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見外
我有個同學說起這樣一件事情,說他去縣城一個當了局長的親戚家玩的時候,每次都猶疑不決——不知道自己是要帶東西(禮物)去還是就打一雙空手去!同學跟他這個親戚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他覺得有事或無事從鄉下來到縣城總得表示一點心意吧,但親戚總是不讓他帶東西來,親戚非常友善的提醒我的同學:我們是親戚又不是外人,就不要見外了啊。
不是外人,不要見外。這一句普普通通的話語,委實把人們心與心的距離拉近了哦!說實在的,我就最怕朋友見外,真的好怕!如果哪個和我見外了,我會難過好幾十天,心裡老是沉沉的……我覺得朋友之間有什麼事都可以直接說嘛,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說真的,既然都是朋友了就互相彼此信任好不好呢,猜忌就沒有什麼必要了啊。還有,我每天上班都要給農戶、學生等加蓋“情況屬實”之諸如此類的“證明”公章,來的人都要先給我敬一支煙,不管我已經申明“不會抽煙”也執拗的塞給我,我就想,這也太見外了吧,你就不敬煙,只要“情況屬實”、“程序合理”我也會給你蓋章的呀。
“見外”,是指“外道了,客氣了,把自己當外人了”,說這個詞是希望對方不要這樣客氣。主要用於你在面對朋友饋贈時的一種用詞。這樣說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表示不是外人,大家都很熟了,不用這麼客氣,會讓對方有“自己人”的親切感。由此生髮開來聯想到時下的電視節目,想到國內足球籃球比賽畫面,上場的隊員中都能看見不同膚色的外國人面孔,特別讓住在國外的中國人看着舒心。哈哈,曾幾何時,現在也有老外願意到我們的國家打工。只有一件事我弄不明白,為什麼國內媒體都把這些外國球員稱為“外援”?球員踢球,老闆給錢,誰援助誰呢?我看“外援”不妨改為“外(國球)員”更貼切。過些年,來中國的外員更多了,乾脆就把“外”字去掉,球員就是球員。再說了,大家都在一個地球村住着,還是不要見外為好。這“不要見外”還體現在對農民工的稱呼上,以愚見,在家耕田作土的就是農民,已經洗腳上岸到城裡務工了,就是地地道道的工人階級了,為什麼還要歧視性的稱人家為“農民工”呢?這也太見我們農民的“外”了,有機會得跟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建議建議,叫他們寫個“提案”“議案”什麼的,呼籲該改改“農民工”的稱謂了。
“微笑掛在臉上真誠向你表白,沉默憂鬱太多隻缺心跳加快……大小是條漢子寒暑都能忍耐,流血流淚不止那是命里活該;裡外清貧如洗不知是否能愛,但求再看我一眼千萬不要見外。”呵呵,不要見外,試着敞開你的心胸面對關心你的人;試着去把你的不快說給你值得信賴的朋友;試着做些改變,讓自己可以有所分擔,不用承受如此沉重!加油,不要見外,讓自己活的瀟洒一些吧!
笑鈾
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