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原是一片荒涼的灘地,雜草叢生,人跡罕止。黃河水地輕吟淺唱是這塊土地永遠不變的樂曲。
那年,我們這幫黃河小浪底移民來到了這裡安家落戶,從此這裡便不再荒蕪,那些曾一度寂寞的蟲呀鳥呀,叫聲里滿是甜蜜;花呀草呀,瘋長里寫滿愜意。彷彿都沾了人的靈氣似的。
我們勤勞的移民人,初來乍到,面對這塊陌生的土地,生命的骨子裡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裹足不前,重建家園的夢燃燒地如火如荼。首先得解決生活問題,於是就自力更生,先是搭個簡易的石棉瓦房一家老小安頓好;挖個土坑,四周用雜草圍上,當做遮羞布,這就是天然的綠色廁所;就地隨便挖個小井,用來吃水和洗衣服;拿出從家鄉帶來的老撅頭開闢出一片土地,種上早過時令的蔬菜以圖吃個方便。天公也一次一次樂此不疲地考驗我們,不是颳風便是下雨,要不就來個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儘管如此,我們的新房還是如期峻工,我們也在鞭炮的噼哩叭啦里喬遷新居。
房子規劃整齊有序,只是建造有所不同,有氣宇不凡的樓房,有古樸典雅的四合小院,有簡單大方的農家小院。但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每家朱紅的大門前都有石獅子把守,用來鎮宅辟邪,還有用水泥做底,上面鑲嵌油光可簽的水晶玻璃做成的石凳,供人用來小憩。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先。移民人雖然移居他鄉,但從沒忘記侍弄土地這個老本行。人均七八分的土地他們更是好生待養,像照看自家的娃娃那樣,先是把漏水漏肥的黃沙地,墊上厚厚的黃土,大有想把“蒼海變桑田”之勢!土地也真夠對得起人們的,除了解決人們的溫飽外,還能給人們落下個柴米油油鹽錢兒。國家對移民關愛有加,不管從心理,還是經濟上都給移民以最好的幫助,移民人對黨的感激之情自是溢於言表。村民們過了農忙時節,也到村辦工廠去做工,也像城裡人那樣按時上下班。一年到頭,辛勤的雙手換來的是家裡必備的物品應有盡有。尤逢趕集的日子,他們便三五成群地開上私家車相約逛集去,年輕人大都喜歡騎兩輪的摩托車,上了年紀的大都開老年代步車,來到集上,買東西也會同狡詐的商人討價還價,眼光看準的是當今社會最流行的物品,還要看生產日期和廠家。往往是日落西山,才呼朋引伴往回趕,歡聲笑語自是灑滿一路。
最愜意兼失意的日子要算下雨天了,早晨睡夢裡,聽到雨打上丁丁咚咚的聲音,就知道今天下雨了,沒有學生和關緊人吃飯的,乾脆就邊聽那雨聲邊沉沉地睡到夢的故鄉里去。這樣的天氣吃飯是沒有鐘點的,早飯可以吃到11點,午餐吃到三四點,有時晚餐就省了。吃過飯,不願出門的在家看看電視或者做點家務之類的。但更多的人願意出門,來到村中心的文化廣場,健身運動是做不成了,就來到村裡最大的經濟活動中心,這裡永遠最熱鬧,有玩紙牌的,打麻將的,下各類棋子的……玩者全神貫注,看者躍躍欲試,你走了,我替上,永不疲倦!不愛玩的人就湊在一快兒瞎扯,前三年的后五年的,但大多離不開故鄉這個話題,說得多了,那縷鄉愁又上心頭,於是又感嘆歲月的滄桑巨變,人生如夢般的短暫。老媽媽那甜蜜煩人的小孫孫喲,一會吵嚷着要買這個,一會兒又吵嚷着要那個,永遠是那樣的貪得無厭!奶奶寵愛有加地看着小孫孫地無理取鬧,只好再次滿足小孫孫的要求,拉着他的手,一步一步地往回走,可那沉甸甸的腳步早踱到牽挂的故鄉里去了。
小村之所以小,就是因為人少而已,小到哪家有點大小事基本上全村皆知的地步。最讓小村沸騰的日子要算年輕人辦喜事的時候了,誰家的姑娘小伙是否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村裡人都了如指掌。這不,村東老李頭家的二虎子要娶媳婦了,鄉鄰鄉親的都去幫忙,有布置新房的,有縫新被子的,有幫做小蒸饃待客的……難得這麼熱鬧地聚在一起,一張張臉都笑開了花。娶親的日子到了,人們都放下手中的活計,出門湊熱鬧,走在最前面的鞭炮車鳴鑼開道,看那扎得漂亮的彩車肯定是新郎新娘坐的,後面是送親的隊伍,車輛的數量是有講究的,大都取個吉祥數字,不是6就是8——渴望幸福安康是人類永恆的追求!看得人多,狗也多,狗在人群中躥來躥去的,它咂吧着嘴,對於人類這樣的奢侈,它永遠是那樣地可望而不可及。鞭炮響起,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步入洞房。看得人意猶未盡地離去,只有那狗並不着急地離去,轉來轉去的,想找點腥葷犒勞肚皮,藉此來忘卻無法觸及的夢想帶給它的煩惱。
太陽累了,月亮升。小村的人們周而復始地忙碌着,他們沒有出人頭地,技壓群雄的野心勃勃,也沒有爾虞我詐地勾心鬥角,他們只想這塊平凡的土地平淡祥和地過好一生。看那花開花落,日月輪迴;品那世態炎涼,人生百味。
黃河灘里的移民小村 標籤:裝在口袋裡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