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讓我遠行》序
鄭長春
一個月來,我的案頭一直擺放着這部書稿——冰琳花的《愛讓我遠行》。洋洋洒洒十餘萬言,讓人不敢小覷。我沒敢輕易地去觸動,就像青春年少時面對一本“帶鎖的日記”,怕一不小心褻瀆了裡面的秘密。那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書稿呢?書稿裡面到底埋藏着什麼神奇
我帶着無限猜想和期待,終於在初夏的雨夜將久違的思緒打開……
冰琳花是一位才女。早在幾年前,她寫了一篇《來生再續緣》的文章託人送給我,我沒有細看就隨手送給了一位在報社當編輯的朋友。結果時過不久,朋友就打電話說文章發表了,而且反響還不錯。這下,我有些吃驚了。於是,神經病似的帶着極其恭敬而謹慎的眼光開始重新審視起冰琳花其人其文來。沒想到,當我把那些意味深長的文字捕捉到手后,漸漸地,竟不能自己,多少次我眼望星空感覺我就是冰琳花筆下那個痴情的李若桐,沒想到最終的結局卻是那《竹尖上輕輕滑落的一滴淚》……
這,就更加讓人奇怪了。許久,心頭充滿着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某種魔幻。過去聽人說,“看了《紅樓夢》,愛得相思病”。現在,我有幸看了冰琳花的《愛讓我遠行》,是不是書中的某些情節也把人的靈魂帶走了?
當前社會正處轉型期,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讓人在充分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把人帶入一種空前的價值觀錯位之境,每個人的身心都不可避免地經歷着時代大潮的劇烈滌盪,好似無根飄泊的浮萍。社會思潮的巨大反差和個人內心的浮躁悵惶,使得傳統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特別是隨着物質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顯得日益淡漠疏離,因而不同程度地影響着人們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觀念。尤其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使得新一代女性知識分子們的內心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這個時候,富有才情的冰琳花便如出水芙蓉,在人們新的視野中顯示出高貴的氣質和獨特的內涵,“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矣。她似乎天生與文學有緣,竟能在滾滾紅塵中藉助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敏感觸角,捕捉到這個社會最本質的脈動,及時地把沒有得到滿足的夢幻和慾望化為寫作的動力。看得出,她是帶着對生命虔誠的叩問與探尋在生活、在創作,她能夠充分調動起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文化信息,與歷史對話,跟世界接軌,讓夢想騰飛,把愛情收藏。其經歷愈豐富,才情愈卓越,文筆愈瀟洒,佳作迭出之下愈顯其秋心澄澈,美文頻現之時愈見其慧眼洞察,幽幽數語含風帶露,於無聲處讓心靈自由飛躍,狂歌中讓想象力得以盡情釋放,從而使得她的人生體驗如涓涓細流般注入到歷史人文的深處,給人留下幾多遐思,幾多眷戀。
翻遍全書,我覺得這部作品最大的價值體現在,作者能夠利用文學這一特殊載體實現自我與理想的對接統一,在長期佔主導地位的男性敘事中心之外,以自己獨特的經歷和經驗匡正、修改、補充了某些偏執的思想觀念和歷史風情。嚴格地說,冰琳花這部作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生活隨筆或休閑散文,它比一般的“遊記”更有內涵和情感,在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層面上給人以思考和所指,是一般抒情散文和地理筆記所不能匹比的。更重要的是,她開闢了一代知識女性自我尋找、自我審視人類命運和現實世界、情感歸宿的新篇章,為新時期文學視野的豐富和探索表現出極大的虔誠和熱情,這種不甘空虛、不為人後的勇氣和精神在年輕一代的文化群體中是不多見的,甚至是一種冒險性的突破。
通過冰琳花一篇篇行雲流水般的文章,讓我們讀懂了《擁有首都氣勢的悉尼》、《沒有圍牆的城市堪培拉》、《夢幻的天堂斐濟》,然後懷着《永遠的離愁》走進《西湖煙雨三月天》,最後讓《風兒把我的心捎給你》——《一個來自異鄉的孤客》。無論是《準備遠遊》,還是《多想搖碎這一河心事》等篇什,在她的筆下都顯得那麼富有有神韻和哲思。如,她在《開始遠遊》中的一段話:“人活着是不是應該把一切看淡點?是不是應該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死去的那一天,便是化為虛無的那一天嗎?人應該如何活?是不是該原諒一切可原諒的人呢?我的思想不知飄到了何處,一種看透一切的感覺讓我大徹大悟起來。”讓我們無法想象當時正身置高空乘機週遊世界的作者,緣何會如此觸景生情?但細品文字,我們心裡都清楚,那絕不是作者“脫離地球”的“白日做夢”,而是實實在在“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生命體驗和由衷感慨。這樣的肺腑之言,如果不曾遠離故土,如果不是對世界、對親人、愛人懷着一往情深的眷戀,恐怕是無法噴薄而出的。當然,對於一位旁觀者來說,如果我們不能夠滿懷着一顆善良而理解的心,恐怕也是很難真正地領略出個中況味的!
著名作家周同賓說過:“散文不是讀的,是欣賞品味的,品味裡邊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格,這是性靈與性靈的契合。”今天,當我們懷着各種心緒面對冰琳花這部《愛讓我遠行》時,能否也達到“性靈與性靈的契合”之境呢?那就請諸君慢慢地欣賞品味吧。
是為序。
己丑年初夏於長安書香居
(作者為當代實力派青年作家、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等)
別樣人生別樣情 標籤:人生不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