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加快農村企業的發展,做大農村經濟總量。調整優化所有制結構,提高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比重。積極主動地適應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大力興辦第三產業,加快農村旅遊、特色市嘗交通運輸和商貿服務業建設,提高三產在農村經濟中的貢獻份額。鼓勵和扶持農村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強化內部管理,擴大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及大企業的經濟聯合,開發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形成一批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集團,努力實現新突破。

  (四)加快推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促進生產力跨越式發展

  加快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將南京建成國內先進、省內一流的信息化城市,成為全國全省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全市信息化綜合指數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成規模容量、技術層次和服務水平居省會城市前列的信息通信網絡,提升南京作為全省和南京經濟區域“信息高速公路”樞紐的地位。完善和改造現有電信、廣電網絡,逐步實現“三網融合”。進一步推進全市的信息網絡互聯中心的建設,形成各類信息網絡的市內互聯。重點建設和完善“五樓五網”,即省電信綜合樓、第二長途通訊樞紐樓、江北電信樞紐樓、鼓樓多媒體通訊大樓、南京廣電大廈和公共信息傳輸網、用戶光纖寬帶接入網、多種業務接入網、公眾多媒體數字網和移動通訊網。實現數據節點到鄉鎮,通信線路到每個小區和大樓,信息化規模容量得到大的躍升。

  建設領域信息化應用工程。圍繞國家“金”系列工程,藉助於統一的高速公用互聯傳輸網,努力推動政務、金融、公眾服務、農業等領域的信息化,為政府、企業和市民提供多種信息服務,並以應用系統啟動用戶市場,帶動信息產業的增長。建設南京市政務信息互聯專用網絡,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現代化水平。建立政務資源的組織、開發、使用和維護制度,構建一系列信息數據庫,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輔助決策系統(DSS),為政務決策科學化提供依據。充實“中國·南京”政府網站,使之成為我市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信息服務平台。

  抓好信息示範工程和實驗小區。抓住全省信息化建設八大示範工程主要在南京建設的有利時機,重點推動通信領域的熊貓集團移動與衛星通訊系統產業化、計算機領域的同創集團計算機衛星接收核心部件產業化、軟件產業領域的南大蘇富特軟件產業化項目,信息化市場建設重點推進珠江路數碼公司股份制改造和市場開拓,城市信息化重點支持南京數字城市建設。

  為積累信息化建設的經驗,規劃期內將在為社會服務和為政府服務兩個方面進行應用性實驗。在指定的範圍內,建成寬帶綜合通信網絡,開展公眾服務應用系統和宏觀管理應用系統的全功能試驗,使實驗小區成為未來信息化社會的雛型,成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的示範小區。重點進行市委、市政府大院試驗小區和若干住宅小區的試驗小區建設。

  二、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

  按照省委提出的“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思路和南京要做強做大做優做美的要求,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優化城鎮布局;完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功能;建設現代化的城市管理體制,提升管理的綜合水平。到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68%以上。

  (一)調整城市規劃,優化城市布局

  依託南京長江二橋、三橋、繞越高速公路、城市地鐵等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樹立郊區按現代化城區標準建設的思想,拓展發展空間。以主城為核心,突出南延東進,加強沿江開發,加緊推進江北地區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並根據城市建設發展需要,適時進行區劃調

  整。進一步完善主城、都市發展區、市域三個層次的規劃布局,同時,按省的部署,與周邊城市共同推進南京都市圈的建設。

  主城是發揮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地,重點發展科教、文化、金融、貿易、交通、信息、管理等第三產業和部分都市型工業,增強現代服務能力和市政公共管理能力,基本建成山、水、城、林相互交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現代化城市,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感和地方特色。主城內第三產業逐步形成由三級公共活動中心和若干商業區(街)、大市場為主體構成的布局結構,形成中心商業區,培育中央商務區,進一步提升中心區品位。主城內第二產業繼續實施“退二進三”,2005年前完成各級公共活動中心、歷史文化保護地段、風景名勝區內的工業搬遷或用地性質的轉換。主城以外的地區是我市未來城市化進程推進最為迅速的空間,各郊縣要以綜合實力提升和農民收入增加為目標,加快發展,培育特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和拳頭產品,提高郊縣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經濟結構,壯大綜合實力,美化人居環境,逐步實現郊縣的城市建設與中心城市協調一致。重點發展縣城、中心城鎮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鎮,進一步提高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促進郊縣經濟多樣化發展。到2005年,縣域城鎮化水平達45%,全市國家、盛市級新型小城鎮比重分別達到3%、20%和60%。採取綜合配套的改革措施,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規劃引導,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農民到小城鎮就業落戶,增強小城鎮就業空間和整體實力;二是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堅持誰投入、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形成多元化投入為主,市和縣區財政適當補助為輔的投入新機制;三是積極推進小城鎮土地使用權制度改革,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建立和完善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引導農村居民點向小城鎮集中。

