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初中數學課堂本色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研究方案

《初中數學課堂本色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研究方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初中數學課堂本色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研究方案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與實施,使廣大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確實給我們的數學課堂帶來了鮮活與靈動。但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精神理解還不夠深刻,使得部分數學課堂出現了一些“華而不實”,“虛假繁榮”等不良的現象,對教學效率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現象之一:數學課堂過於注重課堂教學的情境化,為了創設情境可謂絞盡腦汁。特別是一些數學公開課、競賽課等是非情境不上,好象脫離了情境就不是新課標理念的數學課。

  現象之二:數學課堂中的“數學活動”只見“活動”不見“數學”,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數學思維活動過程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使得數學課堂失去了“數學味”。

  現象之三:數學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無歡聲笑語,

  無思想交鋒,思維獃滯。

  面對這些值得我們思考的“現象”,等待和觀望顯然不是辦法,因為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一些教師忽略了數學真實、本色課堂的呈現,數學課堂首先應該立足於本色教學。而課改中倍受關注的“動態生成、真實有效”的理念卻恰恰追求了課堂這種真實本色的回歸,它意味着在生動可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關注着“學生”這個資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需要隨時作出調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相互砥礪、啟迪,從而使數學課堂因真實本色而更具魅力。這也就是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本色,在思想上是來自道家的自然歸真思想;在文學上,北宋時期興起的“本色論”,其主流是對詞體的推尊,雅化、尚美,以至於南宋前期“詞主情性”,一系列的學者對本色有過相當充分的認識和爭鳴。

  本色教育就是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天真自然的品質,引導他們通過觀察世界的美好和諧,強化善良與博愛之心,豐富他們對世界的觀察力,在成長中形成自然而然的自我糾正。在這樣的觀念下從事教育教學,教師會變得樂觀、真實、有趣、進取。

  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已提出了“本色課堂導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專題。2009年07月李從華在他的論文《着力打造本色的數學課堂》中從情境創設、探究活動、合作學習、課堂評價四個方面來打造本色的數學課堂。本課題主要從初中數學學科的特點、中學生的認知規律等研究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色,同時對於我們農村中學的數學課堂的本色又是什麼進行探索與研究。本課題的研究是在新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最前沿的數學教學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因此,它必定比以往的研究更深入、更具體、更能體現時代的教改特色。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一)預期目標;

  總目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數學課堂是求“真”,務“實”的課堂,本色是課堂存在的根基,是課堂美麗的極致,是我們追求的理想課堂。

  細分如下:目標(一)

  1、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深化對中學數學教學趣味性、數學味、生活化的認識和理解,探索、形成數學教學的理念。

  2、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鮮明特色的中學數學本色課堂教學操作方式。

  3、探索、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中學數學學習的評價體系。

  目標(二)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數學思考

  4、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5、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6、發展統計觀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

  7、在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

  8、針對現實生活,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9、會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10、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進行數學交流。

  11、對自己的數學實踐,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2、懂得數學的價值,對數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能積极參与數學學習活動。

  13、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和人類社會。

  14、建立自信、有堅強的意志。

  15、勇於探索,熱於創新。

  16、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研究內容:

  1、趣味性的本色課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的事物使學生忘乎所以、樂此不疲。有趣的數學課堂,能使學生舒心、安心,積極踴躍地發表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樂於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與他人共享。數學學習既重結果,更重過程,用趣味性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去思、動口去說、動眼去看、動手來做……這樣學生就能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無暇他顧,就能集中精力探究創新,個人能力、素質就能得以提升。

  2、數學味的本色課堂。恩格斯曾精闢地指出:“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和數量關係。”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正視一個事實——數學對象描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數學課程標準也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就知識教知識,而更重要的要聯結這些知識的思想觀點及由此產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要重視引導學生領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我們的學生,就要在數學課堂上學到本色的東西:概念、計算、思維方式等,這些才是構成數學課程“數學味”的核心要素。

  3、生活化的本色課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是人的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還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些都強調了數學教學必須將學生置於現實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而且還應當讓學生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遷移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生活中現實的問題。數學教學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繫點,並架起橋樑,將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提高數學修養和實踐應用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主要運用調查法研究現行教學中制約課堂的因素。

  2.案例研究法:研究本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異性,運用對照手段驗證本色教學的優越性,同時收集優秀案例。

  3.行動對比法:對學生能力提高,成績取得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定,然後與平行班級進行對比。

  (二)研究的措施

  1、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加強理論學習,統一思想認識,強化教改意識,明確大綱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創造地運用教材,設計恰當的情景,激發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

  3、貫徹實踐觀點,把已經成熟完整的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中付諸實施,進行實踐。

  4、對實踐成果進行調查,對學生當堂反映及上課效果進行有效紀錄,及時與組員討論反思,對有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正或重新設計。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①準備階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理論學習和探索階段,重點學習葉聖陶的教學觀與課堂實踐論,學習相關的最新的理論,以自覺的行為、高漲的熱情投入實驗。

  ②具體實踐階段:2009年3月——2010年7月,運用嶄新的理念以及“先行者”的經驗指導課堂實踐。

  ③總結、結題階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按照分配的任務總結、反思、歸檔、寫結題報告。賀迎春負責全面工作,撰寫結題報告;楊竹君負責各類表冊;王海珍負責案例的收集及匯總;孫曉敏負責案例的校對。

  六、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1、組織保證。成立課題研究組,由賀迎春任組長,由孫曉敏任副組長,初一數學教師為成員,除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終止研究。

  2、制度保證。課題組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組例會,會議的基本內容和程序為:

  (1)彙報各子課題組研究的進度和進展情況;

  (2)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3)互相交流思想、信息和動態;

  (4)共同研究、歸納提取各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共性;

  (5)安排、布置下階段工作。各子課題組每2個星期召開一次例會。會議的基本內容和程序為:交換情況、交流思想、信息和動態;總結研究過程中的成敗得失;組織學習,安排下階段工作。

  七、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

  2、《本色教學案例集》

  3、數學本色教學研究的相關論文。

  



《初中數學課堂本色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研究方案 標籤:初中生 語文教學 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 研究生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