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種子
——讀《別樣"母愛"》有感
張曉暉,我校研究生院2011級德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母親助學金"活動發起人,曾獲"全國優秀志願者"、"天津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諮詢發達、社交軟件推陳出新的今天,除了還有些會議與雜誌發來信件外,幾乎整日都被網絡郵箱和"微媒體"塞滿各種信息,有用無用的,一股腦兒襲來,夾雜着漫天的廣告,讓人只能疲於應付,躲避不暇。只有山區的孩子,依舊不時寄來信件,或詢問學習之法,或傾訴一時失落的心情,有時也會發來習作請求修改,無論高興還是哀傷,他們總在書信和文章里展現出對世界的熱情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他們充滿夢想的情緒打破了我身處城市牢籠的困頓與繁雜,也打破了疲憊生活帶來的沉悶與壓抑。
每每此時,都會讓我從緊張的工作與學習之中短暫抽離,仔細閱讀每一封信件,並隨着他們簡單的快樂與感恩的幸福忘卻工作的繁重與這種繁重帶來的無形壓迫。
年前,懷着一顆流浪遠方的心,在體味陌生世界新奇及感受城市沒有之純凈與透澈情緒的驅使下,來到了豫鄂邊界延綿800里的伏牛山,與漫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些可愛的孩子承受貧瘠之痛卻滿臉笑容,在教育資源匱乏、師資力量短缺的簡陋校園裡用朗朗讀書聲發出了走出大山的殷切呼喚,此起彼伏,綿而不絕。這種由內而外的向上力感染了我,也促成了之後的數十次助學與短暫離開城市的放鬆之旅。
幫助他們,是因為與他們相處,能讓我無憂無慮地徜徉於青山綠水之畔,在藍天白雲底下呼吸自由與快樂。因而,從未想過收穫回報,也未奢求他們道謝,更不希望他們因為感念某種所謂"恩情"而倍加負擔,這便是我和無數好心人將資助他們的活動命名為"母親助學金"的緣由。我們期望,這種愛,不加條件,不求回報,像山林深處的杜鵑花一樣,悄悄綻放,默默吐芳。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種我們定義為"母愛般無私"的關懷,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潛移默化下,成了一顆感恩、上進、尋求改變與突破的積極向上的勇氣與努力。而這種無聲、無形,卻又切實存在的"愛的傳遞與傳承"恰是我們一直尋求和渴望的公益之夢。
我依舊期待着山區孩子的來信,也依舊會從他們的話語里感受他們彼時的心情,體味他們的故事,並理解他們心底對大山之外的好心人那濃厚的情感。但,我同時也被他們感染,並感動着,在他們的文字與筆觸里深刻了解他們廣闊而充滿溫暖的世界。
尤其讓我欣慰的是,2012年,在母校創建天津外國語大學雷鋒志願服務團起,母親助學金也在這裡生根發芽,一批又一批天外青年作為志願者與我們一起走入山區,在那裡奉灑青春與熱情,收穫成長與喜悅。
別樣"母愛"
河南省南召縣白土崗鎮
中王廟村小學四年級
李豐娟
我生活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爸爸是個樸實的農民,平時除了種地,還打點零工,賺些錢勉強維持生活。媽媽智力有些缺陷,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更別說我們了。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都過得很艱難,也很少感受到其他同學家裡那濃烈的母愛。
幼兒園時,我常因交不起學費而不能按時上學,平時穿的衣服也都是別人給的,大小總是不合身。上了小學,不用再交學費了,但是同學們都買了學習資料,因為沒錢,我只好抄別人的做。有時爸媽太忙,做飯晚,我上學便會遲到,常因此被老師批評。所以,我那時常常不想上學,偶爾還會逃課,甚至心裡一直出現不再上學的念頭。
直到有一天,一年級放寒假的時候,老師叫我到辦公室去,在那裡我見到了一位年輕的叔叔,老師告訴我這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張老師,專程過來給我們發放母親助學金的,說完就交給我一個信封,裡面裝着200元錢。我接過錢激動地不知說什麼好,張老師親切的對我說:"拿着吧,好好學習。"
張老師走後,老師跟我講,母親助學金是張老師發起的,有很多愛心人士一起來資助我們這些山區的貧困兒童,他們會像母親一樣無私付出,不圖回報,不求感恩,只希望我們能過得快樂一點。以後,每年,張老師都給我送來母親助學金,還給我買了筆記本、鉛筆、彩筆等文具,還有很多我從沒吃過的零食。張老師告訴我資助我的是位來自遙遠城市廣州的潘姐姐,我給潘姐姐寫信后,她還給我寄來了洋娃娃,讓我感到十分幸福。我真的很幸運,遇到了張老師、潘姐姐和這麼多的好心人。他們給予我這麼多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了母親般的溫暖。
我們的生活雖然還是那樣的貧苦,但是我卻感到無比幸福,我再也不會逃學了,因為我知道:除了爸爸媽媽,還有張老師和那麼多的好心人一直在關心我,幫助我,還有和張老師一起來支教的很多天外雷鋒團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直關注我。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的一片愛心和期望,不辜負這別樣卻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母愛".
謝謝您,張老師!謝謝您,母親助學金!謝謝您,天外的哥哥姐姐們!是您給了我上學的勇氣和信心,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像您說的那樣: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指導老師 陳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