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書一十三年,今年是第十四年。不管在哪個學校,也無論是碰到什麼樣的校長,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提醒教職工增強危機感,講了十來年了。說實話這些年來我的壓力是挺大的,心理負擔很重。老想着萬一落聘了我上哪兒找飯吃去?
怎樣突出重圍?
人一生最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我是聽着父親講的故事長大的,父親不識字,但很多戲文,他能倒背如流。在這些戲裡面,滿滿當當全是歷史。我愛歷史這門學科,我愛教書這個職業,這是我三十年求索找到的屬於我的世界。這個專業雖然有些冷清,但我想: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搞出點學問。
所以,突出重圍第一要務,是問一問自己:教師這個職業是我的最愛嗎?我教的這個學科是我最有興趣的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善於學習,好好讀書 ,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宋朝詩人黃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反之,經常讀書學習的教師肯定受學生歡迎。書讀多了,知識增加了,自然就不會再用那些個愚蠢的、沒有人性的辦法對付學生,小的們不歡迎才怪呢。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就是這個意思。“你(教師)處於一個很好的位置,不僅要把你的知識傳達給人民,在某種程度上還要醫治那種心靈疾病,幫他們成為像你那樣的人。……把一個國家變成一個有教養的民族。” 要做到這一點,惟有不斷讀書。愛讀書的教師不會是被落聘的教師。
當然不是什麼書都要讀,一是您讀不了二是開卷不一定有益。如果當初靖哥哥讀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而不是《九陰真經》,恐怕成不了一代大俠。那麼究竟要讀什麼書?您自個兒看着辦吧,我不敢亂說,因為不同的學科要讀不同的書。當您象郭靖、楊過一樣,經過多年的讀書與實踐——行千里路破萬卷書終於有點名氣之後,笑傲江湖將不再是夢想。
教好書的關鍵還在於備課。這裡指的是狹義的備課。備課不單單是抄備課本,而是一個尋找材料、分析處理材料的研究性質很強的過程,是為完成教學任務直接做的一系列工作。備課要以課程標準(課標)為中心。因為課標體現國家意志,一般來說,課程內容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從法律角度,都不允許授課教師擅自變更和重新解釋。課標這個東西,過去叫做教學大綱。從來沒有不要課標(教學大綱)的備課。
教材,顧名思義,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課標的具體化。那麼,實施教學活動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課標、教科書 、教師用書、教輔書、挂圖、錄音、錄像、光盤等。這些材料都應當歸於教材類。 但按其主次輕重說,課標屬於最高層次,其次是教科書,再其次是教參、教輔書等等。
把教輔書當做寶貝而對課標一無所知,甚至見也沒見過。這是一種很普遍的、主次不分的現象。
備課要以學生為歸依。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 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如果說從前備課要解決“教師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那麼現在備課則是要解決“學生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分析上學期期末考成績可以看出,我們很多教師接觸新教材一年了,還沒有擺脫新教材恐慌,還是一頭霧水,還是用老辦法上新教材。我們提倡吃透課標、以教科書為主,自已動手製作教學材料(包括講義、課件、複習資料、試題等等)的原創精神。
我看過一個故事,大意是這樣:有人問美國一知名演說家,一個兩小時的演講要準備多長時間,他說,不需要準備,隨時都可以上台。那麼30分鐘的演講呢?他說,準備一天。15分鐘的演講呢?他說,準備幾天。3分鐘的演講呢?他說,得準備好幾個星期。如果您同意這位演講家的觀點,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推理:有的人整個晚自習可以一直從頭講到尾,是因為他(她)沒有備課?或者說只是上課前隨便準備了幾分鐘?我最討厭你們這些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總之,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備好課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證,備課認真與否,是衡量每個教師敬業精神和責任感的標尺。不讀書不備課,搞球不成。
接下來談一談上課。上課象什麼?上課象去參加一個心儀的聚會。工作是您的情人。那麼上課就是去幽會。您要盡量展示您最優秀的一面。而不是相反。怎麼上課呢?要盡量把每一個學生調動起來,師生興緻勃勃,不要有旁觀者 。要精講多練,要教會學生思考。本來,我要寫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但是,聽了8月19日下午張老師的講話后我把它改為“要教會學生思考”。因為我們要講求效率。不能再用那些死記硬背的方式了。
如果您樂意做個教書匠並且喜歡自己教的科目,那麼您一定會認真的去讀書、備課和上課。課堂的改變就有可能成為現實。作為一名與各位並肩戰鬥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兼管理者,我希望您能改變您的課堂。
三校合併后,很多問題暴露出來了。我們這個校區的教師與校本部的相比,是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是思想認識上還是業務能力上,都有差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承認自己的不足是一種自信。我們不是沒有教師,而是沒有足夠多的師德高尚的、能勝任教學工作的好教師。
教育者先受教育,但是一些缺少教育經驗和教育方法的教師,往往拒絕學習。他們是那麼固執地堅信自己已經或正在使用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普遍適用的。他們總是選擇那些自以為高明卻效果欠佳的方法。他們認為別人的經驗和理論是多餘的,他們希望有一種萬全之策,但又苦於萬全之策並不存在。他們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得過且過,被動地適應教育的發展。
老鄉說,馬見馬親,人見人咬,真是至理名言。社會學家說,凡有人群,就有矛盾,兩人就有一掐。知識分子心明眼亮,比其他分子更不寬容。他們扎堆,你踢我咬,簡直不如牲口圈。 六十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什麼進步,虛偽和小器象魔鬼一樣附在他們身上,陰魂不散。 學校是個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老九們大多腐敗不堪,往往長於內戰,而劣於外戰。學問一蹋糊塗還偽清高,一點骨氣都沒有。作家張煒在《葡萄園暢想曲》中說,知識分子的標誌不僅是學歷和行當上的成就,最重要的依據是一個靈魂的性質。所以我們提倡和解、寬容的團隊精神。今年9月3日,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日。中國為什麼會取得勝利?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在八年抗戰中團結一致。校長在多次講話中表達了對那些煽陰風點鬼火的行為的厭惡。我想,既然裝鬼,必見不得光,如果我們這個年級組有這樣的人,我會想辦法讓其暴露在陽光下。
教師素質問題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所有問題裡面最主要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好處多多,至少是個三贏(領導、學生、教師本人)的結局。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做為年級組長,在做好日常事務的同時我要做一個項目 :給老師們充充電。把我們組變成一個訓練有素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優良團隊。說白了就是向校本部看齊。今天的會實際上是一個動員會,它標誌着“充電2005”正式開始實施。這個項目做成了,可推廣到其它年級組,搞砸了,大不了我們還和從前一樣。至於我本人,前面我已說過,我愛教歷史,無論成敗,只要能讓我教歷史,別的都不在乎。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能是風雨兼程。
教師素質提高了,課堂也就改變了,學生們就有福了,學校就興旺了,每年聘任教師的時候大家就都是搶手貨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