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母親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節!雨,下了一整夜,滴在房檐上的聲音,匆匆又響亮,我在睡意朦朧中,聽到雨聲急急,老天恨不得把百里之內的傾盆大雨灌溉給大地,以慰屈原在天之靈。雨聲越來越清晰,關於屈原的故事,在我腦海里瞬間掠過,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惆悵。雨聲徹底把我喚醒,往窗外望去,樹木層層似麥浪般翻滾,極力扭着它的身軀,向我點頭又搖頭,花兒在狂風暴雨的洗禮中四下飛散,雨,密密集集,雨點清晰可辨。天,一片陰沉,一股莫名的哀傷如雨在心裡飄灑,冷冷清清,這雨要下到何時?
母親4點多就起床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洗米、搓綠豆皮、煮粽葉、切肥肉、冬菇、蛋黃、拿出早已洗凈的棕滕,一切準備就緒,母親就坐在小凳子上,包起了粽子。一條粽子,在母親的手中,猶如穿針引線般熟練。拿起一片葉子,彎成漏斗的形狀,抓一把糯米,均勻散放在葉子底部,再鋪一層綠豆,挑選肥美的半肥瘦豬肉,往中間一放,按兩下,把切好的四分之一蛋黃放置中間,兩頭鑲嵌冬菇,上面依次重複開頭的步驟,又依粽葉的邊緣繞多幾層粽葉,輕輕拍一下粽身,好讓米厚實些,再將粽葉往左向下相折。拿起繩子緊緊繞上兩三圈,打結,就完成了。
不到一小時,一條長方型,又大又粗的粽子就放入高壓鍋依靠百度的水溫來浸泡和煮熟。母親包得樂此不疲,一條接一條,臉上掛滿了汗珠,滴到眼角,滲入眼睛,我知道那種感覺是疼得火辣辣的。此時,隱隱覺得心痛,趕忙拿毛巾拭去母親臉上的汗珠,輕輕按摩一下眼角。兩小時過去了,粽子已熟透,母親關了火,過半個小時擰開鍋蓋,用長長的筷子和左手一起把熱騰騰的粽子放在風扇底下吹乾,接着又開始包第二鍋。
香氣四溢,粽葉的香氣飄滿整個客廳,鼻子簡直享受了一場濃得化不開的芳香盛典。此時,聞着這正粽葉子的香味,早已飢腸轆轆的我忍不住解開了繩子,撕開了粽葉,呀,那糯米粘得嚴嚴實實,粽葉上幾乎沒有殘留的糯米。香氣再次撲鼻而來,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是糯米夾雜着粽葉的香氣!這粽葉,是母親從鄉下帶回來的,是母親親手洗凈煮過的,是她親手晾曬的,這個味道,是那麼熟悉,那麼沁人心脾啊!咬一口,飄來綠豆的香氣,再一口,是蛋黃的純香,又一口,是濃郁的冬菇味,最後,連着肥肉的香氣一口咬下去,所有的香氣集中在一起,讓我回憶了以往母親包粽子的情景。
小時候,家裡窮,買不到上等的糯米,粽葉也是在就近市場買的,沒有冬菇、蛋黃、蝦米、瑤柱、臘腸,就只有綠豆跟肥肉,在那個歲月,粽子已是比較奢侈的食品了。可是,母親依然年年包粽子,不僅是在端午節。往常,我們是吃不到肉的,煮粥,也是放少許的米,多多的水,米,由我來吃,水,由父母親來喝,只有小半碗黃豆拌着吃。我們全家都喜愛吃粽子,為了填飽肚子,為了能吃到香香的粽子,母親一年都會包幾次。一家人圍坐在小小的桌子上,吃着母親包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感覺很溫暖很溫暖!
等我長大一些,家裡的經濟稍好,母親包粽子越發頻繁,糯米也買最貴的那種,粽葉,都是從鄉下帶回來的,餡料也豐富了許多,我們一條接一條的吃。經濟再富裕一些,母親就包了許許多多的粽子,分給鄰居、同鄉、親朋戚友嘗嘗,一分,每家總能分得七八條。鄰居們吃了,豎起大拇指,讚揚母親的手藝好,也回些小吃給我們嘗嘗;同鄉吃了,感激涕零,說讓他們想起了自己已過世的母親,有好親切的家鄉的味道;親戚朋友吃了,都樂呵呵的,邊吃邊笑得合不攏嘴!
“健,我送些給黃阿姨吃!”母親甜美的聲音覆蓋了我的回憶,回過神來,便說:“可是正下着大雨呢!”“不怕,很快回來!”望着母親打着傘,一家一家的送重重的粽子,我的眼睛濕潤了,不知是淚水還是雨水。
一股愧疚湧上心頭。我從來沒有為母親包過一條粽子,只知道吃,只知道年年端午想想屈原那另個心情沉重的故事,可是實在的事情卻沒有做多少。是的,今天,我第一次吃着粽子,感動得落淚!這些香氣,是什麼味道?原來,它是母親的味道,它是母親不辭勞苦、無私奉獻的味道,它是母親大愛的味道啊!
我是不是應該也為母親包一次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