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遺願清單影評

遺願清單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遺願清單影評(一)

  “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打算幹什麼?”——答案繽彩紛呈:“我要花光所有的錢,免得死不瞑目!”“我要跟最愛的人在一起,靜看潮起潮落。”“辭職,冶遊。”“不打算幹什麼,跟現在一樣過,奮鬥到死”……說實在的,我佩服最後這位朋友的勇氣,因為他對生活如此滿足,對理想那樣執着,乃至於死亡都無法令其卻步。

  影片提出一個數據:96%的人不想知道自己的死期,只有4%的人除外。我認為這個數字不大準確。據我所知,老一輩人都希望早點知道,可以妥善安排後事。而同齡人希望早點知道,可以從忙碌的現狀中及時抽身,享受最後的生活。 “遺願清單” 不是遺囑,僅僅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它幾乎是每個人曾經想過的事兒,述說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話題。

  不是每個人收到死神判決書之後都象愛德華和卡特那樣洒脫。他們放棄繼續就醫,拒絕在點滴瓶下度過最後歲月,選擇結伴週遊世界。“遺願清單”最開始是卡特寫的,在愛德華不斷提醒下添加,這張皺皺巴巴的淺黃色信紙竟成了兩人的共同遺願。

  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愛德華是經營連鎖醫院的壞脾氣的有錢老頭;摩根·弗里曼出演汽車修理工卡特。因為愛德華“一間房兩張床”的經營理念,兩個身患絕症的人住到一起。 共同經歷手術、化療、嘔吐等等痛苦之後,雙方成為朋友。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愛德華突然覺得賺錢毫無意義,每天討論買個醫院,增加多數利潤都是數字。他有四個前妻和一個恨他的女兒,如今孑然一身。卡特的理想是教書,為了撫養兒女,竟修了45年汽車。他有些委屈,粗暴地拒絕妻子繼續就醫的請求,堅定地跟愛德華離開。

  “遺願清單”上很多條其實挺容易完成的,譬如看到最美麗的風景、開快車、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等等,有錢有閑即可。於是我們看到了埃及金字塔、意大利、法國、香港、泰國那些經典的畫面。難得的是兩個老人放下心頭的包袱,敞開心胸擁抱美麗的人生。在碧波如鏡的泰姬陵,他倆安詳地探討下葬的問題,充滿睿智,不乏凄涼。

  當然也有難度,譬如去到喜馬拉雅山的時候已經封山,需等到次年開春。而他倆缺的恰恰是時間。 還有卡特的“幫助一個陌生人”,也因手段生硬而使愛德華髮怒。兩人同行三個月,突然有一天,卡特想回家。那夜,他重新回到親人歡聚的溫暖,愛德華在冷清的廚房吃速食匹薩。

  卡特死後,愛德華髮現自己最想要的是女兒的原諒,於是他完成了“親吻最美麗的女孩”這條願望,那是他美麗的孫女兒。之後,他選擇火葬,骨灰埋在喜馬拉雅山頂。卡特早已守候在那裡了。那是他倆最後的願望。

  故事挺簡單的,橋段也無甚新意。對於結局可以猜到的電影向來沒有太多興趣,但首次領略傑克·尼科爾森的風采,他的分寸感令人折服。摩根·弗里曼當然合適這個角色,窮而不困。只不過,我對他已經審美疲勞,從《肖申克的救贖》起,他就這副清貧睿智的模樣,始終超越不了《七宗罪》的複雜,即使最新的《失蹤寶貝》也沒有耳目一新。希望他改改戲路,演些真正的壞人。

  我們希望在人生的盡頭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在有限的時間內了卻未竟的心愿。儘管依依不捨,也能含笑而去。“遺願清單”可以很自私,我喜歡自私的題材,它代表個性。死都不能改變活法,實在可憐。00說:“我希望在死前半年再看一次這個電影,如果還記得的話。”我會提醒他的。

  把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說不定人生會有很大不同。但是,渴望激情的勇氣不是每人都有。或者,我們可以試試寫下一份清單,看看可以改變什麼。

  遺願清單影評(二)

  “我們的生命如同溪流,朝着同一個方向奔流,無論是朝着天堂的芳草地,還是在瀑布的迷霧中,一定要找尋到屬於你生命中的快樂……”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中卡特。錢耐德在生命的盡頭寫給朋友愛德華。科爾信里的最後一句話。

  “找尋到屬於你生命中的快樂……”一句再樸實不過的話語,卻又帶來無盡的思考!

