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因為孩子像是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師的工作就是結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將他們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同時,教師又是一個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的職業,沒有學識、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藝術品的創作的。但蘇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究其原因,我覺得以下幾點十分重要。
一、他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當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解枯燥無味的知識時,他卻帶孩子們去野外玩耍,在黃昏時分看着夕陽和雲彩編者自己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他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建造城堡,去看望生病的老爺爺……在這些過程中,他逐步地啟發孩子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理念是:不要讓學習成為孩子們的精神負擔,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感受到快樂,讓他們保持對周圍世界的興趣,成為世界的探索者。其實,教育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生活,而作為教育活動指導原則的教育理念在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指導原則是正確的,才能根據教育過程中的條件確定教育活動的方式,最終達成理想的教育目的,產生好的教育結果。
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發現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通過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體現出來,更多的是體現在潛默異化的生活影響上面。他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為作為教師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並通過旅行發現的方式向學生傳達這種美的體驗,如果他自己對此沒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沒有在他的心中產生過激動、興奮、美好的情感,那麼,即使把孩子們帶進森林和田野,他也無法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大自然的美麗。他說過,自然是孩子們語言、情感發展的源頭。我想,只有自己對生活中的美時有發現、時有體悟,孩子們語言、情感的源頭才能有“源頭活水”。
三、他擁有對學生、對教育的愛心和熱情。若沒有這顆愛心,他不會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精神狀態,不會對他們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不會熟知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若沒有這份熱情,他不會費勁周折地去進行教育改革實驗,不會花那麼長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以便取得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正如他自己說的“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倦的時刻。而每當它精疲力竭時,孩子們啊,我就回到你們身旁來。你們的歡聲笑語就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我想每個老師都會經歷職業倦怠期,每當自己感覺精疲力竭時不妨看看這段文字,它會給自己莫大的鼓舞!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把畢生的愛傾注到自己所愛的事業中去,教師不僅是最光榮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