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無法選擇的人生——《愛新覺羅·溥儀》觀后感
10集的記錄片《愛新覺羅·溥儀》在中央電視台的"探索發現"播完了。看過之後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者不是末代皇帝,他的一生會是什麼樣?
我們都知道“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的道理。那麼從一個生為貴族,3歲就成為擁有天下財富、一呼百應的皇帝,而後淪落為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公民的時候,他的心中該有多大的落差,該是多麼的凄涼?更何況期間還經歷着生殺榮辱的幾多起落。他的人生又有多少是他自己可以選擇的呢?多麼無奈的人生呀!
在2005年聖誕的一次活動上見到了一位愛新覺羅,他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在這個活動上,他為他出版的“天壇祭天”dvd做推廣宣傳促銷。
一個家族就這樣消失在歷史中,而我們普通人的一生更是留不下什麼痕迹。如果留下痕迹,又有什麼人願意留下這樣的故事。
電影演員陳沖在一次採訪中曾經這樣回答記者: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有什麼故事,越普通就越平安,越幸福。
人生都是只有一次的體驗,雖然人生的滋味有很多,可是大家渴望的都是平安幸福,順順利利。有哪個人自己希望過着傳奇的人生呢?
在溥儀去世的時候,他留下的只有一個紙條,是寫給他最後的妻子的,也就是讓他的“小妹”給他帶葯來。無論什麼人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是那麼的普通、平凡。
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太多的無確定性。我們對我們的人生都無法設計。我們只有樂觀的活着,無論哪種生活,都在可能的前提下安排好,這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篇二:《愛新覺羅·溥儀》觀后感
用兩天的時間,在網上看完了歷時三載拍攝完成的歷史系列片《愛新覺羅。溥儀》。首先我是中國人,其次我是滿族人,所以,對清朝的歷史格外的關注。看完之後,覺得溥儀的一生只能用可憐,可悲,甚至天真來形容,從他老年所做的一切,就知道他原本是善良的。他之所以在六十歲的時候患上了癌症,也是因為做了大半生的傀儡,心中壓抑,憂慮不安所致,畢竟,那個時代患上癌症的還不像現在這樣多。由此可見,苟且偷生的日子並不好過。
做為純正的滿族人,自己的先祖曾經跟隨努爾哈赤打江山,所以有些不忍心用“可恨”來形容他。心中倒是替他難過,真是命運多舛,生不逢時。幾年前去瀋陽的故宮,用了大半天的時間走遍了每一個角落,是懷着敬仰的心情去看的。包括到正白旗的首領居住的地方細細的轉,細細的看。還獨自到北陵的皇太極那個大大的墳包轉了一圈。民族的情節是有的,愛國,也愛自己的民族。只是,現在的滿族已經漢化了。從文化到生活習慣沒有半點的差異,這也是清朝政府做了民族大融合的結果,否則,一個少數民族如何能夠統治以漢族為主的國家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每一個朝代只要誕生,就有滅亡的時候。從興盛到衰敗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只不過大清做為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與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的興起相逢,同樣也是“生不逢時”。
曾經的歷史教科書是以抨擊清王朝腐敗為主的,現在已經能夠客觀的評價歷史了,當然,若想完全還歷史真相,那是什麼時候也做不到的事情,畢竟前朝總要由后朝來撰寫,字裡行間要摻雜后朝的“喜好”。另外,即便是當朝都不肯留下真相,後人又如何能夠說得清楚呢?
我們還學習了一段歷史是:國民黨不抗日,只有共產黨才抗日。好在現在的輿論比之前要公平一些。另外隨着閱歷的增加,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在那當時,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充其量也不過是游擊隊的形式而已,拿什麼來抗日?即便是抗日,有多大的威力?國民黨那時候已經成立了國民政府,有了正規的軍隊。那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政權,如何會不愛惜?會心甘情願的拱手相讓呢?只不過彼時的蔣介石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他一面要抗擊日本人,一面又要提防共產黨。雙重壓力,難免就要考慮的多了。而共產黨憑什麼在抗日戰爭中壯大起來?等日本人投降之後,一下子就有實力和國民黨對抗呢?到底是誰在保存實力?誰在利用抗日戰爭發展實力?
