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
《悲慘世界》是我看的最認真的一本外國名着,它的情節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忘卻。它帶給我太多的情緒,包括感動、興奮、悲傷讓我受益匪淺。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那偉大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着名的小說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冉?阿讓非常曲折的人生經歷。他本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因為家境貧困,偷了一點麵包,就被判罪坐牢5年。冉?阿讓在監獄備受欺辱,不堪忍受牢中之苦的他曾嘗試過四次越獄,可都失敗,卻因此刑期被增加到19年。當他出獄之後,背負着罪名的他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落於街頭。後來是一個米利艾主教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一次感化着他的心靈,最終讓他重獲新生。冉?阿讓從此改頭換面,埋頭於新的工作,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當上了一市之長。他也為市民做了許多貢獻,受到人們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卻不能放過他。成為市長的冉?阿讓被稱做馬德蘭先生。他非常正直仁愛。他救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後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後都做着正義的事情。最終,還是在孤寂中走向了死亡。
冉!阿讓的身上透出一種魅力,一種讓人佩服的道德。他曾經是個被人嫌棄,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他也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而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的善心人。曾經的他是個魔鬼的化身;而後來的他,就像一個正義的化身。冉?阿讓並不是一個抽象的人。從出身、經歷、品德、習性各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勞動者。他體現了勞動人民各種優秀的品質,他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經歷與命運,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這種有社會代表意義的悲愴性,使得《悲慘世界》成為勞苦大眾在黑暗社會裡掙扎與奮鬥的悲愴的史詩。
這本書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鬥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雨果力圖表現嚴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惡,應根據人道主義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處理。目的在於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且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深刻體現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時又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強烈的不甘和抗議。
《悲慘世界》將整整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廣闊的社會的生活畫面都一一的給我們有生動的文字描繪出來。這本書使人們認識到當時社會的腐敗、陰暗、恐怖,表現出一些社會的背景。讓我們知道一些當時社會背景,也讓我們知道,在當今社會中該怎樣生存,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最後,看完整本書後懂得的最重要的就是,做一個擁有高尚品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