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網絡散文>旅遊日記(三)

旅遊日記(三)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九江是長江中下游南岸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有人說,山無水則沒有靈氣,水沒有山的映襯則顯不出其秀麗和柔媚。“九江當長江要津,抱匡廬奇秀,濱浩淼鄱湖,向有“兵家必爭之地”、“七省通衢”之譽,有“贛北門戶”之美名。九江的青山碧水更引古往今來的眾多文人名流豪傑駐足瀏覽。禹疏九江登廬山,灌嬰築城鑒浪井,公瑾甘棠點水軍,董奉杏林救黎民,淵明種豆南山下,樂天江頭感琵琶,太白五老攬秀色,東坡月夜探石鍾……大江東去,雖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卻給九江留下勝跡如林。”

  ??

  ??九江之所以名為九江,不是因為境內有九條江,“九”意思是多的意思,九江境內多江水,比較著名的有甘棠湖、南門湖、白水湖、琵琶湖、潯陽江、鄱陽湖等,其中鄱陽湖是江西省的內湖,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此外還有因水滸而聞名的潯陽樓,因白居易的著名詩篇《琵琶行》而修建的琵琶亭。

  ??甘棠湖處於九江市區,湖上風光旖旎,藍天白雲倒映在微波碧水之間,薄霧如煙般輕籠在湖面上。湖上有一座綠樹掩映的小島,島上有一組古色古香的建築――煙水亭。

  ??

  ??唐時,江州司馬白居易曾蕩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興賦詩。北宋時,理學家周敦頤見此島狀如月,遂名“浸月”。後人在島上建“浸月亭”,寓景於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意,也寄託了後人對白居易、周敦頤兩位賢人的懷念。後來,周敦頤的兒子周壽從湖南來到江州為父守墓,見甘棠湖一帶“山頭不溝薄蘢煙”,遂在湖堤建一亭,名為煙水亭。

  ??

  ??在煙水亭近旁有個五賢閣,閣內紀念的五位賢士和賢吏是:田園詩人陶淵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馬白居易、宋、明理學大師周敦頤、王陽明。五人中我知道的較多的是陶淵明和白居易,自小就讀過陶翁的《桃花園記》和《歸田園居》,來到九江方知陶淵明原來是隱居於此,後天到廬山時,從錦繡谷的某一個谷口向山下看,能看到谷下花團錦簇、綠樹掩映下的一大片城鎮__九江縣,據說就是陶淵明笑下的桃花園了。

  ??來此之前對九江的最初印象是通過白居易的兩首詩《琵琶行》和《大理寺桃花》了解的。白居易“元和十年,左遷九江郡司馬……”想像當年情景,作者由於要求革除暴政、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本來寄情於九江的秀麗山水,心情聊以自慰,但在第二年的一個秋夜,詩人“潯言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時“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原來彈琴的是身世坎坷的來自京城的一個歌妓。於是,白居易重備酒菜,請此婦重奏一曲,聆聽妙音。在敘說身世中,得知歌妓“老大嫁作商人婦”,“去來江口守空船”。白居易從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聯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百感交集,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嘆。詩隨情發,寫出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江州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詩人,在其“潯陽江頭夜送客”處興建了琵琶亭。千餘年來,琵琶亭屢建屢毀。最後一次興建是在1988年。重建后的琵琶亭又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江水中被浸泡,據導遊介紹,現在已成一危樓。我們只從外面看了看,沒有進到裡面去。

  ??潯陽樓位於九江市區九華門外的長江之濱。江州司馬白居易在《題潯陽樓》詩中描寫到它周圍的景色“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爐烽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詩人發出不能用筆描盡江山之美,仰愧江山的感嘆。

  ??而真正使潯陽樓名噪天下則得力於施耐庵《水滸傳》中的精彩描寫。在一樓大廳東西兩壁鑲嵌了兩幅大型瓷板畫,彩繪着“宋公明發配江州城”、“潯陽樓宋江題反詩”、“黃文炳設計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場”等栩栩如生的畫面,為潯陽樓增加了傳奇色彩。四樓設有雅座,擺滿了仿古桌椅,設有仿古音樂茶座。在此飲酒品茗,登高望遠,可一覽潯陽江風光。共2頁,當前第1頁1〖作者:冷月凝眸〗

  ??在離開九江時,我們還參觀了九江長江大堤,那是98年抗洪后新修整過的,規整的條石砌成的大堤顯很有氣勢。站在大堤上,聽導遊介紹了當年長江在九江決口的驚險場面,經過全市人民和廣大戰士的共同努力,且指揮有方,最後大堤上的決口被堵住了,這在整個長江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因為在以前,長江每幾十年在此決口一次,還從來沒有被堵住過。

  ??

  ??最後我們看了長江上最長的大橋――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設計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動工,到九十年代京九鐵路全線貫通時才修建完成。它是我國目前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九江長江大橋鐵路橋長7675米,比南京長江大橋還要長7百多米。

  ??離開九江后,車行40分鐘到廬山的牯亭鎮。晚上住廬山。

  共2頁,當前第2頁2〖作者:冷月凝眸〗



旅遊日記(三) 標籤:小屁孩日記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