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上,住着一位遭貶的唐代詩人,他是元稹。鳳凰山的高度,如同詩人的高度超然拔群,我在學校里每每仰望鳳凰山上的那座高樓時,總想起詩人要的高度。
幾乎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他們都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座山,他們將他們無法實現的抱負就寄托在一座山上,李太白算是最奔放和花心的一個了,他要的名山大川數不勝數,可在他的筆下許多名山大山都讓我們記住了。
大多數不得志的詩人只選擇一個自己的山峰,他們要用這種選擇來昭示自己永恆的信念。他們是幸運地,歷史記住了他們,然而還有一些不幸的詩人,他們對世俗愛得太熱烈了,即使他們在最失意時也還藏着他們心底下的人民,但他們的追求往往是那時期難以接受的,他們甘願拿生命來詮釋信念的高度。
他們是逃不掉世俗人的排擠,像范仲淹,王安石,譚嗣同等人,他們難道甘做俗人嗎?他們有他們的高度,一般人是不願意像他們那樣冒着生命危險追求信念的。
我仰慕偉大的詩人,我嚮往,憧憬,但是我不願意像他們那樣只為了追求高度而忘了是否踩着踏實的土地。他們已經給我的許多不必要選擇設置了結局,如果蒼天願意動心,那麼我的信念高度藏在心中又有何妨呢?
曾經一度追求華而不實的生活,那些生活是那麼浪漫,在我的理想里幾乎不泛起一絲波瀾,但當我回視這個現實世界時,我發現我真的錯了,我把我自己關在了一座只有彩虹的屋子裡。
還好,我的追求一直沒有停止過。我不後悔自己曾經為了一段美好如夢的設想而要的單純,它已經如同清澈地河水一去不復返了,我現在在意是自然,是像春夏秋冬一樣循環流轉的定律。
如果上天願意,我可以如同雨一樣變換自己的色彩和樣子。然而歷史會證明我原本的意思嗎?聰明的先聖先賢,你們預料到他們的影響了嗎?也許我的這一切猜想都是多餘的。
或許偉大的詩人們只是想舒緩一下自己的心情罷了,那些世俗的爭鬥已令他們身心疲憊,他們只是想尋一座高山,大聲地吼出心中的怨言罷了。他們不想回憶起自己世俗的掙扎記憶,所以找座山把自己藏起來,而那高山,正是他們美好的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