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規章制度>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

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

  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探索我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新的指標體系,大力推進我市課堂改革實驗工作,促進我市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深入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溫州市中小學課堂評價實施方案。

  一、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目標

  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行是新課程實施的難點和關鍵,新課程實施的成敗取決於課堂教學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目標、行為、方式習以為常,學生的學習方式、態度、習慣依然如故,那麼課程改革必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我市旨在通過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促進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十大轉變(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目標)。

  1.在教學目標上:促進教師由一維的課堂教學目標向三維的課堂教學目標轉變。老師在完成知識、技能目標同時更要關注學習過程、方法、態度,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思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和諧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2.在學生要求上:促進教師過分強調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教育轉變。教師不僅要承認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而且要把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來開發,採取分層教學,因人而異,分別對待,以體現因材施教、各有發展的要求。

  3.在教學內容上:促進教師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單靠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還要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實際社會熱點及科技發展,適當拓寬知識面,根據學情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從而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在教學方法上:促進教師由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轉變。教師要改變過於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法。積極探索有利於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趨向的新教學方法,嘗試啟髮式、討論式、探究式研究式教法,注重多法結合、靈活運用。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發揮教學的發展功能和育人的功能。

  5.在教學活動上:促進教師過分重視結果教學向重視過程教學轉變。教師要凸顯新課程關於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的價值追求,實現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向學生全面發展本位的轉移。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從哪裡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處理信息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營造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

  6.在師生關係上:促進教師由不夠民主、不夠和諧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師生關係轉變。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優化合作,使學生在平等對話心態下主動參與,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性得到解放;使上課成為師生共同分享和理解體現生命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7.在教學手段上:促進教師由不夠重視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向積極主動運用何許為,嘗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化教學環境,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8.在學生評價上:促進教師評價過於強調學生成績,甄別考試選拔的功能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轉變。構建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多元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質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等),改變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傳統評價觀念和做法。

  通過上述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從而達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動性和合作性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現任感,為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課堂教學評價原則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學的活力,互動是教學的核心,發展是教學的目的。我市課堂教學評價實施必須注意體現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從整體出發,綜合動作,實現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協同、教學內容與教學組織的協同、課堂實施與課堂開發的協同、教學方式與學習方法的協同,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2.主體性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評價課堂教學的焦點也應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方面。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情緒體驗、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教學中要把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都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而設計,使學生激情和活力。

  3.發展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要關心每一個8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特長。並不失時機地給予關照和偏愛,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各有所長。要注意挖掘隱含在課程中和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資源,精心創設一些對智慧和意志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的勇氣與熱情。

  4.過程性原則:教學過程要加強知識產生髮展過程的教學,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應急能力等;要加強認知過程教學,實現知識經驗與原有認知結構的有效“同化”與“順應”。

  5.開放性原則: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課程內容的開放,課程目標的開放,課程實施的開放。教師善於聯繫生活實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的心態保持開放和自由。要加強開放性的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敢於標新立異,尤其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中,更應注意在這方面引導和培養。

  6.體驗性原則: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體驗情境,使學生在充分參與的基礎上獲得個體生命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充分參與,在參與中得到充分發展。

  7.激勵性原則: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方面來源於外在的激勵,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來源於內在的激勵,即學習者本身的成功體驗。從學生的學習發展來看,學習的評價應讓學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學生的主體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發展;評價強調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發、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評價應讓學生品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體會到學習的魅力,促進學習不斷深入和可持續發展。

  8.可操作性原則:課堂教學評價是評價人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在有限的時間內,依據評價指標要素可同步做出價值判斷。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標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確定、可測量的,便於評價者進行判斷;評價辦法要注重質性評價和綜合判斷,力求簡單、易於操作。

  三、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內容(100分)

  (一)教學設計(25分)

  1.教學目標(計10分,每項5分)

  ①符合實際:符合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學生實際;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相適應,學生差異。

