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名著和兩重性”
陳宣章
古今中外名著很多。名著者,著名也。然而,名著中也有臭名遠揚之作,例如:《我的奮鬥》、《中國之命運》、《蕩寇志》等等。即使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名著,也可以因為歷史局限性(時代的或者作者的)而有兩重性。
“兩重性”(即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曾經被人曲解,並且搞出許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文革期間,我在403醫院工作。那時候,工宣隊領導“清理階級隊伍”。有一天,全院職工大會上當場“揪”出一個階級異己分子,她是小兒科醫生陸少言(現役軍官)。首先因為她出身不好,她叔叔是台灣軍官,她1962年曾經應邀請去廈門前線對敵廣播,而現場批判她的“反動言論”有兩條:1.對帝國主義要一分為二;2.對毛澤東思想要一分為二。
當時我立即想進行反駁,被外科醫生王澤琛捂住嘴巴:“你瘋了?你一反駁,馬上就是現行反革命分子。”陸少言醫生雖然被“坐飛機”批鬥,還是為自己辯護:1.毛主席教導我們:“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但是,她的話剛結束就是一陣“打倒現行反革命分子陸少言!”2.“對毛澤東思想要一分為二”,這是海軍工程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說的,就是說毛澤東思想也要不斷地發展。接着又是一陣“打倒現行反革命分子陸少言!”下面就是革命群眾的“批判”發言:“陸少言說‘對帝國主義要一分為二’,就是說帝國主義也有好的帝國主義;陸少言說‘對毛澤東思想要一分為二’,就是說毛澤東思想也有壞的毛澤東思想,其惡毒用心何其毒也,是可忍孰不可忍!”
確實是啼笑皆非:把兩重性等同於“好和壞”,把毛澤東原話當做反動言論批判,何等愚蠢!究竟什麼是馬列主義?這些以“革命者”自居的人,真是愚蠢之極!
最近,北新涇街道圖書館舉辦“‘書海泛舟 我心飛揚’——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徵文活動,我孫女寫了一篇文章《勇敢、毅力和智慧——〈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她說:“魯濱遜的離奇經歷告訴我們:在困難挫折面前,只要有勇氣、毅力並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就能創造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這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成為歷久不衰名著的原因。”
從某個角度,《魯濱遜漂流記》確實是歷久不衰的名著,但是仔細分析發現:該小說有諸多糟粕。不過,這已經超過社區學生的思想水準。
一、《魯濱遜漂流記》是第一人稱的小說。他的家庭是中產階級,“我父親原本是德國不來梅人,後來,他到英國來經商,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掙了一份不錯的家產並在約克市定居下來。”“憑他多年的經驗,中產階級始終是社會上最好的階層,這個階層的人既不像那些體力勞動者,要忍受千辛萬苦,也不會像上層社會的人那樣為權力、野心和相互傾軋而疲憊不堪。”這是從中產階級立場上評論資本主義社會。
二、《魯濱遜漂流記》中涉及原始社會的部落戰爭,戰敗的俘虜被吃掉。小說對之進行批判,魯濱遜還救出了一個將被土著野人吃掉的俘虜“星期五”。小說也涉及海盜搶劫,魯濱遜自己被俘虜成為奴隸約兩年,後來魯濱遜逃離海盜船主家,在航行途中遇到一隻“到幾尼亞海岸販黑人的葡萄牙船”,並獲得救援。魯濱遜對葡萄牙船主百般讚美,而他明明知道船主幹的是販黑奴的勾當,只是因為魯濱遜是白人而獲得優待,被送到巴西經營種植園。而魯濱遜自己也迫切希望使用黑奴。他曾經擁有奴隸。他把一起從海盜船主家逃出來的小孩佐立以60西班牙金幣作為奴隸賣給葡萄牙船主。魯濱遜自己與熟人、朋友大談“我兩次航行到幾尼亞海岸的情形,談到怎樣同黑人做生意,主要用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像假珠子、玩具、刀子、剪子、斧子、玻璃器皿之類,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換到金沙、鑽石、象牙之類,而且還可以換到大批在巴西供人使用的黑人。”“他們非常注意地傾聽我談論這些,特別是有關購買黑奴。”魯濱遜的種植園也急需黑奴,於是在同行誘惑下再次航行去購買黑奴,結果遇險,流落到荒島上27年兩個月19天。
