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舊居修繕
昨晚和叔公龔克昌先生在電話里聊了半小時(每次和他通話都必須半小時以上),彙報書法經紀概況,談論家鄉進步變化,時政要聞等等;最後聊起《白芽奇蘭賦》,他感慨萬千,他說,樹高千尺,葉落歸根,思念故土,眷顧鄉情,每況愈深;他一般不輕易給人寫賦,卻特別為家鄉撰寫五篇大賦,有頌揚秀美山水遊記篇《南征賦》、《三平寺賦》、《靈通賦》,有歌贊富麗農產品特色品牌的《柚都賦》、《白芽奇蘭賦》,不求索取,為家鄉默默奉獻。
龔老先生樂觀開朗,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學富五車,涵養深邃,不計財利,只為鄉人謀福祉。他常常表示,很願意為家鄉的名勝古迹、企事業或成功人士,樹碑立傳,以饗後人,世代流芳。
龔克昌先生,是中國辭賦學術屆泰山北斗級的大學者,有六十年研究成果,五百多萬字的學術著作,是學界權威,代表中國辭賦學術的一面旗幟;辭賦學術界公認:“龔克昌先生的辭賦科研成就,代表了中國當代辭賦的研究水平。”。
龔克昌先生,現任山東大學著名教授、《文史哲》編輯部教授、山東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山東大學辭賦研究所所長,全國辭賦學會會長,全國賦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山東省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華辭賦創作與國學傳播中心學術委員會編委會名譽總顧問,中國青年古文學研究會學術總監。
如今龔老先生的舊居雜什橫堆,周邊環境髒亂差,破舊不堪,瀕臨倒塌,令人心酸; 挖掘故鄉歷史,搶救文化遺產,弘揚鄉賢精神,發展文化旅遊強縣,服務平和經濟。拯救搶修龔克昌舊居擺在眼前,迫在眉睫!
鄉賢文化是所有精神文化中非常值得珍視的部分。因為文化作為“一種淵源於歷史的生活結構的體系”,往往為民族的地域的集團成員所共有,它包括這一民族、地域集團的“語言、傳統、習慣和制度,包括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大英百科全書》)。而鄉賢文化恰恰是最能體現這一文化產生淵源及其價值取向的:它緣於共同的“生活結構體系”而生成,其凝聚的精神文化必能對本地域產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作用”。一個不懂得承傳本民族優良傳統的民族是可悲的,同樣,一個地域不能有效地繼承和弘揚本地的鄉賢精神也是短視的。即此而言,弘揚鄉賢精神之舉,應該值得大力推崇與倡導。
事實上,重視鄉賢文化,承傳鄉賢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返觀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他們的成名,總是無法割斷同生養他的文化母體之間的精神聯繫,在他們身上也總是難以抹去深受本地域文化傳統影響的深刻印痕,因而也最懂得鄉情、鄉賢之可貴。
文化遺產是文明的源頭,它浸潤着古人思想的精華,滋養着今天的人們,我們不能讓這條文明的河流在我們的手中斷流。我們應該像保護林語堂一樣,積極挖掘搶救和保護龔克昌藝術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家鄉人民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對家鄉歷史文化承傳具有深遠意義。保護和弘揚家鄉文化的芬芳,為家鄉創造和傳承添加新的文化元素,讓家鄉的歷史脈絡清晰,讓家鄉的文化底蘊更為厚重充盈,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