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梵高傳讀後感

梵高傳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梵高傳讀後感

  很久沒有讀到如此觸動人的作品了。還記得那是高中時代《少年維特之煩惱》使人肝腸摧斷、《永別了武器》之尾聲讓人失魂落魄、《茶花女》讀信之狀令人垂淚沾衣…原以為自己長大了,理性可以控制情感,神經漸趨淡漠,不至輕易為一個故事動感情。可面對真正偉大的作品和偉大的靈魂,你的那顆心又怎可安然藏匿和隱遁?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從豆瓣網得其名而買之的,最初是因其評分和評論引起了我的興趣,也在噹噹反反覆復下上架數次才最終下定決定買了回來。全書520多頁,42萬字,近乎半部多《紅樓夢》的厚度了。在讀完《傅雷家書》后,覺得心靈空虛難耐,容不得半點間隙,才從架上取下《梵高傳》抱床上躺而讀之。原打算五天讀完,但實際三天就搞定了。沒經過情感基調的轉換,也沒有邊讀邊整理自己的思緒,就如投入戀愛般的狀態,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婚禮”。讀學術着作如嚼干蠟,而周國平先生所謂的“青春期”的閱讀狀態,唯有這類蘊涵人類偉大情感的着作方能具之吧。梵高是一個赤子。我無法確切赤子的定義,故僅從幾個外圍特徵來簡要敘述。

  梵高情感狀態的自然單純。情感的單純,並非情感的單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無雜念和自然狀態。梵高的愛情經歷,充滿坎坷,幾乎一無所獲,但其愛情的狀態,卻飽滿而高潔。青春懵懂時的梵高,愛上了房東的女兒烏蘇拉,卻被草地出門;在迷人的鄉村作畫,愛上了失去丈夫的美麗表姐,情感熱烈不可自抑,卻換來“不、決不、決不”的絕情回答,及亂倫的強烈譴責;在海牙,貧困交加的梵高,認識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許以婚期,成為梵高第一個名義上的妻子,但妓女惡習難改,終與梵高決裂而去,並留下浪蕩的壞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紐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熱的愛慕,這是一個39歲的叫瑪高特的女人,“要緊的是愛,而不是被愛”,她說,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溫情,遂決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觀及女性家族的強烈反對,瑪高特以服毒自盡而定格了她的愛情;在陽光強烈的阿爾,梵高被一個叫瑪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過的女孩子,在一棵陰涼的樹下,這女孩子將自己給予了梵高,兩人纏綿而激烈,梵高醒后,瑪雅不見了蹤影,這種類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中愛的表達方式,叫人頓感傷懷;也是在阿爾,梵高為了親近一位叫拉舍爾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償五個法郎的代價…這就是梵高的全部愛情經歷,顯得簡單、純粹、隨性、熱切、痴癲。愛情之於梵高,已不僅是一種情感需求了,他這種自然癲狂式的愛情,就像他喜歡畫的狂熱的太陽,熾熱地燃燒着他的激情,釋放着他內在的生命力,激發著他無限的創造力。這是一個只有赤子才能有的愛情狀態,因為人人不可能成為赤子,甚至厭惡赤子,因此梵高的愛情經歷勢必是為某些人唾棄和不齒,但這又何妨其藝術上的偉大?

