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甲午海戰觀后感

甲午海戰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甲午海戰觀后感(一)

  一直以來,我以為甲午中日海戰當時的中國戰敗,是單純的因為國力不支造成的,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才明白事實的真相。戰爭已過去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又將這次戰爭史詩般的再次展現在國人眼前,好像在訴說著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落後保守就會被動挨打!"

  當時的清政府耗資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規模龐大,實力雄厚,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從北洋水師新購買鐵甲戰艦到日本訪問之威風,到不到一年的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不光是因為日本的強勢崛起,關鍵是當時的清政府被外強中乾、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所迷惑,政策上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政治上腐敗墮落,貪官橫行,再加上貪圖享樂、混蛋無比的慈禧太后只顧為自己準備六十壽誕的大肆祝賀,不惜動用北洋水師的大量軍費修建"頤和園"揮霍無度,致使北洋水師的戰艦彈藥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有八艘戰艦上僅僅只有三枚炮彈。再看日本,當時的明治天皇英明決策、銳意改革,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實行軍國主義,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戰爭中作戰的的雙方,一方是準備充分、蓄謀已久、兇狠殘忍、陰謀狡詐,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更讓人可恨的是,在戰鬥的最關鍵時刻,一邊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一邊卻是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方伯謙、趙懷業,而朝堂之上更是投降派、主和派當權誤國,跪地求饒,人心惶惶。這樣的戰爭,其實結果誰勝誰負早就命中注定,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也實屬被逼無奈。

  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卻仍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前車之鑒"也時刻提醒着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就像周恩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美麗中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國富而民強,讓東方巨龍早日騰飛,讓偉大的中華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巔!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二)

  八年級九班 子怡

  電影《1894 甲午海戰》重現了當時的歷史概況,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自恃為天朝上國,不思進取以及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舉全國之力購買軍艦,而清政府卻以經費不足推諉買軍艦(然而傾全國之力為慈禧太后舉辦60 大壽)。這是何等的令人寒心呀!雖然說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遭受了重大的失敗,但是縱觀甲午大海戰前前後後的各種事情,我還是發現了我們的進步。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着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句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充滿智慧的話透露了歷史上那場世界上第一次以蒸汽機為戰船動力改變了兩個國家命運的甲午海戰。此戰之後,日本一躍而起成為東亞強國,而中國卻在此戰中將幾十年辛辛苦苦運營起來的洋務運動毀於一旦。

  看完電影,百感交集。該片第一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從北洋艦隊買了重甲艦後去日本訪問那段就看得出來,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威懾敵人。第二,表述了國家即使再強大但是腐敗會摧毀一切。從慈禧為了壽宴挪用艦隊軍費,到兩艘重甲艦丟硬幣分第三枚高爆彈,以及後來援兵聽信逃兵謠言離開防區就說明了這點!即便你軍事能威懾敵人,但是體制的腐敗,官員的腐敗一樣會使強國變弱國!第三點,居安不思危。7 年沒購入新的戰艦,就因為慈禧認為沒有戰事何必再花費金錢去購買戰艦,導致了後來北洋艦隊吃了大虧。我對清朝統治者不屑,一直以來我都很懷疑那麼多的男人在那個大男子主義的時代怎麼會甘心被一個女人支配,也許中國已經沒有了盛唐時的那種豪氣,幾千年來的儒家思想已經將人的自由精神吸干榨盡,只剩下奴性,個個大臣只對統治者惟命是從,唯唯諾諾,連李鴻章也只能在用軍艦專門為慈禧送來嶺南的荔枝后才敢提籌措海軍軍費的事,家天下的弊端暴露無遺。整日待在深宮"不食人間煙火", 皇帝什麼都不懂,要打仗,應該先看看自家的能耐吧,最起碼去軍艦上檢閱一次吧。我想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該打仗了才發現自己沒炮彈了吧。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要居安思危呀!

