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觀后感(一)
四期青馬學員 馬地娜·古巴
《中國故事》是中央電視台拍攝製作的一部系列人物紀錄片,該片以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物為主人公,展現他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背景下,為追尋夢想、實現價值而奮鬥拼搏的故事。主人公們的故事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他們的精神鼓舞了我。
改革開放后第一批下崗職工,張希永。"命運曾經向他關上了一扇門,張希永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1986年,一對年輕工人夫妻,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與"下崗"這個詞聯繫在一起的人,在惶恐與不安之中,他們開始了為生存而掙扎的漫漫長路。這是一段破產與重生,絕望與希望的故事,雖然主人公是一對小人物,但他們有資格代表我們的時代,並用自己的歷程審視你的生命。
2008年參加高考的少年班學生,張亞勤。"我希望生活有一點不確定性,有一點挑戰,這樣才有樂趣".12歲時讀大學,31歲時當美國院士,如今全球頂級計算機研究院負責人。在他的背影里,有108年前對少年中國的呼喚,有30年前對中國少年的期待,有如今對未來的沉思。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打工經歷真實反映農民工生存狀態,康厚明。"我們農民工付出的不只是汗水,更多的是辛酸。"當他走進人民大會堂的時候,身後矗立着一個2.4億人的龐大群體。他不是英雄,不是奇人,沒有恢宏的體系,也不會談論什麼完美社會,更不會許下關於拯救的承諾,他只是2.4億人的代言人。他的聲音與華麗無關,但應該是也必須是這個時代最吸引人的聲音,因為他與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樣也意味着這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創業史與改革開放同步,柳傳志。"歷史給了我機會,這是千真萬確的,我改變了歷史,是遠遠談不上的。"一個被傳媒無數次地報道過的人,一個總是與IT、尖端等等話語聯繫在一起的人,一個被認為"引起了中國科技界觀念徹底改變"的人。然而,時間改變的不僅是科技和企業,還有那些改變科技和企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這位主人公是我們衡量和理解這個時代的一個標尺。
"農業學大寨"榜樣,郭鳳蓮。"人不能和歷史賭氣。"在她六十多年的歲月中,幾番逐浪沉浮,幾度隨花開謝。她曾經榮耀地站在虎頭山上放聲高歌,也曾經失意地呆在家中閉門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練達地馳騁於商海。從某種角度來看,她是新中國農村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她所經歷的光榮和迷惘、挫折和重生,其實是我們共同走過的一段心靈旅程。三十年滄海桑田,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輝煌誕生,但這並不意味着昨天的故事隨風遠去。
中國故事觀后感(二):改革開放三十年背景下的中國
郭迎春
《中國故事》以十位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物為主人公,展現他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背景下,為追尋夢想、實現價值而奮鬥拼搏的故事。十個人的故事,也許構不成一個時代,但可以折射歷史的風情。