  梵高的藝術作品顯得樸拙、粗糙,但具有偉大的生命力。梵高很早就具有對藝術的敏銳感和獨特的見解,但他將繪畫作為畢生唯一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際遇。梵高的繪畫起始於博里那日當神父的日子,那是一個煤礦區,村民生活極度困苦,他因為參與工人的罷工而被免除神職,在窮困潦倒中,簡單描摹一些靜物則帶給了他些許的精神慰藉。因此他一生繪畫的對象和風格,都深受那些低下層百姓簡單、粗糙、原始、真實的生活方式的濡染,但這也賦予了他的畫極強的生命力,有一種令人無法抑制的張力和情緒。後來梵高到了巴黎,漸從印象派畫風中汲取自己的新的表現形式,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值得指出的是,他一生追逐強烈的太陽,所以他後來一直寓居於地中海北岸陽光強烈的阿爾畫畫,這裡是他繪畫創作的高峰期,《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夕陽播種者》就是梵高追求強烈的太陽色調來表現有生命力的事物的畫作,但這種如尼採在《悲劇的誕生》提及的“日神”精神,已經強烈地透支着他的生命力,他漸漸感覺到了自己生命氣息的微弱,於是他患上了間歇性癲癇病,不時地處於瘋癲狀態!周國平在書的扉頁上說:斯通的筆寫出了梵高的靈魂——一個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個用色彩享樂的天才。梵高作品的生命力,本質上源於他對人類偉大的同情心和對自然的無限親和力。他能夠捕捉到低下層百姓真實的生存狀態,他能夠提煉出自然界最原始最天然的那股神秘力量,他能夠堅守自己的繪畫事業而忍受無窮的困苦…

  梵高一生清貧如洗,經常饑寒交迫,一直處於極端貧困的生活狀態。在中國文學史上,梵高讓我想起曹雪芹公的一生,難道這是藝術家普遍的生活狀態?這並不能簡單歸結為上帝的不公。伏爾泰乃一代文豪、思想巨擘,也被驅逐甚至蹲過監獄,但他一生過着貴族式的奢華生活,溫柔富貴鄉也並未腐蝕他的才華和思想。可見,藝術家個人與環境的互動,是產生偉大作品的前提,但關鍵還在於藝術家個人的感悟能力和才華,而不可只歸因於模式化的環境造就了藝術家。因此梵高的個人生活環境,某種程度的確強化着他的創造力,但他個人對繪畫的熱愛和獨特的理解力,才使得他沒有放棄他之所愛,最終取得極大的藝術成就。回歸梵高真實的生活,濮存昕說他“在生活中像個智弱的殘者”,難道他就真的沒有過一個正常人、擁有體面生活、進入上流社會的能力嗎?我認為這話說得有幾分道理,我寧願相信人的能力生來是恆定的等同的,某方面長於別人勢必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而梵高繪畫突出的才華,是否正抵消和抑制了他其它某些能力的發展!他因為失去烏蘇拉而放棄了原本有機會繼承他叔叔的畫商事業,他因為內心正義感的驅使而被免黜了薪水豐厚的神職,後來一直靠着他弟弟每月寄給他的錢來生活,而這一寄就是整整十年,每月150法郎,已算不少,正是他弟弟提奧的資助,才使他一直“活着”!寫到這兒,鼻孔酸楚,眼眶濕潤,提奧是一個頗具慧眼、內心細膩溫柔、情感豐富之人,他就像梵高的一個妻子,關心支持着他哥哥的繪畫事業,我自己在想,這部傳記的主角,應該是兩個人:一個是梵高,另一個是提奧!梵高就像馬克思,而提奧就像恩格斯!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

  關於梵高之死。藝術家之死總是一個悲愴和哀傷的命題。梵高之死,也詮釋了一個藝術家正常的死亡方式。我始終認為,什麼樣的死法,都是平等的,並無值得與否、高尚與否之分,死亡只是告別這個世界的方式,再簡單不過,何必拘泥於手段的取捨。但我還是恨左輪手槍,少年維特朝自己腦袋開了一槍,而梵高也是用左輪手槍自殺的。梵高在奧威爾靜養時,“他感到頭腦空虛,生命的源泉已經枯涸,彷彿在過去十年裡,從他手下湧現出來的成百上千的鉛筆和彩色圖畫中的每一幅,都帶走了他的一小部分生命”,他覺得累了,對大自然已提不起興趣,感覺一切都平淡無奇,他知道自己藝術創作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加上近些年患上的間歇性癲癇病,而且一直在給弟弟增加生活負擔,自己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他朝自己腹部開了一槍,不久便死去。六個月後,他弟弟提奧也鬱郁離開了人間,他還有小孩,還有妻子。最終,提奧妻子將他的靈柩遷往奧威爾,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墓碑上寫道“他們死時也不分離”! 讀畢掩卷躺下,頓感眼淚奪眶而出,抱枕慟哭,但不可思議自己,是為梵高而泣,還是為自己而涕,瞬間時光,爺爺慈祥的笑容與將逝的掙扎,兩年來始終縈繞在夢境,生命如此脆弱,我們有什麼資格浪費生命?