  ②可操作的程度:教學目標明確、合理、具體、多元化,操作性強。

  2.教學內容(計15分,每項5分)

  ①結構化: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重點、興趣點,難易適度。

  ②生活化:學習內容融入學生經驗之中,聯繫生活和社會實際,適時拓寬;強化實踐,貫穿體驗與感悟。

  ③整合化:正確把握學科的知識、思想和方法,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二)教學實施(55分)

  1.教學過程(計15分,每項5分)

  ①圍繞目標創設靈活的,有助於師生對話、合作、溝通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和諧。、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②教學活動生活化,引導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組織多種形式的探究討論、交流、辯論、競賽等活動。培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啟發學生大膽質疑,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實現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

  2.教學方法(計15分,每項5分)

  ①寓學法指導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注重學法指導,指導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實效性。善於鼓勵學生參與,點評適宜。

  ②因課制宜,教法擇優組合,根據教學實際綜合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設計並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做到因材施教。

  ③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嘗試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操作規範,實驗:科學、準確、熟練。

  3.學生活動(計15分,每項5分)

  ①學生參與教學的態度:熱情高、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的意識強。

  ②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而且有充分參與的時空,並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③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學習內容,感受體驗由淺入深,敢於質疑問難,能提有意義的問題和新的見解。

  4.教師的素養(計10分,每項5分)

  ①有豐富的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即時性評價能力,有教改創新精神,有獨特良好的教學風格。

  ②語言生動、準確,教態親切,有感染力,板書工整,規範。

  (三)教學效果(20分)

  1.三維目標成成度(計20分,①②項7分,③項6分)

  ①知識目標(7分):在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②能力、方法目標(7分):在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意目標(6分):每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溫州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姓名 學校 授課班級 備

  注

  學科 時間 權重(分值)

  課題

  A指標 B指標 C評價指標 (一)

  0.9-1

  (二)

  0.7-0.8

  (三)

  0.6-0.69

  (四)

  0.1-0.59

  教學

  設計

  (25)

  教學

  目標

  (10)

  1.符合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及學生實際。

  2.明確、合理、具體、可操作性強。

  教學

  內容

  (15)

  1.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重點、興趣點,難易適度。

  2.融入學生經驗之中,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適時拓展。

  3.正確把握學科的知識、思想和,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教學實施(55) 教學過程(15) 1.創設有助於師生對話、溝通的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和諧、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組織多種形式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啟發學生大膽質疑,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15) 1.寓學法指導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教學內容之中。善於鼓勵學生,點評適宜。

  2.根據教學實際綜合優化教學方法,並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做到因材施教。

  3.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嘗試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操作規範,實驗科學、準確、熟練。

  學生活動(15) 1.參與態度:熱情高,主動積极參与,自主學習的意識強。

  2.參與廣度: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充分參與的時空,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3.參與深度:學習內容,感受體驗由淺入深,敢於質疑問難,能提有意義的問題和新的見解。

  教師素養(10) 1.有豐富的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即時性評價能力,有教改創新精神,有獨特良好的教學風格。

  2.語言生動、準確、親切,有感染力,板書合理,規範。

  教學效果(20) 三維目標達成度(20) 1.學生學習積極主動,獲得的知識紮實(7分)。

  2.在學會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訪求(7分)。

  3.每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相應的發展(6分)。

  備註 各學科課總分90分以上為優,89—80為良,79—60為中,60分以下為差。(附上一份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見附件1 第8頁) 合 計

  評價人

               

  五、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操作使用說明

  我市制定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目的,是為廣大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學研究人員在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提供基本的參與依據。本評價量表主要適用於對日常課堂教學的形成性的評價,評價對象是一節課。

  1.等級評定辦法

  本評價量表採用等級量化評價辦法,總分100分。評價等級分為優、良、中、差。各學科課獲總分90分以上為優,89—80為良,79—60為中,60分以下為差。

  一人評課可以根據聽課實況,按等級評定辦法給出恰當的分值及相應的等級:多人評課,則採用多數人總的平均分在定相應的等級,或者以多數評價者確定的等級為依據,再通過評價給集體評議確定等級。

