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反思(一)
《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閱讀目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不但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入,還能通過閱讀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獲取大量信息,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總以為:閱讀課就是看文章做題目。學生看懂了,題目做對了就達到了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這其實是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誤解。正如DrMayLee所說的:It’snotreading.It’stesting.我們不是在教閱讀而是在測試學生。在小學階段,我們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策略,而做題目顯然不能達到這些目的。從以前的課例我們可以發現個別老師過分注重了測試,忽略了閱讀的過程,尤其是把它上成了中學的閱讀課,一開始就讓學生默讀、對答案,對大聲朗讀避之不及。這不但違反了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是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誤解。首先,閱讀課教什麼?以前為了怕學生不明白,閱讀課上把所有生詞逐個教會,每個句子解釋清楚,結果把閱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專家認為,閱讀課不但要教閱讀,而且要教語音、教語言。從字裡行間發掘可以教的任何東西,比如發音、語法、文化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文章中發現:為什麼?我們希望學生們從中學到什麼?所以確定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然後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語言點及閱讀策略。
其次,閱讀課的幾個環節該如何處理?我們都知道閱讀的三個環節: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但具體做起來往往變成了讀課文---判斷;再讀---填空;再讀---回答問題。而且多數是讓學生自己默讀,學生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機會大聲朗讀。對小學英語課堂來說,聽、說、讀、寫缺一不可,象中學生一樣默讀是不可能完成語言的輸入過程的。同樣,因為害怕學生不懂而不斷地說,學生一直被動地聽,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這也是很多老師存在的問題。通過聽課及專家們的點評,我們知道,朗讀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通過大聲朗讀,小學生可以更快接受所學語言並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可以發掘他們潛在的能力,通過閱讀課發揮無窮的想象力。所以,在各個環節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擴展思維、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遺忘快,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說英語環境下將外語學好,必須依靠除課堂、教材外的大量語言信息的輸入。所以,我認為我們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具體的活動如統一的課外閱讀時間,讓全校開展英語課外閱讀,並在英語活動月期間進行評比,形成愛讀書、讀英語的熱潮。其次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詞彙量小、社會經驗不足,因此閱讀指導要從詞彙積累開始,指導學生將學到的單詞用摘抄的辦法積累起來,還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難度要相當,有趣味性,使學生有興趣、有信心繼續進行閱讀。還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把成績好的同學和中下生編在一個讀書小組,大家分工合作查閱生詞等,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英語閱讀課的開展對於小學生的能力特別是讀寫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也是老師們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實際的課堂中還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力求把語言教學與能力培養更緊密聯繫起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閱讀教學反思(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外面的世界》,我創設了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冬冬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着看圖觀察思考。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圖畫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再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外面的世界》為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後,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了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並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在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着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並說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极參与,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比本領》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准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裡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后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比本領》為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製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閱讀教學反思(三)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接觸到了一些淺顯的、簡短的小詩或者短文,對漢語言的輪廓有了初步的印象。