  他年若是有機會去荷蘭,怎能不去去文森特梵高博物館看看那《向日葵》和《星空》!

  篇二:梵高傳讀後感

  在寒假中,我讀了《梵高傳》。或許大家認識梵高僅限於他的《向日葵》。曾經風靡一時的被人們反覆印刷用做家裡的裝飾畫。我覺得雖然這確實使得他的這幅畫被更多人認識,但也使他這幅畫流於俗氣。梵高在慢慢被人們淡忘。但我覺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經歷,才能讀懂他的畫。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在傳記中,美國着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為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如果沒有梵高,提奧會過得很好吧。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金,溫和的性格,彬彬有禮的舉止,走在哪裡都是受人喜愛的。他會過一種衣食無憂,平淡恬適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氣暴躁,行為偏激,有些神經質,難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會這麼友愛。

  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為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時,我感動得無以言表。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時間,更加沒有愛情可言。在絕望中無以回歸的梵高,最終選擇了以絕望的方式離開自己。

  雖然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經歷,但是讀起這本書來,卻總有一種讓我透不過氣的感受。也許,他要是生活中在現在的社會中,結果會截然相反,不過,也許,就沒有那樣才華橫溢的梵高,就沒有這樣讓人憐,讓人敬,讓人無限可惜的梵高了。

  但不管怎麼樣,我覺得他始終是熱愛生活的,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他。而我們,我覺得,沒有理由,抱怨挫折,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生活。你說呢?

  篇三:梵高傳讀後感

  從不曾想過,能和那麼瘋狂的藝術家有接觸。但是,這次我真正受到了藝術的“猛烈轟炸”。乍看這本書時,我着實被這五百多的書頁嚇了一跳,心想:這要讀多長時間吶!但是,當我開始閱讀,以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茶飯不思,把這本《梵高傳》當成了精神上的糧食,啃呀啃,大半天過去了,我也讀完了。

  當合上這本書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人間真正的酸,真正的甜,真正的苦,真正的辣!

  梵高的一生美麗動人。不是說梵高的相貌是美麗動人的,五歲以下的孩子准能被他嚇着,面容上的缺憾,造就了他心靈上的美麗。他擁有永恆的親情,兄弟倆情深義重,死也要葬在一起;他擁有痴狂的愛情,愛的每一個女子,不論身份高低貴賤,即使是妓女,也愛的那麼瘋狂;他擁有令人羨慕的友情,朋友保爾和他一起畫畫,一起吃喝,一起談笑……他更擁有那剩下的向日葵,如狂流般的星空,留着大鬍子的、淳樸的郵遞員……

  梵高的一生又有那麼多的遺憾與苦澀。他愛過很多女子,卻到死時也沒有一個妻子。 他在生活中像個智弱的殘者,什麼事都跟他作對,做不好一個畫商,做不好一個教士。連他耗盡心血的畫在他生前也沒得到別人的認可。上帝對他更是那麼的殘忍,他三十七八歲就離開了他愛着的,為之瘋狂的世界,令人扼腕嘆息。還有那麼多精彩瞬間等他來捕捉呢。

  回味梵高的一生,他似乎始終是個瘋子,他為他的世界而瘋狂,藝術把他鍛煉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用感性和心情來左右生活的人。一切的美麗在梵高的筆下帶着一種慘敗的意義。不知道是對苦難有了真切的感受,還是對世界帶着些許失望,那果園裡開滿花的樹有些陳舊,但又有些樸素的真實。 一個藝術瘋子,是有些可笑, 但是卻留下了萬物在世間最美的樣子。

  我喜歡讀《梵高傳》這本書。



梵高傳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