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海河——登上領獎台 (回憶之十一)
神 龍
1963年11月,毛澤東主席興緻勃勃地參觀了河北省抗洪救災展覽,大加讚賞,應時任省委書記林鐵請求,於11月17日揮筆題寫“一定要根治海河“,
海河南系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黃壁庄水庫,位於石家莊市西北30公里的太行山東麓,是滹沱河上一座以防洪為主,融灌溉、發電、城市供水、環境供水等於一體的大(Ⅰ)型水利樞紐,
1968年,黃壁庄水庫加固工程開工,各縣抽調民工施工。
這年,秋天好像來得早些,社員們拭目以待,準備迎戰秋收,收穫一年的希望。恰巧,公社下達命令:口頭村派7人,援助黃壁庄水庫建設。事不宜遲,大隊連忙向小隊攤派,一隊、二隊各派2人,三隊派3人。
那時的人們,視糧菜如生命。眼瞅着秋收開始,人們早盼着分到更多的糧食、蔬菜;起五更,睡半夜,中午也不歇,從收穫過的地里拾撿點兒東西。哪怕是翻遍一大堆秸稈,尋到一穗玉米、高粱、穀子,累得滿頭大汗,刨出一塊半塊山藥、蘿蔔、蔓菁,一粒花生,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啊!”的一聲。
肚知心明的人們,誰都不願意外出。外出就意味着帶來一定損失。因此,派工外出,成了一隊之長的難題。
一天晚上,隊長到我家,難為情地說:“去黃壁庄水庫還差一人,周周台,你去吧,每天記10分,上邊發補助歸自己。”當時,我一走,家裡只有上了年歲的母親。按理說我不去,滿能說得過去。
求人之難,我深有體會。再說,隊長也是為公事上門,不好推辭,我二話沒說答應了。
我到姐姐家說明情況,並委託照顧母親,幫忙把隊里分的東西收拾回家。
隔一天,我們7人起早出發了。一輛人力雙輪車,滿載鋪蓋、勞動工具,一人拉,兩人推,倒換輪替。翻山越嶺,步行四十多里,到達施工駐地。
我們公社一起去的還有前仙、牛家莊兩個村的民工,住在大車行村外的半地下室工棚。工棚低矮潮濕。吃的還可以,早晚玉米麵餅子,隨便吃,中午每人一根白面棒卷(三個連在一起的饅頭),不夠吃還可以吃餅子。10天半月改善一次伙食,炸果子或是包餃子。
當時,水庫工地實行部隊編製稱呼,設工程指揮部,一個縣為一個團,一個公社為一個連。元氏團團長是縣銀行行長白雲生(後來才知道),我們前仙連連長是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張秀行。施工任務是建築主壩防浪牆。一村為一個施工班,人員分工,各司其職。有壘牆的,有和沙灰、供石料的,有拉砂子水泥的。我們村7人中,我和同歲的馮樹玉個子、年齡最小,但是給我倆分配任務卻是最費勁的。兩人拉一輛雙輪車,從水庫壩下往壩上運送砂子水泥。有人說,這是捉胡(捉弄)你們。我想,什麼活兒都得有人干,數咱小,咱不幹誰干?!
不幹則罷,干則干好。我們哥倆輪流,重車時,一人拉一人推。空車時,一人拉車,一人坐車。不說苦不怕累,天天保證不誤施工。我們兩個小個子奮力拉車的情景,吸引了工地上好多人的眼球,不時有人發出讚許聲:“真行!金剛鑽能擒大台瓮!”村裡帶隊人和連領導在集中開會時,不斷地表揚我倆。
幹了一個多月,施工指揮部安排各團評選勞動模範,前仙連評選我為模範。元氏團又推薦我和另外一人,在指揮部召開的勞動模範經驗交流會上做典型發言。所有模範每人獎勵一本紅皮《毛主席語錄》和一枚毛主席紀念章。之後,指揮部組織我們這些勞動模範到石家莊烈士陵園等地參觀。
11月17日,是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題詞5周年,指揮部召開由全體民工參加的紀念題詞和表彰大會。頭一天,連領導通知我到團部。白團長說:“小夥子,幹得好啊!明天你到大會主席台上座,代表元氏團領獎。”我不由自主地撓了一下腦袋:“我行嗎?”他拍着我的肩膀說;“行呀!”說完,他讓團部的一個人為我理了發。我興奮地回駐地向連領導報告了此事。
17日,全連民工,提前吃過早飯,整隊進入會場。我隨工作人員指點來到主席台旁邊。
九點,大會開始。我坐在主席台第二排靠中間位置。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上大雅之堂!
面對台下黑壓壓一大片數不清的人海,會場周圍紅旗招展,“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號召,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口號聲震耳欲聾。霎時,我渾身熱血沸騰,眼前朦朧。是夢,是蒙,還是萌?
這,大概就是激動萬分吧!參加工作后,有不少比此更大的轟轟烈烈地場面,但是,再也沒有了這種感覺。
幸好,很快恢復了正常。昂首挺胸地代表元氏團領會錦旗。會後交給團部,又得到了誇獎。
在水庫工地幹了50多天,圓滿完成任務。結束時,每人發了10塊錢補助。累是累,自己的艱辛付出,得到了社會認可,心裡感到非常愜意。
更沒想到的是,這次勞模墊底,為改變命運奠定了基礎。
(待續:跳出農門——進商店當了售貨員 (回憶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