,只是按進程剛好到這裡。這樣做沒有一點兒輕視本次教研的意思,只想努力把常態化課堂展示給大家。說實話,把一堂課上好實在是太難了。儘管我也花了不少功夫,儘管我也聽取了教研組老師的不少好意見,但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

  對於略讀課文的字詞教學,我是這樣認為的,應該由學生自學為主,但本篇課文出現的幾個字讀音學生讀起來實在有難度,所以就有意安排這樣的字詞教學。本來,我還設想仿學太平小學陶志斌校長的做法,利用詞語結合課文內容說話的方式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本來這種方法既可讓學生認識詞語、了解詞意又能達到運用的目的,真是一舉多得。但由於這樣做費時太多,在這樣的場合實試就顯得很不現實,所以儘管有效,還得忍痛割愛。

  關於略讀課文的切入點和駐足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作為對話的切入點在哪裡呢?讀了許多遍文本后,我也想了多個切入點,最終確定從題目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後,學生很清楚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以“謊言——為什麼要編謊言——真相大白”三大塊串成現在這條線。特別是略讀課文,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審讀教材的獨特慧眼,發現有核心教學價值的精妙之處,如果面面俱到,走馬觀花,似乎什麼都教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給學生留下。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集中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在語言精妙之處駐足鑒賞,細心揣摩,反覆吟誦,直至領悟其中滋味。《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值得我們駐足鑒賞、細心揣摩的地方在哪裡?我認為有三點精妙之處:1、課文開頭部分我看書時的尷尬;2、我看書時被父親抽耳光;3、殘疾青年編造的那匹馬。抓住了這些精妙之處,引領學生去認真品讀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去感受殘疾青年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學生通過自己的潛心揣摩、反覆吟誦,從文中的一句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品讀出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心靈。

  困惑:課堂熱熱鬧鬧,學生小手林立、口若懸河,教師神采飛揚,這樣的場面我想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想追求,但他們漠然的神色又讓我們顯得那樣的無奈,我們怎麼辦?我束手無策。

  還好,有人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人家都這樣說了,我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但我還是很懇切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夠對我這一堂課和我的困惑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先謝謝了。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