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禁閉島觀后感

禁閉島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尾聲。主角在燈塔里,男主角見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長,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講明了事實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組合,那些照片的來歷以及他的真實經歷。主角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怒不可褻,甚至準備開槍將二人打死,可是卻發現,其實他的那把槍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所謂的那種非常BT的手術室,卻只有區區一個警衛,並且警衛在繳械之後還問他"你該不會殺了我吧".

  結局。一覺醒來,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可是,結局的意外卻將這個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查克,仍舊跟他討論計劃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醫生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計劃應該是失敗了。這個所謂的計劃,院長說過,就是於病人進行溝通,試着去聽他們說話,試着於他們進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術。可是主角的這幾句話,讓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接受讓他進行外科手術的方案。而後,男主角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着,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當他的醫生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寧願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願意背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着。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去除掉自己的記憶,思維,感官,意識,因為康復前的他不願意去面對,而康復之後的他卻無法面對,而他的醫生,則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選擇。

  全劇終。

  其實,影片的一些思想,觀點是很發人深思的。當主角最清醒的時候,其實也正是他自己最悲傷的時候,自己的妻子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進而自己又親手結束了愛妻的生命,這樣的結局,需要去承擔,會對人造成多大的心裡傷害呢。到底是選擇在外界面對着這樣的悲劇,痛苦的或者,還是在禁閉島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個殺人兇手Andrew Laeddis,還是做一個善良的聯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有的時候,人能夠忘記過去,忘記一些很難忘記的事情,其實是一種幸福,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還要回到悲劇的原點而重新開始呢!

  禁閉島觀后感(二)

  《 Shutter Island 》 --- 禁閉島又名《孤島疑雲》,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沒有完全看懂,主人公到底有沒有瘋,到底他是萊蒂斯還是泰德,到底誰看到的是幻覺,主人公口中所說的"實驗"是什麼。

  先解釋一下"實驗",影片中所說的實驗,其實就是腦蛋白切除術, " 腦蛋白切除術 " ,是一位葡萄牙醫生的醫學成果,曾經獲得 1949 年的諾貝爾獎。這個手術是通過開顱,用酒精殺死一塊腦神經,來讓精神病人精神麻木,從而變得聽話,也就是一種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但這種治療方法很殘妨,無異於拿活人做實驗,所以後來被禁止。

  整個劇情大至上是萊昂納多所扮演的安德魯是一個退役軍人,參加過解放納粹集中營的行動,目睹過一些很殘忍的畫面,回來后精神極度緊張,而且酗酒。他沒有發現自己的妻子 Dolores 精神開始變的不正常,直到他的妻子把自己的三個孩子淹死,無法抑制悲痛的安德魯開槍殺死了 Dolores ,然後燒掉了房子。之後無法面對現實的安德魯開始出現幻覺,並創造出另一個人 Teddy ,聯邦調查局的 marshal .整個劇情其實就是精神病院里的人為了幫助主人公而演的一齣戲,因為醫生們是反對用腦切除術來治療病人的,他們希望用正常的方法來使病人康復。 影片中有多處顯示萊昂納多所飾演的主人公 — 安德魯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場景一:影片開頭,船上,泰德暈船

  這艘船上布滿了手銬,很顯然這艘船就是島上用來運載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從波士頓自己搭乘來的船。這艘船是專門為角色扮演準備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

  場景二:獄警收槍的時候

  作為一個聯邦調查局的探員,而且做了四年,在拔槍的時候卻用了很長時間才拿了出來,這表明他不是一個真正的探員,後面也說明了他是一個醫生。

  場景三:影片中間, C 病房,喬治諾伊斯

  "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計劃,只是個遊戲。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你準備的,你不是在調查,你只不過是迷宮裡的一隻小老鼠。 "

  " 你想揭開真相,那麼你必須讓她(你妻子)走。 "

  " 如果你沒法忘記她(你妻子),那麼你永遠無法離開這座島。 "

  " 他(萊蒂斯)不在這個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 A 病房,那隻能在那裡(燈塔)了。 "

  在 C 病房,喬治諾伊斯在黑暗中一直在呼喚 " 萊蒂斯 " ,實際上就是在叫泰德。對話期間,他一直在提示泰德,這一切只是角色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離開這個島,證明你好起來了,就得忘記你現在的身份。你忘不了你現在的記憶,你就離不開島。

  最後,諾伊斯只好說,萊蒂斯不在這個病房了。其實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經被轉移走了,但是以他現在的狀態,看來最終也只能被送到燈塔去進行腦蛋白切除術。

  場景四:影片最後,醫生與泰德的對話

  醫生: " 我試着做一些人們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會放棄的。 " 此時,旁邊的精神病人都指着泰德在笑,是因為大夥都知道他在角色扮演,覺得好笑。而醫生的這句話,不到最後誰也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醫生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泰德好起來,而不讓他接受手術。

  醫生: " 院長和海外委員要做他們決定了的事情,除非我們能讓你變回正常。否則他們將採取永久性道德措施來保證你不會再傷害任何人。他們要弄死你知道么,安德魯? "