  2.使用操作程序

  (1)評課前,評課人認真閱讀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熟悉評價指標體系(要點)的特徵描述及評價權重。

  (2)評課前,評課人一般要對被評教師的教案進行閱讀分析,做到心中有數。

  (3)評課人在評課過程中,根據評價要點指標和相應的分會及時作好聽課記錄和評分。

  (4)被評教師根據評價指標自我評價,並就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作簡要說明。

  (5)評課人按照評定等級辦法。根據自評的分數的結合學生反饋的意見以及教師自我評價等,評定等級,再寫出簡要的、有針對性的評語。但必要時評課人可按自評的分數評定等級,寫出評語。

  六、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實施要求

  1.加強領導和管理

  全市中小學要在市縣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新課程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根據新的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計劃,實行過程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規範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資料和檔案。各校實驗年級要結合新課堂教學評價量表每兩周要舉行一次課堂教學改革的校本教研活動;實行教學改革管理責任制,真正把課堂教學評價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攻尖主題和切入口,使我市的教改活動儘快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並要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實踐研究,探索符合我市中小學各學科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市、縣(市、區)教研 每月要舉行一次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推動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深化,探索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操作規律,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加強學習和培訓

  全市上下,要通過對《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課改通識理論及我市教育局相關課程改革配套文件的學習和培訓。從而更新教學觀念和行為,確立“強調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三者的整合,突出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對新課程實施的能動作用;強調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交往(對話、合作、溝通),營造民主互動和諧的師生教學關係;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構建各學科能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加強教科研

  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要以教科研為先導、為手段,在繼承我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各學科課堂評價量表和教學模式。全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教研員特、高級教師、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教壇新秀都應積极參与教學評價改革課題研究。通過研究,使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教師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使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變成動態的研究者。

  4.重視課程資源開發

  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學生、教學環節、教學設施、實驗基地、工廠、農村、信息網絡等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是助於學生主動、健康、和諧發展的資源,我們都應該加以開發和利用。

  5.全面落實課堂教學評價改革

  實施新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髮展,促進教師成長。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應確立優質的課堂教學目標——基礎性目標、全面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三者的協調與統一;研究課堂教學策略—C追求高效發展性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過程;強化教學效果—C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的統一考慮。

  6.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各級教科研員和實驗學校教師要以本方案為藍本,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實驗,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和策略,在實驗中創造符合新課程各學科教學目標要求的、形式多樣的、富有時代特徵和個性特色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及課堂教學新模式,使我市的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步入素質教育的正確軌道。

  附件

  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

  學生姓名 學校 班級

  學科 課題 時間

  評 價 內 容 權重(分值)

  A

  9-10

  B

  7-8

  C

  6-6.9

  D

  5.9-1

  老師教學能使我們情感和學習態度發生積極變化。

  老師能創設教學情境,我有興趣,喜歡老師的課。

  老師上課生動,同學們能主動積極地思考、回答、討論、發言。

  老師鼓勵我們去發現和提出問題,能以我們的問題為出發點,開展教學。

  老師用我們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導我們去學習、探究和理解。

  老師提問有吸引力,同學之間圍繞問題開展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課堂中老師能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的學習和反映,平等對待同學。

  老師對我們的評價以肯定鼓勵表揚為主,使們學習更有信心。

  老師知識豐富、語言準確、教態親切、有感染力,板書規範。

  老師重視直觀教學(實驗演示)現代教學手段運用熟練。

  備註 本評價量表採用等級量化評價辦法,總分100分,評價等級分為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由學生評定。各項學科獲總分90分以上很滿意,89-80分為滿意,70-60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合計

  總分

  我想對老師說的話 我最欣賞的方面:

  我覺得不滿意的方面:

  我的建議:

  

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 標籤:語文教學 高效課堂 小學班主任 小學數學 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