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現代散文>為什麼說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

為什麼說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我認為他(她)說的很對!

  ——“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

  我想,凡是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大概與其天份有直接的關係吧。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和文字沾上邊的,直到現在我還是這樣認為。

  想起了自已平生第一次學寫的字,那是父親親手執着我的小手,用鉛筆寫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大約七歲的時侯上了幼兒園,當時叫育紅班。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對語文課本情有獨鍾,看着那些文字覺得它們很可愛。。。小學的時侯,開始看各種各樣的書,有自己懂得,有自己不怎麼懂的,有小孩子能看的,有小孩子不能看的,什麼都愛看,也許正是在那個時侯,開始養成了一個上廁所看書,躲下睡覺前看書的壞習慣。這個壞習慣壞到何種地步呢,比如說急着上廁所時,必須得找到一些有字的紙當手紙,實在找不到的時侯,會急的團團轉,並脖粗耳紅;每天在入睡前,必須得看書,否則就是失眠。這個懷習慣一直伴着我直到現在。不管是內急的跳躁還是失眠的輾轉,從感覺上說自己還是快樂的,那是一種十分單純的快樂,無知但滿足的快樂。

  如果說我很小的是時侯就和文字沾上邊的話,我起先也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是怎樣的不快樂。但時間很快,上了初中后,一切的一切都開始變了,《少年維特之煩惱》上所說的所有的不快樂開始光顧我這個還沒有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恐慌和迷茫,對未知世界和人的嚮往和不解,現實和理想的格格不入,學習上的壓力,對友情的渴望,異性世界的神秘等等,就像織了一張網,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罩在黑暗之中。

  我一直在想,這些所謂的煩惱並非自己的專利,而為什麼那麼多的同學能夠順利的渡過,而自己卻怎麼走也走不出去呢?

  直到我看了“原來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都是不快樂的”這句話的時侯,我才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看的書多了,知道的東西也多了,該知道的東西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東西自己也知道了,更大的渴望開始爬上自己的心頭,並撕咬着自己的身體,折磨着自己的靈魂。

  看的書多了,眼光變得有點高傲了,眼中的人和事開始與別人不同了,善良的出奇的善良,醜陋的出奇的醜陋,最好的人除了自己再沒有別人;

  看的書多了,理想開始變得高大且遙遠,每日沉浸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孤芳自賞,無病呻吟,總感到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總感到自己是最天才、最聰明、最正義、最浪漫的使者,骯髒的世界彷彿只有自己才能拯救。

  看的書多了,開始夢想着當一個作家,可以週遊世界,到處採風,可以寫出像屈原、李白、柳永、歌德、莎士比亞、但丁一樣的詩歌,可以寫出像《離騷》、《神曲》一樣的曠世巨作,可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可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但現實是殘酷的,書上的美麗文字不但沒有變成現實,反而讓自己越發的痛苦。這些美麗的痛苦,就像是一朵朵絕艷的罌粟花,我用這樣的眼光看它,它也用同樣的眼光看着我。痛苦有點像體內的毒,終歸要以某種形式表出來,才能得到一些舒適和快慰。

  開始喜歡迎着大風,艱難前行的那種感覺。在風中,讓風把自己包裹,然後和身邊的樹一齊搖擺,而同時搖擺着的還有自己的靈魂,和自己迷盲的目光。。。

  下雪的夜裡,獨自踩着厚厚的雪,聽腳下吱吱的聲響,看遠處白色無暇的世界,最美的是當一片雪花飄落在鼻尖時給自己的那種瞬間冰涼的感覺。最愜意的把那肥厚如棉的雪之上的婆娑樹影和雪之下的點點燈火人家當作一幅靜肅的中國畫來欣賞了。其實,自己同時在忍受的還有那種冬夜的刺骨風寒。。。

  最美的當屬雨了,那種毛毛雨輕拂臉和額頭的感覺真叫美。一絲絲如線如織的雨,滋潤着的是自己心靈上那片乾涸的土壤,而淋濕的則是自己的寂寞。當大雨滂沱的時侯,卻希望那帶着重量感的雨點把自己徹底打倒,於是在風中,在雨中,在淋漓的快感中,自己感到莫大的滿足。。。

  在這有點詩意,有點醉意,有點瘋狂,有點不能自已,有點近於自虐,有點像逃跑的過程中,最終帶給自己的卻沒有一點的快樂。風停,雪駐,雨歇時,一切如故。

  …………

  時光如水,逝者如斯。舊時那厚厚的日記早已不知蹤影,殘留記憶深處的東西卻久難遺忘。寫給自己的詩歌,記不起支言片語,錄有自己成長的文章,縱努力去想,也無力觸及。然常嘆自己已經走過,並慶幸之,始覺“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為真言。

  偶得一句,頗有觸動。若回憶為一杯老酒,飲后之快感,我知之哉。



為什麼說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 標籤:快樂的大腳 經濟學是什麼 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的小豆豆 做懂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