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構築起在全國生產力競爭中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基地,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得以提高。

  以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佔全市工業銷售收入的35%以上。以熊貓集團為基礎,形成我國移動通信基站設備最大的生產基地和各種終端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以華飛、電子網板為基礎,建成菲利浦公司在全球最大的顯示器件生產基地,生產能力突破1000萬隻,電子網板生產能力突破2000萬張,保持全國前列;以揚子石化、金陵石化等企業為基礎,形成全國重要的原油加工基地、亞洲最大烷基苯生產基地和世界級乙烯生產基地,原油加工能力突破20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超過100萬噸;以浦鎮車輛廠和14所為基礎,建成國內集中度最高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車輛總成生產基地;以南鋼為基礎,建成國內一流的寬中厚卷板生產基地。

  --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初步構築起現代化基礎設施框架,城市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得以提高。建成玄武湖東西向隧道、主城快速幹道系統、南京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南京火車站新站,建設長江三橋、南京繞越高速公路、龍潭港一期工程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發展航空客貨運輸,逐步開闢國際航線,顯著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服務功能,提高國際影響力;擴大城域高速寬帶信息網絡覆蓋面,逐步實施數字化城市建設,顯著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信息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0%;實施一批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重點工程,把南京建成一個布局較合理、綠視率較高、舒適度較好、城市生態功能顯著的國內先進園林城市,爭創“全國人居環境獎”,形成對國內外投資者有吸引力,對市民有凝集力的城市新貌。

  --城市活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構築起現代城市空間布局框架,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得以提高。在主城區推進商貿金融區、,都市景觀區和現代化城市新區的建設。提升新街口地區的商業設施現代化水平,建成為全國一流的中心商業區;建成南京圖書館新館、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南京鼓樓多媒體大樓、南京郵政第二樞紐、南京長途通信第二樞紐、江蘇彩電二期工程、江蘇省體育中心等一批國內一流的公共設施,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採用環保、節能、智能化等先進技術建成寧南、長巷、興壟亞東等百萬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居住新區,力爭成為全國示範小區。

  二、預期指標

  根據發展條件與可能,預期“十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05年,人均GDP將突破3500美元,全市財政收入年均遞增11%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達2500億元以上。同時,消費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份額逐步提高。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國際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產業結構實現“三、二、一”的格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35%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強,研究與開發(R&D)經費佔GDP比重提高到2%以上。城鄉結構逐步改善,城市化水平達68%以上(國務院2000年新統計口徑),郊縣經濟發展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開放型經濟持續發展,“十五”期末年進出口總額達60億美元以上,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0億美元以上。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提高分別為8%和6%以上,達到12000元矛5500元左右,進一步改善城鎮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狀況。恩格爾係數降低至35%左右,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比例提高到4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築面積增加到2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磚混結構住房面積達40平方米。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達15標台,家庭轎車普及率有較大提高。實行帶薪休假制度。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提高,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平方米,城市綜合污水處理率達80%。

  公共服務進一步充實,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o以內,全市戶籍總人口預計達560萬人左右。五年累計增加40萬個城鎮就業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逐步健全和完善統一規範的社會保障體系。市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保持100%,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市區達95%以上,縣域達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30%以上。城鄉醫療衛生、文化、體育設施進一步改善和增加,服務水平和覆蓋面提高。社會風氣、社會秩序進一步好轉,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第三章發展任務

  根據“十五”期間為基本實現現代化打好基礎,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我市“十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快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建設,強調科教興市、富民強市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綜合實力、城市整體形象、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步提高。

  一、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鞏固“一個基幢,建設“三個基地”,培育“三個中心”,並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三個基地”為重點,提高工業基礎實力

  大力發展生物工程與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壯大提升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車輛製造等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食品、服裝、印刷等都市型產業,大力推進用高新技術改造機械、輕工、紡織、建材、建築等傳統產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把我市建成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石油化工產業、車輛製造產業基地。到200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6%左右,年均增長9%。力爭有10家以上工業企業(集團)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其中5家超100億元,2~3家超200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加強高新技術應用研究及開發,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產業、環保產業等,特別注重把開發區的建設發展作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增長點,使我市成為全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技術創新的領頭區域。到200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5%以上。

  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現代生物生化製品、新型化學合成藥物及醫藥中間體、天然資源藥物及保健品、高新技術醫療器械、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產品及農藥、畜禽用藥品等。

  新材料產業。以新型合成材料與高分子材料、現代無機非金屬材料、新金屬材料、精細化學品、專用化學品、氧化稀土材料及系列產品、新電子磁性材料、新型複合材料等為重點發展方向,提升新材料產業的整體規模。

  光機電一體化產業。積極運用計算機、加工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光電子、微電子等高技術改造傳統的機械加工製造業,重點發展新型自動化儀錶、新型機加工中心、機電一體化設備、新型電力設備、數控機床、精密成型加工系統、柔性製造系統等。

  環保產業。圍繞國家的環保政策,利用我市有機加工和化工優勢,以環保綜合新技術為依託,努力開拓環保產業市場,積極承攬大型環保工程,帶動環保設備的生產。重點發展高性能工業廢氣處理裝置、汽車排氣凈化裝置、城市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及設備等。

  抓住國家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西部開發重大工程的機遇,大力發展燃氣輪機機組、大型電站設備和輸氣管道用中厚卷板等裝備產業。

  支柱產業。重點建設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車輛製造三大支柱產業。綜合運用改革開放和資本運作措施,特別是加強與國外大企業的合資合作,把有規模優勢的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把有產品特色的企業做精做專,並大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加快產品和技術結構的優化升級。到2005年,三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70%左右。

  電子信息產業。以網絡技術為龍頭,大力發展計算機系列產品和通訊產品,加快發展系統集成業和軟件開發服務業,成為具有一定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總體實力躋身全國前列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發展重點為:積極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大力發展網絡及計算機系列產品、通訊設備、系統集成業、軟件開發服務業,以及數字式視聽產品、微電子及電子元器件等。

  石油化工產業。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相關產業為重點,發展成為具有百萬噸級乙烯,“油、化、纖、塑、肥”全面發展,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處全國領先地位的世界級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發展重點為:發揮大企業和大工程的規模優勢、資源優勢,加強有機原料和中間體的配套延伸、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推廣低消耗、低污染的先進適用的清潔工藝。

  車輛製造產業。以汽車、軌道交通車輛、摩托車、農用車、零部件及改裝車為重點,發展成為以大企業、名牌產品為龍頭,產品門類齊全,零部件系列配套,總體實力居全國前列的綜合性車輛製造基地。發展重點為:抓住國家大力推進汽車製造業上水平和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的有利時機,加大對外合資合作力度,引進消化先進技術,加快行業重組和企業聯合,重點發展適應國民經濟和居民消費需求的新產品、新車型,培育一批上水平、上批量的重要零部件產品。

  都市型產業及傳統產業。在新的機制和技術基礎上,積極發展適合大城市環境要求、市場需求和就業需求的都市型產業和傳統產。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