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粽香
熊菊水
小時候,每年的今天,媽媽的粽香總會把我從睡夢中熏醒。
濃濃的粽香沖開又大又厚又沉的鍋蓋,從鍋沿邊冒出,便輕而易舉地從脫落了泥巴的篾片編織的牆壁縫中,飄進堂屋,飄進廂房,瀰漫了整個屋子。然後透過四面透風的牆壁和瓦縫,飄到了左鄰右舍,整個小村莊頓時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氣氛。
昔日農村老家,大部分人家都是在端午節那天早上才能開始吃上粽子,只有兒女剛結新親和有喜事的家庭,需要請客或送禮時,才會在五月初四這個逢雙的日子吃上粽子。媽媽喜歡熱鬧,總是想方設法把日子過得喜慶、歡樂和詳和,也不想讓我們兄弟姐妹眼饞,因此每年總是提前一天讓我們吃上粽子。
其實,媽媽在農曆五月初三下午就開始包粽子,洗粽葉、浸糯桿①、炒紅豆和淘糯米。粽葉是媽媽很早以前,趁早晨有露水或黃昏時在菜園的竹叢中精心挑選採摘的,晾乾保存好,不老不嫩,不軟不脆,在水中泡開以後,翠綠欲滴,經絡清晰,發亮透明。一片片粽葉,兩面清洗乾淨,整齊地擺放在大木盆中,用水浸着備用。媽媽綁粽子最先使用的是糯桿,後來又先後改用棕櫚樹葉和芭茅②花的包衣,這些東西用水浸泡以後才有韌性,除糯桿有節易斷之外,其餘兩種卻是韌性十足,絕不會斷裂。糯桿綁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稻香,棕櫚樹葉和芭茅花的包衣綁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這都是因為媽媽捨不得使用棉繩,而給粽子帶來的預想不到的、特有的天然純香。媽媽一般要包兩種粽子,一種是鹼水粽,一種是紅豆粽。鹼水粽就是在淘凈瀝乾的糯米中倒入鹼水,放入少許食鹽,攪拌均勻后包出來的粽子。在覺得鹼水粽包到足夠數量的時候,再拌入紅豆,就可以包成紅豆粽。媽媽用的紅豆是炒熟了的,這樣包出來的粽子,在紅豆周圍擴散、滲透形成的紅暈更紅、更大,吃起來更香。
媽媽包粽子的速度不快,但很認真,很講究。左手握着兩、三片捲成漏斗狀的粽葉,右手用勺子往裡面裝滿糯米,用一支筷子搗實,再壓緊,然後把粽葉一捏一折一扭一疊,粽子的開口就整齊、完整地封好了,上方形成規整的三隻角。媽媽用牙齒咬着糯桿的一端,右手用糯桿在粽子上纏繞一周,勒緊、打結,一隻粽子就包好了。媽媽包出來的粽子,美觀、精神,只要提起上面的糯桿,那隻漏斗狀的長長尖角,總是向上昂起,就像鐵匠鋪里鐵墩上的尖角一樣,渾圓、堅挺。媽媽包的粽子都不大,也不擅長包大粽子,一般都只有七、八錢米一隻,但媽媽又必須包大粽子,那叫“健旺粽”,約一兩半米一隻,數量至少要保證家人每人一隻,寓意吃了這隻粽子就身體健康,精力旺盛。媽媽總是把包“健旺粽”看成重頭戲,使盡渾身解數,全神貫注,包得特別認真。媽媽說,綁粽子的鬆緊很關鍵,太緊了粽子在煮的時候會爆裂,太鬆了粽子裡面的水分太多,就易散、不黏、不香。媽媽包粽子時,總要把我叫到身邊,幫着整理粽子。要把五隻粽子的長尖角朝里理成一紮,把糯桿搓成細繩,兩紮粽子的細繩結起來便成一提,剪去多餘的繩頭,一提漂亮、整齊的粽子便理成了。如果是紅豆粽,就把糯桿編成小辮,以示區別。一提提粽子放進大鍋里,用水浸泡着,等到第二天凌晨,媽媽起大早煮熟。
媽媽的粽子煮熟了,剝去粽葉從不散開,幾乎看不出飯粒的模樣,非常糍實,稜角分明,好像模子里倒出來的蠟塊一樣,淡淡的黃,油油的亮,芳香四溢。媽媽的粽子好吃極了,尤其是有點微熱的粽子,一口咬下去,在唇齒間發出“呷呷”的響聲,咀嚼起來,粽子在舌尖上、在牙齒間翻滾,是那麼軟,那麼黏,那麼糍,那麼香,咬不爛,嚼不碎,彈性十足,香味悠長,像當年吃到了一塊沒有炸干油的豬油渣,真是一種美的享受,捨不得往肚裡咽,但當你真的要往下咽時,彷彿一不小心,連舌頭都會一起吞到肚裡去。
後來,哥哥姐姐長大了,家裡真的有喜事了,媽媽提前包粽子的理由更充分了,勁頭也就更大了。媽媽梳得溜光的髮髻,盤在後腦,頭上扎着大花毛巾,袖子攙得老高,腳下走路生風。包粽子,染紅蛋,插艾草,掛菖蒲,磨雄黃酒,置辦酒席,給送禮的粽子上點上硃砂,還忘不了給我做蛋袋③,整天穿梭忙碌在鍋台前後,堂屋內外,樓上樓下,唯獨在廂房裡的時間最短,但臉上總是掛着笑容。我早晨一起床,胸前就掛着暖暖的蛋袋,心裡美茲茲的,臉上喜洋洋的。
後來,我也長大了,離開媽媽,離開家,上學去了。第一次在外過端午節,我非常想念媽媽的粽香。媽媽知道我喜歡吃糯的東西,尤其喜歡吃粽子,當我暑假回家時,就拿出特意保存起來的粽葉,為我包粽子,讓我在六月三伏天,吃上了端午節的粽子,享受了媽媽的粽香,真過癮!媽媽坐在對面,一邊看着我吃,一邊講述我小時候吃粽子撐壞肚子的往事。
後來,媽媽的牙齒掉光了,不能用牙咬着綁粽子了,也就沒法包了。我成家后,尤其是有了兒子,也曾學着媽媽的做法,在端午節時自己包粽子。我努力地回想,盡量地模仿,在用料和方法上儘可能地接近,但在我揭開鍋蓋的一剎那,沒有嗅到我期待已久的媽媽的粽香。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粽子,終是形似而神不是,味不是,那香,也不是。
現在,媽媽九十高齡了,自己吃粽子都比較費勁了。我也明白了,媽媽的粽香早已沁入我的心底,成為心中永恆的回憶,愈久彌香,難於模仿,不可複製,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
今天,又該吃粽子了,我……
①糯桿:生長糯谷(米)的稻草,較長,常用於紡草繩和蓋茅屋。
②芭茅:禾本科,莖幹直,葉線型,穗狀花序。葉片堅硬鋒利,極易劃破人的皮膚,是蓋茅屋的上等材料。
③蛋袋:用棉線(後來也用尼龍線)製作的細長網兜,裡面裝着鹹蛋,用帶子鎖着網兜口,掛在小孩脖子上。掛蛋袋是當地農村過端午節的習俗。
2013年6月11日
農曆五月初四於上海
地址:上海市元江路3888號523室 郵編201109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