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榮耀讀後感(一)
《少年的榮耀》這本書,是老師給我們推薦的,說這本書很好,讓我們用心去讀一讀。放假后,我急忙和媽媽去了書店買到了這本書,書的正面是一個孩子的頭像,堅毅的臉龐,有點不是少年了,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趕快讀了起來。
《少年的榮耀》是一部充滿硬度和溫度的成長小說。它讓人激情澎湃,也讓人感動落淚,它讓人嘆息,更讓人成長。一群懵懂無知的孩子,曾經無憂無慮、天馬行空,抗日戰爭的爆發,讓他們與戰爭猝然相遇;罪惡試圖用濃黑的陰影遮蔽童年的純真,但童心依舊在掙扎中孕育出了友愛、同情、仁義、感恩的種子;苦難屢屢阻斷他們的成長之路,但生活的粗糲反而把心靈鍛造得更硬朗、堅韌。沙良、沙吉和潘阿在之間的情誼,更是超越了成人世界的恩怨情仇,就如同野蔓菁潔白的花朵,在被戰火灼傷的大地上溫情綻放。最重要的是,戰爭給中國孩子幼小心靈所留下的深重創傷,不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自行消亡,它應該被看見,被思考,被撫慰…
這本關於抗日,關於孩子的小說,我也讀過一些,不得不說,這是一次突破。它顯得很與眾不同,在我看來,以前的那些此類型的小說是描寫孩子的戰爭,把孩子推到戰爭的中心,成為戰爭的焦點,使孩子成為決定勝負 的英雄,這樣的作品往往不是從生活出發,不是從孩子出發,不是從現實主義出發,而是從觀念出發,缺少真實性和說服力,無法感動讀者,至少感動不了我;而《少年的榮耀》讓文學 回到現實,很現實,讓我們不禁為沙良他們痛心,為他們所受的苦難傷心。這本書通過文學看到戰爭對孩子們的傷害,看到孩子在戰爭中的掙扎,看到在戰爭 邊緣孩子的生存和成長,這是一個根本的觀念轉變。
在諸多人物中,對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沙良,而是沙吉。他受到了戰爭嚴酷的摧殘,尤其是心靈的摧殘,可恨的日本鬼子和漢奸潘子厚當著他的面殺了他的媽媽沙柳氏,以至於在他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他隱忍着,直到漢奸潘子厚被八路軍抓住,他才把自己一肚子的所受的委屈和仇恨發泄了出去,而之前,沒有人知道他這一秘密,就連沙良也不知道。我難以想象,一個孩子,如何能忍住失去母親的痛苦和仇恨,誰也不知道他心裡經過了怎樣的煎熬。他把這份仇恨,藏在了心底,很難想象,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是怎麼一個人默默地承擔著這一切的,想到這裡,我不禁為他而痛心。可幸的是,殺他母親的兇手死了,他母親沙柳氏可以安息了。
前面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一些專家也對這本書議論紛紛劉緒源認為,這部作品是戰爭題材兒童文學的根本性突破。曹文軒撰文指出,《少年的榮耀》是一部 { 品質的厚重之作。安武林指出:作品站在二戰以來優秀兒童戰爭小說的 { 起點上,彰顯了"寫實性兒童文學的意義". 潔白的花朵,在被戰火灼傷的大地上溫情綻放。
最重要的是,戰爭給中國孩子幼小心靈所留下的深重創傷,不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自行消亡,它應該被看見,被思考,被撫慰……
少年的榮耀讀後感(二)
李東華的《少年的榮耀》是一部向紅色經典致敬之作,也是回歸且超越傳統寫實主義的作品作文素材。隨着二戰題材作品對戰爭本身反思的日漸深入,文學開始逐步從戰爭的輸贏、正義與非正義、英雄與反英雄等角度,延伸到對戰爭中人的境遇更深入的思考。《少年的榮耀》更多是從人的角度書寫對戰爭的理解,小說著力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者對於中國青少年身心的巨大傷害,敘述普通中國少年在戰爭中對於人性、歷史、生存環境複雜性的體認和理解,凸顯了作者對自身民族文化根性、民族優秀傳統品質的體認和摹寫。小說中充溢着對苦難強烈的超越意識,對中國少年寬厚的母性觀照,對少年中國的詩意展望。
這部小說具有鮮明的價值判斷,具有嫉惡如仇、懲惡揚善和伸張正義的正能量,通過文學的審美方式抵達作者的追求目標。首先,小說通過多層次的敘事結構,營造了開闊的敘事空間和有力的精神向度。作者運用疊加人物多線索的復調敘事,使得少年沙良逃難中的精神成長有了傳統人倫社會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鄉土氛圍,戰亂中極端矛盾衝突場景與豐厚的地域風情融為一體。其次,小說運用了少年群像塑造手法和多樣性的人物腔調錶達,由此凸顯戰爭的殘酷和少年成長的堅韌,突出呈現了中國少年精神成長的剛健堅強與善良敏銳。再次,小說注重細節描寫,將意象、意境與傳統民俗文化融於一體,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文言文的適度穿插和使用,也極大地增強了小說的傳統意蘊和民族風格。
《少年的榮耀》飽含生命的質感和歷史的厚重,在殘酷的抗戰環境中,作者寫出了屬於中華少年的真正榮耀。小說字裡行間流淌着一種自然流暢的傳統韻味,中國傳統鄉土社會儘管破敗不堪,卻依然唱着古老的歌謠,緩慢而憂傷地看着受到侮辱和傷害的孩子們,這些流淌在文本中的傳統元素是對古老鄉愁的祭奠,小說也在這個維度上打通了兒童文學與寫實主義的空間,我們依稀看到了孫犁的荷花澱,趙樹理筆下的小二黑,茹志鵑筆下的新媳婦……在這些經典人物作為底色的文學舞台上,如今出現了沙良這樣的中國少年形象。沙良無疑帶着一種稚嫩卻雄健的精神力量,呼喚中國少年建構屬於自己時代的文化氣質與文化人格,在反抗強權侵略的鬥爭中,認知自我、他者和社會關係的複雜性,體認苦難又珍視生活的趣味,體察人性之惡又體恤人性的弱點,認知生存的艱難又嚮往樂觀友善的生活。無數沙良們在苦難中的生存與奮鬥,完整地展示了中國少年的力量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