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蛇口難逃》、烏雲界及一些隨感

《蛇口難逃》、烏雲界及一些隨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一

  蛇捕食青蛙本是天性使然,兒時在南方的農村常常會不經意地遇見,只是這些年來,當某些貪婪的人們習慣將這兩種動物烹成美味端上餐桌后,才變得有點難覓蹤影了。

  2007年6月23日那天在野外邂逅這對天敵時,兩隻動物的眼睛里所透露出的兇悍與哀怨,還是讓我這個“厭蛇一族”極為震撼。說實在話,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觀察和見證蛇的捕食過程,拍攝時離得非常近,以致於蛇的眼睛里都幾乎能看到自己晃動的身影,我圍着它們前後左右接連拍攝了近百張照片,隔得最近時鏡頭離蛇頭不到50厘米,《蛇口難逃》就是其中的一張。

  這種蛇是家鄉人俗稱的“紅緞蛇”,早先我一直以為是種無毒蛇,將那天拍的這組蛇片發到“橡樹攝影網”后曾一度引起過爭論,因為這條蛇是在一條漲水的溪邊發現,最後蛇又叼着青蛙在激流中泅水而去,發片時就想當然地起了個武斷且搞怪的題目,叫做《水蛇傳》。貼子發出去以後,反對的聲音頗大,以致於過去了很久,我還能想象出那些行家裡手因我的無知而弄得啼笑皆非的樣子。事後在網上查資料比對,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來這種蛇的學名叫做“赤鏈蛇”,是游蛇科鏈蛇屬的一種,多棲息於平原、丘陵和山區,常見於田野、山坡、竹林、村舍和水域附近,以魚、蛙、蟾蜍、蜥蜴、鳥雀等為食,個性極為兇猛。較早的一些資料中稱其無毒,是因為它沒有一般毒蛇那種常見的前毒牙。最新的一些研究發現,赤鏈蛇也有達氏腺,它的后毒牙着生在口角內側上頜的後部,毒牙細短且無管無溝,只要被咬物沒有被深深納入口內,就難以觸及它的后毒牙,因此通常也不易對人造成蛇傷。

  二

  做為一個戶外運動和攝影的雙重愛好者,自2005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要抽時間到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的一些地方採風。每次走進烏雲界綿延的大山,都有一種強烈的新鮮感和渴望回歸的衝動,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也磨礪了自己的意志,開闊了視野,淬鍊了認知。烏雲界原始野性的山嶺溪谷、寧靜淳樸的古舊村落、種類繁多的生物蘊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常為美麗的家鄉,人稱“世外桃源”的地方擁有這麼一方神奇的凈土而感到欣慰與自豪。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湖南省桃源縣的南部山區,始建於2000年10月,當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更名為烏雲界自然保護區,在2006年2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升級為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33818公頃,其中有森林面積27610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2。5%,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據歷次科考調查證實,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03科847屬207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5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有22種;另外,區內還保存了大片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篦子三尖杉群落以及眾多古樹名木。烏雲界茂密多樣的植被營造出眾多野生動物的理想庇護所,在保護區內迄今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28目71科201種,無脊椎動物21目162科99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達5種,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2種。烏雲界國家自然保護區設立至今,無論是軟件配置還是硬件建設上均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其生態效益也必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現。

  三

  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環保主義者,每次走進自然保護區,卑微的心,虔誠而且感動。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脆弱的生態需要人類細心的呵護,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每一個物種都是大自然對我們豐厚的饋贈。對於資源寶庫中那些名目繁多的動、植物,我們尚有太多的奧秘未能認知和探究,所以不能再愚昧、簡單地將之歸類為“有益”或“無益”。

  今天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幡然覺醒,各類自然保護區的先後設立,也許只是人類在生態保護領域付出了高昂學費后的無奈選擇,也許只是痛定思痛后艱難跨越的一小步,但這畢竟是一種責任心與和諧理念的全新起點,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中國兩千多個自然保護區的設立和創建,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也是一個繁複浩大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傾全社會之力循序推進。

  生態文明的實現離不開我們這些普通民眾的參與,而環保素質的養成也並非是一件高不可及的事情,也許僅僅只是一種既定思維的轉換,也許僅僅只是一個尋常習慣的修正,甚至於就體現在今天晚餐菜譜的取捨這樣一些瑣碎的小事里,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