  電影《遺願清單》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億萬富豪愛德華。科爾與修車工卡特。錢乃德因為患癌症而成為同房病友。不同的病症,相同的卻是他們的癌症都到了擴散的晚期,生命只有短短的幾個月。在住院治療的過程中,愛德華與卡特成為朋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愛德華看到了卡特所寫的在臨死前所羅列出的“遺願清單”。愛德華決定幫助卡特完成|遺願,並且把自己的“遺願”也加進去。

  在他們倆人共同的清單里,包括有諸如:“跳傘”,“賽車”“紋身”“笑到流淚”“幫助一個陌生人”“去泰姬陵,長城,金字塔”“看讓人震撼的美景”“親吻美麗的女孩|”等等。

  帶着這些遺願,他們這兩個病入膏肓的人踏上了週遊世界的旅程。

  在旅途里,卡特說起了自己的3個孩子和妻子:“40多年工作的辛苦,換來孩子都大了,都成功了。可是家庭出現了真空……”對於妻子維吉尼亞“從愛上她開始,就一直愛着,這種愛一直沒有改變過,可是40多年一路走來,卻不知道怎麼了……”

  愛德華也說起從16歲開始獨立生活,奮鬥到現在“總統制定政策也會問我”“可以買下泰姬陵”以及一生4次失敗的婚姻,和唯一的女兒與自己決裂的經過……

  實現遺願的過程有的不僅僅是瘋狂而快樂的。還有面對死亡這個問題更加淡然的思考。影片廣角鏡頭記錄,在埃及金字塔的頂部,夕陽的餘暉紅紅的映照着倆個病入膏肓的老人的臉上,沒有了病痛的折磨,沒有了慘白失血的病容,有的是晚風徐徐吹來,倆個來自不同階層老人臉上洋溢着的生命的曼妙,和從眼裡透露出的坦然和祥和,說起了埃及古老傳說中,人死後在天堂入口的地方的倆個問題:你找到生命的快樂了嗎?

  你為他人帶去快樂了嗎?

  再美妙的旅程也該結束了,再華彩的生命也要凋零。環球旅行結束了,他們收穫到了伴其餘生的友情。愛德華找到了失去許久的與女兒及外孫女的親情;卡特找回了與妻子間的愛情,用妻子維吉尼亞的話說:“沒有旅行前丈夫是陌生的,回來后,卡特又變成了丈夫”。

  找尋到了生命的涵義、親情、愛情、友情之後,愛德華和卡特相繼的離開人世了,他們走的是如此安詳“眼睛是緊閉的,心靈卻是敞開的……”這對老友被埋在了“讓人震撼的美景——喜馬拉雅山”上。

  我們在倒計時的生命之旅中,能否也能夠“找尋到屬於你生命的快樂”呢?

  遺願清單影評(三)

  蕭瑟之冬的傍晚,坐在電腦前,獨自觀看《遺願清單》。畢,感性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因為它是一部關於死亡的片子,所以,我毫不保留的喜歡與支持。

  面對死亡,人人平等。關於死亡的信息,平凡的我們不願觸及,畢竟這是一個不受歡迎但不得不接受的話題。尤其當死亡的信使來敲門,門內的我們,遲遲不願開門,但又不得不開門。借用片子中的一句話,世間,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不願知道自身死亡的明確時間。毫無疑問,等待死亡的可怕度遠遠高於死亡本身的恐懼性。目前的我們之所以快樂,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看到它向我們招手。

  去實現一個個夢想,去走遍一處處夢想,去履行一條條誓言。趁着年輕。在,沒有心有餘而力不足地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在,沒有喊也喊不出名的藥液輸入你血管的時候;在,沒有冰冷的器械在你身體,切割你器官的時候;在,沒有戀戀不捨閉上雙眼永離人世的時候;在,沒有揣着種種遺憾寄望於兒孫的時候請你,放慢你的腳步,完成你內心的追逐,讓未遂成為圓滿。

  與其惴惴不安地等待死亡的到來,不如淋漓盡致地享受生命的余歡。用這句話來總結《遺願清單》的內涵,是最真切不過的了。

  是因為在一步步地長大。每每看到病床上的病人飽受那殘酷地器械的蹂躪,總會不由自主想到血淋淋地死亡,原來,不敢正視的,亘古不變地頑固存在着。繼而會不寒而慄地想象,倘若這些冷酷地材質儀器切入我完整無損的身體,用肌膚的熱情去暖化這冰冷徹骨地鋼材,會是怎樣的明澈與深刻。淋漓的血,模糊的肉,還有明鋥的刀,在白色的布景中展示,剖析與闡釋生命的脆弱與剛毅。不,不,不,拒絕這血腥與殘喘的年邁。於是,感恩地珍惜着現在的鮮活存在。懂得了去尊重自己的身體,懂得了去不遺餘力地認真,懂得了儘可能地去做,去實現。

  活着,很好!這是廢話,也是實話。年輕,真好!,這是廢話,也是實話。

  《遺願清單》,能帶來讓生者對死亡的觸動。願,離別時,帶走的是一份清單,為此單,好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