  根據省統一規劃發展的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為中心,長江為主軸,包括省內及鄰省部分地區在內的經濟聯繫密切的城市群。作為這一區域中心城市的南京,將主動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共同推進區域發展。加強跨江交通建設並根據需要和可能,規劃建設南京至鎮江、揚州等周邊城市的快速軌道客運交通系統,密切城市間的聯繫和交往。

  (二)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功能

  以對外交通、城市交通、公用設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強化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使基礎設施建設從初步適應型向適度超前型發展。

  對外交通。完善區域交通網絡,協調發展各種運輸方式,逐步走向高速化、通暢化和網絡化,把南京建成國內具有一流交通條件的省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繼續加快以跨江通道和高等級公路為重點的交通工程建設,重點建設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寧杭高速公路南京段以及寧淮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南京段、南京繞越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展長江四橋等項目前期工作,並適時建設;加快公路客貨運場站建設,實施市域公路網化和通達工程;逐步實現高速公路聯網暢通,幹線公路加密升級,鎮村公路灰黑達標,公路主樞紐布局基本形成。配合國家、省做好京滬高速鐵路南京段、寧啟鐵路南京段、寧杭鐵路南京段、寧蕪鐵路複線改造等相關工作,建成南京火車站新站。建設南京港龍潭港區一期工程、南京港新生圩汽車滾裝碼頭,完善配套工程,改善港口集疏運能力;全面提高以長江、蕪太運河等為主骨架的幹線航運網通行能力,進行航道標準疏浚和整治。建設祿口機場貨運中心,使其成為省內和鄰近地區航空貨運的集散地;同時,積極開闢地區和國際航線,形成國內支線和國際航線協調發展的航空運輸網絡。按照國家規劃,重點建設寧波一上海一南京進口原油管道和儀征一南京過江輸油管道,建設西氣東輸主幹線南京沿江天然氣管道及跨江工程,以及南京一武漢一荊門沿江輸油管道和南京一蘇州成品油管道等。

  城市交通。進一步完善城市幹道骨架,建設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形成布局基本合理、容量滿足需求的城市交通系統。基本建成南京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規劃建設地鐵三號線,積極發展其它軌道交通;全面建成主城“一環兩縱”快速幹道系統,完成“經五緯九”幹道網建設。新建、拓寬、改造賽虹橋立交、城東幹道北上、惠民大道三期等工程,新、改建模範馬路東進、集合村路改造等一批工程。重視主幹道、次幹道和支路配套建設,配合城市地鐵等工程建設,拓寬改造寧海路、豐富路等一批區域性疏解道路,完善道路系統。提高路網密度,拓寬渠化一批幹道交叉口,改善節點交通。加強靜態交通研究,加快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建成一批城市停車設施,使市中心停車難的狀況有較大改善。加快江北城市道路建設步伐,全面建成江北大道,建設江北沿江大道,新建、改造浦口、大廠一批城市道路。到2005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增加到10平方米。

  公用設施。加快建設服務優良、質量上乘的市政公共設施體系,形成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城市保供體系。開工建設龍潭燃氣電廠,爭取開乒建設南京熱電廠燃氣機組改擴建工程,新、擴建一批輸變電工程及出線工程,構成城區220千伏雙環網格局,每縣都有220千伏變電站,每個鄉、鎮都有35千伏以上變電站,完成城市與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增強全市電網的供電能力和可靠性。完成城南水廠擴建、北河口水廠改造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消除主城區低壓供水片,使全市供水能力提高到220萬噸/日。配合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管道天然氣接入工程,重點建設天然氣門站及干管,大力發展天然氣用戶,使天然氣的使用得到較大推廣。完成城市供熱規劃,加快建設城市供熱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下水管網規劃,有步驟地實施下水管網改造,逐步發展綜合管溝。配合城市道路建設,以服務市民為宗旨,建成一批公交場站,提高公交線網覆蓋率和服務水準。加強人民防空建設,實施1-2個人防重點公共工程。新建、改造一批排澇泵站,改造完善城市排水管網,形成全市沿江內河防洪保護圈。

  農村基礎設施。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兼顧廣大農村地區,提高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顯著改善農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實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程,整治沿江、沿湖、沿河的污染企業,發展農業生態工程,鄉、鎮以上普遍建立污水和垃圾處理設備,改善農村生態條件。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整治長江、滁河、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及水庫、塘壩,狠抓涵閘、水庫除險、泵站改造,提高全市抗禦洪、澇、旱災的綜合能力;突出抓好長江及滁河、秦淮河、兩湖干堤達標,通江、通湖河道整治,城市防洪保護圈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市水利設施標準。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爭勸十五”期間改造全市50%左右的中低產田,完成國家級土地治理60萬畝,省級小流域治理20萬畝,實施節水農業項目10萬畝。實施農機推廣,加快適用機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完善農機社會化管理服務網絡,到2005年,全市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5%以上。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