三、《魯濱遜漂流記》中許多部分宣揚《聖經》、上帝,尤其是他在破船上找到三本《聖經》以後,把全船人皆遇難唯獨自己存活歸結於上帝的保佑;把自己的落難歸結於不聽父親勸阻,受到上帝的懲罰。“上帝創造了這一切,那麼他也就指導着這一切,以及與此相關的萬事萬物,因為創造萬物的神靈,定然有支配萬物的力量。”“我遭遇的種種不幸,惟有上帝才有這樣的力量,不僅是對我,對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莫不如此。”“在認認真真地讀了不久之後,我對於自己前半生的罪孽,便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感悟。”他甚至把瘧疾病癒、發現煙葉等等也歸結於上帝的仁慈、指點。“我每天讀《聖經》,並把讀到的話與自己當前的處境相聯繫,以便從中得到安慰。”“我認識到,我當前的境遇,正是大智大仁的上帝為我安排的。我既然無法預知天命,就該服從上帝的絕對權威。”
後來,魯濱遜還向“星期五”灌輸很多《聖經》的事情和教理。
四、《魯濱遜漂流記》中殖民主義思想嚴重。魯濱遜救出“星期五”(這是魯濱遜定的名)以後,就把他當成奴隸,規定他稱呼自己為“主人”,一切必須服從自己,甚至於“想辦法讓他知道,他要敢吃一口人肉,我就殺死他。”雖然“吃人肉”(並不是“星期五”殺的人)是野蠻的,把殺死“星期五”看做自己的權力,也是沒有道理的。
當魯濱遜救出“星期五”父親和一個西班牙人後,“我這座小島如今真算有了居民,我想自己的臣僕夠多了,每當我想起自己儼然像帝王一樣,不禁心中暗喜。首先,整座島嶼歸我名下,自可由我作威作權;其次,我的百姓對我十分依順,我是全權的君主。”“在我的領土上,我允許信教的自由。”
魯濱遜離開荒島航行了半年多,於1687年7月11日重返故鄉英國,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聽他在巴西的種植園、糖廠與其他財產。經過一番周折,魯濱遜“成了擁有5000英鎊的富豪,而且回復了巴西的產業,每年有1000鎊以上的收入,就像在英國的田產一樣可靠。”後來,他賣掉巴西的產業,得到38800塊葡萄牙金幣。
1694年,魯濱遜特意“回到了我的小島上,視察了我的殖民地和那些西班牙人。”“我還特地從英國帶來了一個木匠和一個鐵匠,讓他們留下了幫助我的臣民。此外,我把小島上的土地分成若干份發給他們,而小島的產權卻歸我所有,他們只是根據各自的要求,擁有一份土地的使用權。”魯濱遜儼然是殖民地的主人。
小島遠離英國(魯濱遜的父籍),而他擁有小島的殖民權。英國是老牌殖民地國家,它的殖民地非常大,通常地球自轉的時候太陽總是能照到他的殖民地,所以號稱“日不落帝國”。《魯濱遜漂流記》正是這種思想的真實反映。
所以,向孩子們推薦名著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傳統文化中本身就存在着“精華”和“糟粕”,即使名著也常常如此。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告誡我們,要弘揚傳統文化,就要好好保持傳統的“精華”,堅決摒棄“糟粕”。如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1.從人和社會的現實發展出發,對它們加以選擇和改造。2.以科學方法再認識傳統文化,既要對自己的歷史負責,又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3.不能用靜止眼光看待精華與糟粕,不能簡單機械地理解和執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4.對傳統文化要重新加以分析、研究、判斷進而選擇實施,才有利於我們今天的發展。5.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必須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的精神。所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是關鍵。2013.7.3.
閑話“名著和兩重性” 標籤:教育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