  " 我在全體海外委員面前發誓我會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角色扮演,那將會讓你好起來。我想,如果讓你親眼看到一切,你就會知道這是多麼的不真實和不可思議。我們已經在這個地方準備兩天了,告訴我,那個納粹的實驗在哪裡?那個窮凶極惡的實驗? "

  此時,泰德環顧四周,哦,四周空蕩蕩,真的什麼都沒有,他想象中那個實驗基地不存在。

  對於結局,大家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主人公仍然處於瘋癲狀態,有人認為主人公已已經清醒,但不願想起以前犯下的罪行。我更傾向於後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本片絕大部分時間整個色調都是很灰暗的,但是在最後整個色彩卻變的明亮起來,而且最後主人公有一句台詞"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表明他已經清醒,但是他還是選擇裝作沒有清醒,而去接受手術變成一個活死人。

  總的來說,是一部很不錯的懸疑片,萊昂納多的演技也不錯,總的主題其實還是反戰。

  禁閉島觀后感(三):是魔鬼還是天使的腦前額葉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禁閉島》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聰明人,看了一次還不是很懂。上網查了不少影評,就裡面提到的一些醫學名詞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電影中主角是一個二戰老兵,戰後成為一名警官,有妻子和三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主角他的妻子患有重度抑鬱症,一日主角下班發現妻子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悲憤而情緒失控的主角殺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燒了自己的房子和屍體,然後逃跑。不久后被抓捕從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 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國患有嚴重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會被強制執行" 腦前額葉切除手術" .為了抵禦這種慘無人道的治療手段,精神病醫學界的專家發明了一種叫" 角色扮演" 的群體治療法,為了證明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腦前額葉切除術" ,主角成為最佳的實驗品,被送到禁閉島上。

  很好奇究竟腦前額葉是什麼東西,為什麼一個人切除了腦前額葉之後還能活着,個人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後來查了一些醫學書籍,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1848 年9 月,蓋奇被炸飛的一根一英寸粗鐵棒插入臉頰,戳穿左眼后從顱骨頂蓋穿出。但是奇迹發生了,經過治療2 個月後,蓋奇完全恢復了,可以走路說話,對周圍環境也能做出正常反應。但是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后經過解剖,蓋奇腦部受損的位置就是腦前額葉。科學研究發現:腦前額葉接受和綜合由腦的各部位傳入的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信息,並能及時組織傳出衝動,給這全部結構以組織性、指導性和調節性的影響,保證中樞神經系統整體的協同和達到整個高級心理過程的機能統一。可以說腦前葉是高級神經活動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剛發展起來的時候(20 世紀50 年代),美國有很多人支持腦前葉切除手術,作為治療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萊塢女明星弗蘭西斯· 法默,也沒有躲過這項手術,由於其過激的性格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最終被其母親送進精神病院,並在她母親的授意下,被切除腦前額葉。多年後她重返社會,已是一個目光渙散、神情獃滯的中年婦女。傳記電影《弗蘭西斯》最後一幕,她當年的朋友去見她,卻被她異樣的神情和舉止所震驚,他們分別時,她獨自一人穿過整條空曠的街道,直到走進黑暗。 切除腦前額葉的手術雖然能夠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緒讓他們成為溫順的白痴,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可怕的併發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隨境轉移計劃和組織能力差、原始反射、腦認知功能障礙等表現。同時這也是一種對個人自由權利赤裸裸的剝奪,是個人私慾極端膨脹功利主義的體現。因此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反對這項手術的呼聲越來越大。

  引用網站一篇文章的話,作者談到"腦前額葉切除術終於不再被當作是施加給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終廢止了。人對世界的認識,有時候是錯的,有時候走彎路,總還是前進着。真理永遠只是當時當地人們所認為的真理,等待着在將來被修正。"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總是在不斷地被修正,腦前額葉切除手術廢除后,對腦前額葉的研究一直沒有終止。腦前額葉作為大腦的指揮官,對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讓一個正常人變成白痴。同樣只要合理地對其進行開發,必將使人成為天才。隨着對腦前額葉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理論驗證了腦前額葉對於一個人健康成長的意義。

  久保田競從上世紀70 年代開始專註於腦前額葉的研究,他採取了獨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從刺激腦前額葉充分開發對人的積極影響作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腦從出生之後就開始急速的發育。但腦前額葉到了2-3 歲時前額葉才正式開始發育,一直持續到6 歲達到高峰,6 歲后發育就會趨緩。在這3 歲到6 歲的急速發展時期,對腦前額葉的正確的訓練,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腦前額葉控制下表現出來的五項基本能力。在兒童3-6 歲期間,通過對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鍛煉能有效開發腦前額葉。而運動與做遊戲是最有效的鍛煉方式"

  叔本華曾說:每個人都把自己視野的極限當成世界的極限。人類從不知道腦前額葉為何物,到任意生命權切除腦前額葉,到最終認識到腦前額葉的重要性,提出在兒童時期合理開發腦前額葉。這一個過程恰恰是人類自我探索和突破的過程。我們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認識去鎖定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夠衝破已有常識,停留在過去而固步自封,或許我們走向的只有滅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知慾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應該成為永恆不變的奮鬥主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禁閉島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