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親情友情散文>不了炒麵情

不了炒麵情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王振武

  在母親的木板箱里,珍藏着一方手掌大的已經發黃的白布口袋。女兒好奇地問:“奶奶,這麼小小的口袋是幹啥用的?”奶奶咧着沒牙的嘴微笑着說:“這是你爸爸上學時裝炒麵用的”。天真的女兒有些納罕,感到不可思議。

  屈指算起來,這個手掌大的白布口袋在母親的板箱里已經躺了整整二十多個年頭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家鄉的上柴小學讀書,從家裡到學校足有兩公里之遙。每到冬春季節,中午休息時間短,來不及到家裡吃午飯,只好自帶乾糧在教室里干嚼着湊合一頓。遇到農忙時,母親沒有閑時間烙黑面乾糧,只好在深夜忙忙碌碌地架上鐵鍋,拉着風箱,炒一二斗青稞和豌豆,趁天下雪不出工時,在四戶人家共用的石磨上吆喝着毛驢三番五次地細磨

  精羅,便有了食用方便的炒麵。就在早晨臨上學時,

  父親或母親匆匆忙忙地盛上一碗干炒麵,倒入鹽開水,用筷子攪拌着把炒麵拌成大小不等的顆粒,裝入母親一針一線為我縫製好的小白布口袋中,然後系好口子,塞入我的書包,就打發我上學去。一小口袋炒麵,便是我簡簡單單的午飯,中午吃時就用手揉捏成糌粑送入口中,吃起來倒也滿口噴香,有滋有味。至於用白糖和香油拌炒麵,在那時簡直是不敢奢望和難以實現的。記得有一次,父親用青稞珍子湯給我拌炒麵,由於我本來就不喜歡喝珍子湯,用它來拌炒麵,更是一萬個不願意。但又難以啟齒,只是兩眼噙着淚花不出門。母親觀察到其中的原委后,又改用鹽開水重新拌上一碗炒麵裝入小白布口袋,我才破涕為笑,滿意而去。

  隨着日月的東升西落,一方小白布口袋,一袋鹽開水拌炒麵,連同父母雙親忙裡偷閒含辛茹苦地拉風箱、炒青稞、磨炒麵、拌炒麵、打發我高高興興上學去的養育之恩,真真切切、踏踏實實地和我相依相伴了七八年,把我從小學陪到了初中,直到上了高中后,才結束了我中午吃炒麵的歷史。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背炒麵、吃炒麵的學校生活過得雖然十分簡單,極其寒酸,甚至可憐。但我卻覺得非常實在,充滿童趣,抱有非分的盼望和幻想。而且也着實教育和鍛煉了我。它至少讓我養成了自力更生,簡省節約,珍惜糧食的生活習慣;懂得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哲理;學會了如何體貼父母,孝敬父母,乃至怎樣為人父母和善待他人。它使我對中國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所付出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和誠摯之愛理解得更深更透了許多。可憐天下父母心,就中哪個不眷戀?

  隨着將炒麵當午餐之歷史的終結,和我相依相伴了七八年的小白布口袋並沒有被閑置和丟棄。日漸年邁,銀絲與日俱增,愈加慈愛的母親又將它變成了存放稀有小什物的百寶袋。於是就把她認為是寶貝的細碎銀器乃至當今已棄之不用的所謂珍品存放在裡面,把本來已閑置了的小白布口袋裝扮得大腹翩翩,豐滿結實了許多。一旦遇到有開箱子的機會,母親都要把她的那個百寶袋拿到手裡端詳一會兒,掂量一陣子。假若有親朋好友和兒孫們在場,她還要把小白布口袋的來攏去脈娓娓道敘一遍,才覺得心裡踏實和欣慰了許多,滿足之情常常溢於言表。在我想來,母親之所以那樣鍾情,是因為母親早已把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養育兒女的一片愛心,一顆丹心,一線希望和一分責任全都縫製到了那一方白布口袋裡面,如陳年老酒一樣,愈到晚年,發酵得愈加濃郁,愈加芬芳,愈加醉人。而那早已讓我吃得有些厭倦了的鹽開水拌炒麵,如今已成為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如果你不到高原上的旅遊景點或在山灣里生活的莊戶人家做客,滿口噴香的炒麵是很難尋覓得到的。

  光陰如白駒過隙,真可謂風刀霜劍嚴相逼,無情歲月催人老。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童年時代的許多趣事在腦海中早已模糊甚至近乎忘卻了,但心中唯有抹不掉的,依舊是那一方小白布口袋,那一袋鹽開水拌炒麵,那不了的母子連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