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文學市場
文:諸葛玉兒
偶然聽說,我初中的同學現在報社上班,心裡一喜:也許再寄去稿件就不會石沉大海了了吧?幾句寒暄后,他很慷慨地說:“寄我郵箱里吧!遇着機會,儘力給你推薦。”“你多指教,不順眼的地方,儘管大刀闊斧地修改。”“哪裡哪裡,你的文章是從小學就開始發表的,現在肯定登峰造極了!”“你就別寒酸我了,發表與否都請你客!”
回到家裡,對着鍵盤,一陣飛舞,發了五六篇自感得意的文字,然後就是等待……
兩周后,同學打來電話:“不好意思,你的文章文學味太濃,我們報紙發的都是本市知名作家的走筆……還有版面有限,人家打廣告的都是出了錢的,不好推啊……建議你把稿子投到雜誌社去,肯定會紅透文壇……”“行啊你……知道你的難處,就算了吧!”放下電話,憋氣、鬱悶。
突然瞥見,書櫃里那一排書籍——關於古人詩詞註解的,是貴州仁懷市一位從事古詩詞研究的老師,傾其畢生精力撰寫的書籍,三十多本呢!很為他自豪!電話祝賀時,他卻吞吞吐吐地問:“能否借給我5000元?……我想再出一本書……”我一下子震驚了:“出了這麼多書,難道沒有稿費嗎?”他嘆口氣說“我的書國家都收藏了……市面上沒有賣的。必須書印出來后,才給一部分微薄的稿費……”我有些憤怒了:“您老這麼大的文學家,難道就不會迎合些市場需要,寫點風花雪月之類的搶手的文字,換取些稿費,再從事您認為高尚的詩詞文學創作嗎?”沒想到他一腔正氣:“一個真正的文人,就應該有挺直的脊樑,不屈的性格,泰然的處世態度……怎麼能夠低眉順眼,俗了自家品行!”我臉一下子紅了,想笑話他的迂腐,卻又笑不出來……
文學市場,突然感覺它是那麼狹小。以前或許總是沉醉於先人留下的文化墨寶中,獨享不知歸路。把自己與外面的世界隔開,獨辟一方天地供自己馳騁思緒。而今,當我面對這一堆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書籍時,才深切感受到:那些印成鉛字的書,很多人收藏來,不過是一種擺設。我自小就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如果我將來寫出的書,也成為別人書櫃中的擺設,那會是一種悲哀。現在,我也只是一種愛好,寫作不是我的本行,也不需要靠寫作換取勞動報酬以養家糊口。真如此,我肯定會揭不開鍋。
文學市場小得很,聞聽一位業餘作者,集22年心血,寫了篇6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投資不可謂不大,面貌不可謂不新,可就是少有人買!本來嘛!陽春白雪的東西,就該是曲高和寡。
到了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至少就文學總體而言,確實存在有欠缺……導致不少名作家“投筆從商”,成批走紅的現象,依然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而動輒一個藝人就寫什麼“書”,卻因其名書被暢銷一空,怎麼不讓人大跌眼鏡呢!
在我們這個國度里,商人的名聲歷來不咋地,“商人重利輕離別”,白居易順便把商人挖苦了一句。現在想想:重利有何不好呢?這也是自己的事業。時代不同了,是非曲直,還真得一件件掂量一下。
記得早些年,有句順口溜,反映了知識的貶值:“核武器不如聽診器,原子彈不如茶葉蛋,巴金不如包金,冰心不如點心”一些知名作家尚且如此,一個文學愛好者一開始就陷入困境,就很是自然了!
這樣看來,文學市場真是小得可以。然而請問:有什麼工農業產品可以連續千年不衰?沒有!文學卻可以,比如莎士比亞,比如杜甫,杜甫若能活到現在,他得到的版稅會相當可觀的。不光有通寶銅錢,銀元紙幣,還有英鎊、美元,馬克,好的文學,市場並不小,而且永遠有市場!
細想來,我不能不承認我開始對別人的怨責是毫無道理的,這也許是我寫作尚未達到佳境的重要原因。不過,即便有那麼一天,我的作品達到了人們仰望的高度,賺錢、蹦迪、唱卡拉、搓麻將、練氣功、算命打卦、逗鳥、養魚、養貓、喂狗……各自安排屬於自己的生活,誰能強求誰呢?
我的目光從室外移到室內,移到那堆散髮油墨香味的書上,我為擁有這種享受,感到充實和自足,並且將一如既往地去走這條文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