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寇。”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和大陸的歷史教科書必定是兩個版本,誰可信?誰不可信?政治家的語言都不可信。勝自然有勝的道理,之後幾十年的發展也證明,若要論軍事才能,毛澤東的能力最強,最霸氣。若論整人,毛澤東的手腕也最高,最狠。想必,蔣介石在敗退的那一刻,也會感嘆:既生蔣何生毛?不過,我相信在打江山的那一刻,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確實是腐敗,軍閥割據,國家處於混亂的狀態。我們的黨也總以此句話自居,那麼今天做的如何?新中國成立不過六十年而已,在那些看似繁榮的背後,隱藏着多少的醜陋?現在的中國從政府部門到人民群眾的表現又比晚清好到哪裡去呢?我們的南沙群島在歷史教科書的版圖上還清清楚楚地存在着,可是實際的控制權在我們的手上還有多少?連十九世紀的人們都知道控制海洋權的重要性,在二戰時期,很多大國都擁有航空母艦,而差不多近百年之後的我們,居然還沒有,能夠買下美國8000億美元的國債,是國力不足,還是國力太強?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若讓國人暢所欲言,發起不滿的牢騷來,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當然,我們拒絕無理取鬧,拒絕亂扔鞋子,拒絕渾水摸魚。
歷史的車輪總要向前的,後人又該怎樣書寫今天的歷史?是歌頌,是貶低,是公平公正,還是遮遮掩掩?畢竟,歷朝歷代,能夠還前朝真相的時候不多。
篇三:《愛新覺羅溥儀》觀后感
在這之前我是從來不曾對有過歷史如此的感嘆的,它的車輪當年是如此的轟轟烈烈,如此的氣勢洶湧,不可逆轉,即便是當年金戈鐵馬的努爾哈赤,即便是經歷了幾百年風雨依然巍峨壯觀的紫禁城也在它的摧枯拉朽之下黯然失色!
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末代皇帝更像是貫穿中國古今的一條線索,見證民族在歷史大河中興衰的線索。可以很激動的閉上眼睛想象,順着這條線索逆流而上,會經歷怎樣的情景。你可以想象死於文革時期的溥儀年幼時竟是深宮裡高高在上的封建王朝國君,你可以想象躺在北京人民醫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協委員怎樣會怎樣回憶起紫禁城的琉璃磚瓦。你可以想象他幼時大腦中是怎樣飄過老祖宗皇太極撬開大明王朝大門的情景,你可以想象他的祖先們在祖業由盛轉衰時臉上無奈的表情,你可以想象他的外祖母當年是怎樣把持朝政,為籌辦一次壽辰竟花掉足足上千萬兩銀子。深宮大院的朝野紛爭,後宮寢室的明爭暗鬥````你甚至可以聽到太監總管在用肅穆洪亮的嗓門喊"上朝``"的聲音,你也可以看到宮女們踩着高高的鞋跟,邁着輕盈的步子,整齊地甩着手裡的手絹,陪皇后貴妃們在御花園內閑逛的倩影,這一切的一切,赤裸裸的展現在眼前,毫無保留。
溥儀是可笑的,當年慈禧太後為方便繼續訓政,在光緒皇帝不明不白的死後,將年僅3歲的他扶上皇位,怎奈慈禧老佛爺隨後也撒手西去,大清王朝也隨之轟然倒塌,強勢不再了,這也許就註定了溥儀傳奇的一生即將拉開序幕。他高高在上,徒有皇帝之名,卻從未掌握實權,處理朝政,隨便哪一支軍閥都可以拿他不當根蔥。最可笑的是,身為皇帝,生理居然有缺陷,以至於不能為龍脈傳宗接代。
溥儀是可悲的。他懦弱的性格註定的要被外部勢力所利用才能使他成為傳奇,他讓中國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命為他這部別人書寫的傳奇買了單。他空有政治抱負,卻不具有雄才大略;他只是留戀與紫禁城的帝位,卻從不關心那把雕這龍的椅子竟然是祖先們用了幾代的拼殺才換來的。於是他甘願做列強的傀儡,好讓他繼續他的皇帝夢,即便已經意識到"此帝非彼帝",起碼做不諳世事的皇帝還是舒服的吧。他不知日本人一直在用從自己版圖上掠奪的資源侵略這片曾世代供奉着自己家族的江山,還留下了慘不忍睹的礦工萬人坑。他明知是要用來造武器射殺同胞,卻還是把自己大門和衣柜上的銅柄拆下來交給日本士兵,以表明自己的忠心。大概他那時還沒有"戰犯"的概念吧。
對於一個曾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的皇帝來說,這樣的經歷足以令其大徹大悟了,一代傳奇國君還不是一樣被歷史改造成了生活起居自理的普通公民,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最後我想說,溥儀還是可敬的吧。他只是想光復祖業的心情太過於急切了吧,以至於蒙蔽了理智。我並不是想為溥儀開脫,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歷史變更之後,還能毫不懷疑的活着的人難道不可敬嗎?歷史的車輪擁有碾碎一切的力量,中國舊社會的歷史背景不是一個人造成的,即使沒有溥儀,列強就不會欺負中國么?`沒有他,中國就會不留一滴血就可以邁向共和么` 前車之鑒後世之師,大清帝國早已煙消雲散,難道我們就不該從中學到些什麼嗎`
愛新覺羅溥儀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