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書記》觀后感
這部影片節奏明快,情節緊湊,通過生動平實的敘事方式真實再現了孫先梅書記眾多感人事迹的一個橫斷面。在影片開頭,用物業公司撤走,居民慌亂這樣一個氣氛緊張的場景,在最開始就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然後全劇就順延着解決小區物業問題這條明線,以及孫大媽和刑滿釋放人員馬明之間的矛盾這條暗線展開了故事,兩條線更替着向前發展,最後通過組織社區的老人旅遊團,將故事推向結尾,完美地升華了意境和主題。
然而影片中羅列的事情,僅僅是孫仙梅33年基層工作的冰山一角。她自1981年從內蒙古來到寧夏的以來,一直紮根在銀川市西夏區正茂社區,在當居委會委員的33年,她對這個平凡的崗位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孫仙梅獲得過很多的榮譽: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社區優秀婦女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第二屆“感動寧夏”十大人物之一,寧夏首屆十大新聞人物之一。然而,比這些榮譽更珍貴的是社區居民一直以來對孫書記的認可和敬愛。
看完影片,在深受感動的同時也不禁讓我深深思索。在這個稍顯浮躁的社會,人人都在要求“別人能給我什麼”?而這位五十多歲的孫大媽卻一直在考慮“我能給別人什麼”。——這本該是必須倡導的價值觀,但是在這個社會中卻顯得彌足珍貴。和以往觀看的影片不同,主人公不是只存活在劇本中和熒屏上,她就是我們身邊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大媽。也許在菜場,在街頭,在超市,我們就曾經和這位平凡又偉大的孫大媽擦身走過。正因為這樣,這份感動和思索才更加真實,更加觸手可及。
作為一名剛剛從大學邁入社會的年輕人,我對基層工作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只看到了它繁雜和瑣碎的一面,卻從未想到過這些小事所起到的作用。孫先梅書記教會了我在基層工作要腳踏實地,嚴於律已,嚴肅認真,謙虛謹慎,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都當成至關重要的大事去完成,去解決,才能真正干好基層工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這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正是由這樣看似不起的一件件小事構築而成。
《社區書記》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