  我為李鴻章感慨,電影將李鴻章塑造為一個徹底的好人。雖不盡然,不過我對其中一些很贊同。細想起來,李鴻章在朝廷中的確舉步維艱,想籌措軍費建立一個足夠強大的海軍,卻又不能損害慈禧那批國家蛀蟲的利益,何其困難。電影中有這樣的描述"大清每年的銀兩有十分之一花到正道上就不錯了。"雖然本人對此懷疑,但這也說明了清朝的腐敗奢靡。李鴻章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不知他有沒有想過即使他付出這麼多僅僅為了這些愚昧無知的紈絝子弟以後能繼續錦衣玉食,值得嗎?不知當李鴻章在望春樓和那些毀掉了自己半生心血的劊子手們委屈求和談判時心裡是什麼滋味,也許這位晚清第一重臣就是近代版的岳飛吧,為國家嘔心瀝血到頭來卻落得一身罵名,我覺得歷史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越是那些一心為國的人如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袁崇煥,到頭來收到的傷害越深。

  我為那些愛國官兵們自豪,電影中那些北洋水師的官兵們奮不顧身希望殺敵報國,怎奈上樑不正,下樑再正又有何用。他們只是一場悲劇。

  我敬佩日本,為了國家富強,全民勒緊褲腰帶發展海軍,就連最高統治者明治天皇也不例外,不知慈禧有沒有試過一天吃一頓飯。他們有着強烈的居安思危意識,對國家的未來有着明確的目標,有的放矢。不知慈禧這輩子除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外有沒有想過自己明天要幹什麼。但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只是讓我感到了一個小國的悲哀。

  我敬佩電影中的英國人,雖然他們侵略中國,但是他們的契約精神和艦在人在的士兵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以史為鑒,希望當權者發奮圖強,帶領中國人民永遠告別屈辱,告別落後。我們要國富民強,要不受外國的欺凌,就必須從現在做起:積極努力的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最終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報效祖國,讓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甲午海戰觀后感(三)

  這部影片筆者在小時候曾經看過數遍,片中的愛國人物鄧世昌的英勇行為一直激蕩着筆者的愛國之心,今日特地讓筆者的兒子也在網上看了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戰中中方英勇反擊的光榮事迹,但所有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最後甲午海戰是以清政府為代表的我方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最後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進一步拉開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為以後中日之間再次發生戰爭提供了可能!

  為什麼甲午海戰以我們失敗而告終,筆者認為並不是簡單的北洋水師隊形的排列錯誤,更不是北洋水師的堅船利炮不夠先進,恰恰相反,當時的北洋水師擁有的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艦船,由此可見,戰爭的勝負不一定武器的先進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觀因素和社會機制的原因,但看看當時腐敗的清政府,一切都處於混亂和飄搖之中,對外政策總是希望英美列強的調停來實現避免戰爭的目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國在世界大戰中沉醉在堅固的馬其諾防線上,結果是被德國繞過攻擊,英國也希望和德國和談,放縱波蘭被吞噬,蘇聯趕快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結果呢?英國,法國,蘇聯全部和德國出現了大規模的戰爭,古往今來,說明一個道理,和敵人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試圖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從根本上不過是個美好的幻想而已!

  事物的發展一旦形成趨勢,是很難改變其發展的進程的,試圖通過談判,等待,只會讓事情更加複雜化難以處理!

  甲午海戰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面對外敵,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期待和平最終的結果是加速戰爭的到來!

  筆者也希望眾多家長讓孩子多看看這樣經典的影片,早日讓他們接受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孩子的世界觀的培養有較大的益處。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曾經的東亞病夫了,不論任何國家,敢於挑釁我們,相信在英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都叫他有來無回!

  甲午海戰觀后感(四)

  "甲午海戰最悲劇,無數的烈士保家為國……"使我不得不看《甲午海戰》這部電影了!

  清朝政府把我國一些少年送英國皇家海軍學院,他們受訓后就是我國第一批海軍之前他們和他們的日本同學關係非常好,由於甲午戰爭爆發后,如今已變成戰場上敵人。

  由於清朝政府腐敗,挪用海軍的經費來建皇家園林——頤和園並吃喝玩樂,日軍卻把先進的武器買了回來,我軍和日軍均有12艘戰艦參戰。

  有我國北洋艦隊執行這次任務,我軍有兩次攻擊日方的好機會都因為我軍的炮彈質量差都沒爆炸。第一次:發射魚雷沒有爆炸!第二次:發射炮彈打到了敵軍的火藥庫還是沒爆炸!我軍在沒有炮彈的情況下只好投降,慈禧太後放棄了最後的努力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及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世界二戰爆發後日本戰敗,中國有3000萬人民的鮮血換回了被割讓的土地。

  100多年後的今天小日本又要無禮的霸佔釣魚島及附屬島嶼據史料記載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都是中國的!我愛你中國!



甲午海戰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