我認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雖然識字量很少,理解能力也比較差,但是,這並不能否認他們對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以及有待開發的理解力和審美能力,於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閱讀課教學中着重通過對課文中詞語的把握和理解,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得漢語言在他們的知識儲備里變得豐厚、美麗起來。
下面,我就以《寄給青蛙的信》一課為例,談一談我的做法和想法。
我們知道,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往往在於細節上的豐富多彩,比如說各種各樣的詞性和句子全都離不開,小學的課文中,即便再淺顯、再簡短都會包含動詞、助詞、量詞、形容詞、語氣詞、名詞等等。正是這些詞語的交叉變換構成了整個句子、整篇課文的表達意境和情感。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會在課堂上讓學生體會一些關鍵詞語的重要作用,感受漢語言的神奇。這樣,來促使他們產生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以及自主創作的意願。
《寄給青蛙的信》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小動物之間友誼的可貴和友誼帶來的快樂。裡面涉及了小青蛙、小鴨、大雁三個小動物,他們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語言比較豐富,表情也相對誇張,這是一篇很好的應用詞語的短文。
首先,題目。“寄”這個字是動詞,裡面的知識點是“寄”的含義,在講解的時候先讓學生明確“寄”的含義,然後舉一些生活中帶“寄”的例子。
第一自然段。“青蛙每天都在信箱旁邊等信”,對與這句話的理解,先提出問題,問:通過這句話你能體會到小青蛙什麼樣的心情?學生會回答:急切的、着急的、焦慮的。再次拋出問題:哪個詞語讓你體會出小青蛙這樣的心情?學生就會發現那個詞語是“每天”。接下來教師就趁機引導學生體會小作者用詞的藝術。“但從來沒有收到一封信,青蛙很難過。”先提出問題:青蛙等到信了嗎?學生回答:沒有。師問:為什麼?學生回答:從來沒有收到一封信。此時,讓學生體會短語“從來沒有”的意思和它所表達小青蛙的心情。師問: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說一說小青蛙的心情?生回答:難過。師問:還有別的心情嗎?學生自然會想到絕望、傷心。這一個自然段詞語的重要性就體現在它能夠表達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第二自然段。“小鴨看到了,就悄悄的給青蛙寫了一封信。”“悄悄”這個詞也可以用上一自然段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小鴨的內心,小鴨不想讓青蛙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小鴨很認真的對待這件事情。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小鴨要悄悄的呢?
第三自然段。“小鴨找到青蛙安慰他”“安慰”這個詞它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是個新詞,但是它的含義在生活中卻常常被使用。引導學生回憶:在生活中什麼情境下你會去安慰別人?你的目的和初衷又是什麼?通過實例來理解課文中小鴨安慰小青蛙的心情,那就是出自真誠的關心和擔心,這是小鴨的優秀品質。以此來教育學生要像小鴨學習,如果自己身邊的人或者親近的人傷心了,就一定要安慰他。“青蛙傷心的說”“傷心”這個詞表達出小青蛙的心情,那麼學生在讀這句話的時候就該使用很低甚至哽咽的聲音,怎樣讀好這句話關鍵在於對“傷心”這個詞的體會。
第四自然段。大雁把信送到了小青蛙“驚喜的打開信”“驚喜的”這個詞語對學生又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詞,非常美。先讓學生通過上下問的情景來猜測“驚喜”的含義,也可以讓學生用動作、表情來表演“驚喜”這個詞語,然後老師解釋,學生再反覆表演“驚喜的打開信”這個動作,表演之前先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這個動作的理解,也就是體會小青蛙當時的心情,很激動、很興奮、很驚訝、很高興。只有完全體會到了,才能夠理解“驚喜”這個詞,也才能夠讀好這個句子。
第五自然段。“青蛙興高采烈的跳了起來”“興高采烈”是一個非常陽光的成語,這個詞語的講解同於“驚喜的”讓學生體會到小青蛙的心情,當它讀到了信的內容之後,發現自己並不是孤獨的,它還有它的好朋友小鴨,而且小青蛙也發現了自己對於小鴨是很重要的,其實這就是人被需要的一種滿足感和責任感。這個時候先讓學生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會有什麼表情和動作呢?課文中的小青蛙興高采烈的跳了起來,它會說些什麼呢?請學生當一當小青蛙,說一說小青蛙會說什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於對主人公心情的理解。更深的體會短短的一封信卻帶給了小青蛙這麼大的快樂,朋友之間的這種關心是多麼的重要。
第六自然段。是本篇文章的結尾,敘述了小鴨對小青蛙說的話。讓同學們反覆讀小鴨說的這兩句話。教師無需講解,這個時候學生情感的升華已經能夠大體理解小鴨這句話所包含的含義,那就是朋友之間一定要關心對方,實際上關心別人也能獲得快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在生活學習中,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間,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故事,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讓學生說一說。珍惜可貴的友誼。教師總結“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同學們不要吝惜付出,一定要關心他人珍惜友情。
閱讀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