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數據之巔》有感

讀《數據之巔》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數據之巔》有感(一)

  潘宗俊

  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大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複雜、類型眾多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是基於雲計算的數據處理與應用模式,通過數據的整合共享,交叉復用,形成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 說道大數據必須要明確的三個誤區:1.大數據不是隨機樣本,而是所有數據;2.大數據具有的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3.數據與數據之間不是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明確以上三點才能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大數據的問題。近年來,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不同領域,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都令人驚嘆。這意味着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着數據的時代,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量化,這個時代被形象地稱為"大數據時代",它要求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身處的世界。

  大數據時代意味着一切皆可被數據化。2012年塗子沛著作《大數據》在中國社會開大數據之先河,引發了大數據戰略、數據治國和開放數據的討論,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盛讚其"為華文世界開創了一個重要話題".本書為作者第二本著作,全書對大數據追根溯源,提出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讓中國獲得了后發優勢,中國要在大數據時代的全球競爭中勝出,必須把大數據從科技符號提升成為文化符號,在全社會倡導數據文化。

  可見作者對於軟件方面的數據處理還是有所認知的,並不是屬於那種瞎子摸象,天馬行空似的亂寫。從"敬道善為"的企業文化出發,拜讀這本書對於自己本身的工作也有着莫大的幫助,在員工認知的企業文化當中每個人的解讀出來的含義都是不盡相同的,我認為敬道善為是:尊敬從事的職業,"道"我自己解讀為到達某種水平,多指能力,善為卻更多的是要求我們去努力的實踐,在努力實踐當中找出問題,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激勵自己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中公高科工作已有數載,對於中公高科日常的工作也有着自己的認知:圍繞公路養護技術薄弱的突出問題,重點開展路況快速檢測、病害診斷分析、大修養護設計、舊路升級改造等公路養護關鍵技術、高端裝備、大型養護分析和養護設計軟件的研發和工程化,推進技術標準制定和產業化示範,不斷提供公路養護的成套技術、產品、工藝和裝備,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帶動提升我國公路養護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這是每一個中公高科的人都應該去知道了解,而這其中方方面面,都涉及着各種數據的處理分析,記錄等等。所以對於大數據的運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大數據,一個近年來的流行詞彙,隨着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開始深入人心,又隨着互聯網對各類行業各種關係的顛覆和變革開始廣泛普及。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大數據無比推崇的時候,其實只是跟着趨勢而已。這時候,如果能跳出來,看看這種趨勢的源頭和足跡,或許更容易找出一些能夠指導未來的價值。在如今這個數據浪潮之中,《數據之巔》就提供了這麼一個別樣的視角。

  可以說現實中的一切都是越用越少的,但看似虛擬的數據卻越用越多。所謂大數據時代,背景正是高度發展科技能讓更多的數據得以留存,這種留存和挖掘完全由機器實施,由此得到的結果也是嘆為觀止的。如果說科技的發展趨勢已經越來越超乎我們的想象,那總有一些規律或者原則可以抓住——比如數據。書中第二部分的大數據崛起便將重點放到了當下,由此展望未來的可能性。誠然,大數據是被技術發展所推動的,但更是被重視數據的人們所推動的。技術降低了數據獲取、積累的成本,增加了計算的可能和利用的空間,但這只是一個表象。深層次需要在意的則是數據的開放,只有數據開放才有多元的整合,這需要由人來推動,而推動者必須有多元認知的思維方式、開放的心態——這是數據文化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之前我們認為智慧是屬於人的,那麼未來這個詞將更多的形容一些別的體系,比如"智慧城市".其實人的智慧依靠的是學習、理解和經驗,那麼機器的學習靠的就是數據,還有那些我們為其規劃的應用方式和我們的需要。如何確定我們的規劃和需求?靠數據,更得靠能夠深入人心的數據文化!

  讀數據之巔有感(二)

  前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數據之巔》這本書的梗概,這裡主要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先說說塗子沛這個人,目前是阿里巴巴副總裁,主導商業模式創新,詳細情況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

  http://tuzipei.baijia.baidu.com/article/41470

  通過閱讀他的著作,我能感覺作者對美國數據產業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並且能夠生動地描述,並對比國內的現狀從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種講故事,辯證性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厲害!

  再看他的從業經歷,也是一直在數據信息領域,從技術做起,多年的積累可以說他目前是國內數據領域的頂尖人才,希望他能夠引領阿里繼往開來,進一步開創大數據事業!

  回到文章,重點談一下兩個地方:

  在第三章鍍金時代作者談了加菲爾德的故事,加菲爾德作為眾議院資深議員,對當時的人口普查制度提出了大的改進意見,建立專業化的普查員隊伍,取消執法系統的領導權,設置法律保護隱私,擴大普查範圍等,可以說他的意見體現了先進的統計方法論;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參議院否決了這一提案,加菲爾德當時功虧一簣,直道20年後才由後來人開花結果。

  作者評論:歷史的發展就是這麼耐人尋味,拉長歷史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一件事情本身的成敗並不是故事的全部,因為一事將牽出另一事,萬事萬物總是互相關聯效力,只要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終將以某種方式接出果實。

  是啊,我們每一個在社會上每一天都會面臨很多問題,做很多決策,常常因某一件事兒的成敗而煩惱惆悵,我們同樣需要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把握住大的方向,而非僅僅關注某一事兒,不會被一兩件具體的事兒所牽制,堅持內心的選擇,經得住挫折的考驗,這樣的心態才是明智之舉。

  另一個體會是作者關於戴明的描寫,戴明是物理學博士,之後成為農業部研究院的統計院,最終卻成為了質量管理學的大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跨界", 而戴明的回憶錄也寫到"公司最需要到,是能夠不斷學習,永遠進步的人", 不斷學習,永遠進步也是戴明日後不斷跨界的動力。

  我非常同意這句話,大學的專業很多時候和就業崗位的要求不同,一個人在職場上也會做跨行業跨領域的轉換,作為社會人,我們要有信心和能力迎接這個挑戰,通過以前積累的學習方法,類比性的在新的領域學習,創造性地將之前的經驗應用在新的方向上,很多創新都是這麼來的。活到老學到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期待塗子沛的下一力作,希望大數據事業為社會進步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