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讀後感
2010級教牧班 戴連軍
通過這次學習《使徒行傳》和斯托得聖經信息系列《使徒行傳》收穫很多其感受最深的有兩點:
一:使徒行傳中“三自”辦教方針
中國教會實行自治、自養、自傳“三自”辦教的原則;在以前;我認為“三自”不屬靈,沒有聖經根據,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看到使徒行傳中按三自辦教的原則。
《使徒行傳》記載着使徒時代按三自精神建立教會的事實
最早的耶路撒冷教會,使徒負責自傳(徒:6 :4)大家凡物公用,實行自養(徒:2:44-45)大家選出七個合格執事管理生活,實行自治(:6:1-6)
第九章31節記載:“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得平安、被建立”這給我們看到神的教會一開始就是按地方建立的
從第十章開始,福音向外邦各國傳播,神興起一位外邦的大使徒保羅,他在外邦各國工作,始終按着始終原則辦教會,保羅沒有把耶路撒冷教會的傳統信仰搬給外邦教會,而且竭力抵制猶太門徒對外邦教會的自傳方面的干涉,彼得、雅各支持保羅的正義立場,這就是自傳精神。他在各地傳了福音建立了教會選立了長老,就把他們交託給神,有他們自己管理自己。他特別提醒以弗所教會的眾長老,在他離開以後要為全群謹慎,抵制外來的擾亂,並防止內部的混亂,這是自治精神。保羅還為教會樹立了自養的榜樣,他一面織帳篷,一面傳福音,不但供養自己還幫助別人。教會應該“自治、自養、自傳”這個口號近百年來才提出來的,但教會如何對待經濟問題,在聖經眾早有先例了,在保羅第二次外出傳道過程中,正如今日中國教會的許多義工是完全奉獻,擔任教會的工作任勞任怨,不收教會分文補貼趙志恩《使徒行傳研究》第170頁。這是自養精神(徒:18:3,徒:20:33-35)
由此可見,在使徒時代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教會,她們都是聖靈所指引的,都是地方性的,都帶有本地色彩和個不相同的特點,她們同耶路撒冷教會是互相支持的,但也是各自獨立、互互相平等的、不是上下級關係,也不是父子或母子關係。
丁主教說:“三自愛國運動是正義的、合理的、必要的,它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更有重大的神學或屬靈意義。”(《丁光訓文集》第307頁)三自神學或屬靈意義在哪裡《使徒行傳》給我們作了全面回答。按三自原則辦教會是正義的、合理的、是有聖經根據的。
二:適應性能力
斯托得聖經信息系列《使徒行傳》報告總結 第298頁有一個詞“適應能力”,這讓我眼前一亮,斯托得說:“使徒過人的適應能力,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為主作工。無論是和個人或群眾、猶太人或外邦人、虔誠或是不虔誠的、受過教育或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友善或充滿敵意的他一樣能夠應付裕如。
通過認真查考保羅在《使徒行傳》中的講道,的確讓我看到保羅是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一個傳道人,從保羅的言詞中讓我們看到保羅在他的佈道與牧養過程中非常注意方法和策略,並且在這些方面做除了一些必要的處境化的調整,適應不同的聽道人群,例如:保羅在對雅典這座城市的知識精英佈道時,使用了他們自己的語言在講述,信手引用了他們自己的詩人與哲人的立場和看法。有人說:“這就是初期教會處境化”。
保羅向這些從未閱讀過舊約聖經和從未聽說過摩西其人的人進行宣講,則完全不同於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猶太人會堂里所使用的佈道方式。在那裡保羅所要做的只需要宣揚拿撒勒人耶穌確實應驗了舊約預言,不信靠耶穌就將使舊約的預言落空就可以了。顯然這種宣講方式對於那些不懂希伯來聖經的人毫無作用。而保羅對於希臘文化、風俗、宗教、藝術和哲學等都有比較多的了解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見識廣、學士淵博的人。然而正是許多人踏上這塊土地都可能對雅典人的建築、雕塑及哲學感到由衷的仰慕之時、保羅卻“看見滿城都是偶像”甚至在凈白“未知之神”“就”心裡着急、這裡保羅的反應並非是基於對世俗審美意義上的反對、而是出自對這種文化所做的基督教的分析。當保羅在亞略巴古寶講時、他在其所要表達信息的措辭上確實是機智策略的同時有十分彬彬有禮、可以說保羅的這次宣道的處境是一個有着高度希臘學文化背景之中。
保羅這次講道是沒有引用舊約聖經、但保羅所傳的信息、基本信仰並沒有改變。這讓我想到多少時候我的講道常常引經劇典甚至對一些不信的人或者一些知識份子傳福音時也是如此、其果效甚微我當效法保羅在各樣的知識裝備自己、使自己用道能夠適應不同的人群、傳出時代、信息。
使徒行傳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