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後感
至到夜裡凌晨一點,終於把《儒林外史》讀完啦!為啥要用“終於”呢?因為這書是我高一第一個學期買的,買回來的時候翻過幾頁就被我放下了。直至到大學報到的那一天被我塞進行李裡邊帶到大學里,在軍訓期間讀到四十幾回,又棄了。然後到今年3月初,那時候在找工作,有大把的空閑時間,於是又重新拾起,雖然最終比原定的倆星期要看完的時間晚了差不多一個月,但是還是看完了。我很歡喜。
看完一本書,總要寫一些字才行的。下面是不像讀後感的讀後感吧。
說真的,整書讀下來我也不是很明白清楚。但是能感覺到濃濃的諷刺我味兒。就是因為書中到處都是諷刺的,所以讀到後面,我都搞不清楚哪些是讚揚哪些是批判了。書中人物很多,開始的時候以為他們沒聯繫,但後來繞了一圈兒,他們又聚在一起。
《儒林外史》是我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在這部蔑視一意功名富貴的讀書人的着作中,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情節,但科舉制度的腐敗這一中心思想卻將各個人物與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來,構成了一幅有內在關聯的民間士林百態圖。
讀了《儒林外史》我才知道。原來古時的文人可以那樣的迂腐,就比如說書中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中的那個王玉輝,他的三女婿死了,他女兒要殉夫。他聽后不勸反而對親家說:“親家,我仔細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的真切,倒也由着她行吧。自古心意去難然後又對他女兒說:“我兒,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難道反攔阻你?你竟是這樣做吧。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親來和你作別。”這人腦袋裡長的是豬油還是漿糊啊,尼瑪,後來他大笑的說“死的好!死的好!”(好吧,其實這不是書中最典型的例子,只是我想說說這個而已)
然後,我又才知道。那時的人,沒錢的時候是可以很理直氣壯的跑去人家那裡說沒錢了,借倆錢來花花這樣子的。好神奇,更神奇的是那些被問到的人還大義凜然的借了,還要做出一副感懷傷時,啥啥啥啥的樣子。恩,這一個一杜少卿最典型。無論什麼人來向他討好處,只要報出他老爹的名兒,無論隔着八輩子也好,繞了八九十圈兒也好,都是能成功的。最後他也散盡家財啦。不過我也挺佩服他的,自己都沒錢了,還拿自己的東西出去當了來給錢別人。後來他沒錢的時候也沒見多少受過他惠的人來幫襯他啊。從杜少卿奇葩可以看出“不是自己努力賺的錢啊,它花起來就是不心疼。”
再然後,就是,那時的科舉制度真心腐敗。
這書其實就是講一幫不學無術的世家子弟和一大幫的迂腐的、清高的、趨炎附勢的文人聚在一起吟詩作對啊,賞花觀月啊,吃酒玩樂啊,討論科舉啊的事情。嗯,大概就是這樣。隨便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