一學期的觀影這十位人物都讓我發現了其背後深藏着的中國力量,每一個細小的人物都是那一個時代、那一種中國精神的真實寫照。印象深刻樊建川的"國人到此,低頭致敬!".一個曾經的軍人,一個辭官下海的商人,一個富有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人,一個幹了一件偉大事情的平凡的人,所有這些形容詞因為一座博物館而凝聚到一個人的身上,那是怎樣的博物館?那裡有真實的歷史,民族的苦難,還有你我的靈魂。當看到曾經的戰俘走進這座博物館,一張張戰俘的照片浮現在他們面前時,那些過往、那些屈辱似乎又歷歷在目。抗日戰爭過去多年,我們又有誰像樊建川這樣能夠關注到戰爭后的這樣一批人群?正視歷史,不忘英輩付出。很慶幸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很感謝有像樊建川這樣的人物為我們保留下了這些特殊的歷史記憶。當我們還在高聲朗讀着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炸碉堡時。還有這樣一批人需要我們的關注。這是寶貴的財富,是那一段崢嶸歲月最真實的見證。
《張希永》——"命運曾經向他關上了一扇門,張希永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1986年,一對年輕工人夫妻,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與"下崗"這個詞聯繫在一起的人,在惶恐與不安之中,他們開始了為生存而掙扎在漫漫長路。這是一段破產與重生,絕望與希望的故事,雖然主人公是一對小人物,但他們有資格代表我們的時代,並用自己的歷程審視你的生命。是的,小人物中我看到了在改革開放初期不同階級的人物的不一樣的命運。有些人面對改革以一種迎難而上的心態去面對,有些人則在這樣的大潮中被淹沒,而之一蹶不振。一個被破產改變的人生,一段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典型的創業範例。在艱苦中張希永勇於創新,在困難前永不低頭,在失落前堅守本心。
在《中國故事》里,每一個似乎都承載了一段歷史的記憶,每一個都在傳達着愛國、堅守等偉大的信念,每一個都觸動人心。這十位主人公的故事決不僅僅反映了個人命運的迭宕、個人情感的起伏,他們的故事更是映證着我們在近三十年間共同的生命歷程和情感體驗。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找得到每一個中國人在三十年間的風雨歷程中所經歷的曲折、奮鬥、感動與堅韌,找得到自己的夢想和為之付出的努力,找得到困惑、憂慮和對未來的期待。聆聽他們的故事,感悟我們的人生。
中國故事觀后感(三):
四期青馬學員 劉耀
二十世紀的中國風雲變幻,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故事》從家庭這個社會的最基本的單元為切入點,以普通百姓生活為視角,對二十世紀做了一次全景式的回顧,以浪漫溫馨、生動感人的筆觸,講述了整整一個世紀中發生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命運休戚相關的事情。
葉子分割線
《戴潔天》——42年前,一介書生在溫州的一個公社做了件"膽大包天"的事,比安徽小崗村的農民早了22年。如今,他的兒子創辦了葡萄牙最大的中國小商品市場,他的家已成為世界市場的一個活躍終端。從包產到戶到市場經濟,從溫州到世界,父子兩代人的路合成了一條清晰可見的歷史之線,串聯起並不如煙的往事……
《柳傳志》——一個被傳媒無數次地報道過的人,一個總是與IT、尖端等等話語聯繫在一起的人,一個被認為"引起了中國科技界觀念徹底改變"的人。然而,時間改變的不僅是科技和企業,還有那些改變科技和企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這位主人公是我們衡量和理解這個時代的一個標尺。
《樊建川》——一個曾經的軍人,一個辭官下海的商人,一個富有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人,一個幹了一件偉大事情的平凡的人,所有這些形容詞因為一座博物館而凝聚到一個人的身上,那是怎樣的博物館?那裡有真實的歷史,民族的苦難,還有你我的靈魂,你要走進去嗎?
《陳哲》——他曾用自己的筆寫下時代的低語,卻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在茫茫人海中,他的孤獨、溫情、思慮曾經化做同一首歌。然而,當物質日益豐富的時候,精神的尋找者卻總顯得格外孤獨。看到他,就讓人忍不住地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在失去什麼。
《張希永》——1986年,一對年輕工人夫妻,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與"下崗"這個詞聯繫在一起的人,在惶恐與不安之中,他們開始了為生存而掙扎的漫漫長路。這是一段破產與重生,絕望與希望的故事,雖然主人公是一對小人物,但他們有資格代表我們的時代,並用自己的歷程審視你的生命。
《郭鳳蓮》——在她六十多年的歲月中,幾番逐浪沉浮,幾度隨花開謝。她曾經榮耀地站在虎頭山上放聲高歌,也曾經失意地呆在家中閉門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練達地馳騁於商海。從某種角度來看,她是新中國農村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她所經歷的光榮和迷惘、挫折和重生,其實是我們共同走過的一段心靈旅程。三十年滄海桑田,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輝煌誕生,但這並不意味着昨天的故事隨風遠去。
《龍安志》——30年前,中國的大門再次向世界敞開。就在那個時候,一位美國青年懷抱夢想來到中國,在這片充滿了熱力和開拓者氣質的土地上,他為了認識中國而留下來,因為在中國創業而富有,因為融入中國而觸摸到了中國心靈。他只是大歷史中的一個普通人,但他的故事會從另一個維度告訴我們三十年歲月的滄桑與澎湃。
《康厚明》——當他走進人民大會堂的時候,身後矗立着一個2.4億人的龐大群體。他不是英雄,不是奇人,沒有恢宏的體系,也不會談論什麼完美社會,更不會許下關於拯救的承諾,他只是2.4億人的代言人。他的聲音與華麗無關,但應該是也必須是這個時代最吸引人的聲音,因為他與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樣也意味着這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廖曉義》——30年間,她背負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遊歷了世界五大洲之後,再次回到了生她養她的故鄉。宿命似乎用一種詭異的方式劃了一個圈,但是一個信念讓這個年過半百的瘦弱女子的命運,具有了特別的意義。在她的信念面前,所有的人都會被點燃。她把自己視為草根,她把信念稱為公民社會。
《張亞勤》——12歲時讀大學,31歲時當美國院士,如今全球頂級計算機研究院負責人。在他的背影里,有108年前對少年中國的呼喚,有30年前對中國少年的期待,有如今對未來的沉思: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觀而思
十位主人公的故事不僅反映個人命運的跌宕、情感的起伏,他們的故事見證着我們在近三十年間共同的生命歷程和情感體驗。三十年來,十幾億中國人為了國家強盛和共同富裕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的努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奇迹,也收穫了尊嚴,在這個偉大的進程中,艱難奮鬥、不懈努力的中國人民表現出某些共性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氣質,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國夢。而這十位主人公的故事就彷彿中國夢的十個樣本。因為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找得到每一個中國人在三十年間的風雨歷程中所經歷的曲折、奮鬥、感動與堅韌,找得到自己的夢想和為之付出的努力,找得到困惑、憂慮和對未來的期待。聆聽他們的故事,感悟我們的人生。這正是《中國故事》的意韻所在。
中國故事觀后感(四)
四期青馬學員 劉宇馳
在主樓觀看《中國故事》系列紀錄片,對我真的有很大的觸動。
正如欄目介紹所說的:無論歷史長河,還是時代洪流,在本質上都是由一個個小小的個體構成的。無數個體的故事構成了歷史,無數個體的夢想構成了時代旋律。每一個中國人的夢都值得尊重。"人"字的大寫,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值得驕傲的進步。
《中國故事》裡面的每一個人都為國家、都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作為一名四期青馬工程學員,我們更應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自己的貢獻!
夢想是一個人的靈魂、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的進步源泉,是最有力量的精神追求。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追逐的夢想。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它穿越五千年的輝煌與磨難,一代代中國人用他們的熱血和汗水書寫出屬於他們時代的中國夢想。
但近代以來,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逐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中國人民在共產主義的旗幟下站了起來並肩負起民族振興的使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這個旗幟就是"中國夢".
從我做起,從細微處着手,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地思考問題,客觀地分析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勇於創新,不斷完善發展自己,將個人夢想與共產主義事業的夢想相結合,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路有千條,唯有疾走可到點;樓高萬丈,何須閑情嘆比天!
通過這次觀影活動,我對自己的夢想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在高考填報志願之時就打算填報機械方面的意願,以後為工作準備,現在這個目標更加堅定,我會充分利用好這四年的時光,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在青馬工程不斷壯大自身,學習馬克思主義知識,學習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為將來,走向社會,走向黨政機關,打好堅實的基礎。以後,也許我會成為一名國家的幹部,也許成為一名工程師,但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會為我國的建設出謀劃策,為偉大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