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習中,一定要盡量安排學生參加帶運動隊訓練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鍛煉和提高這一能力。
(4)訓練測評
在校內安排學生組織訓練,指導比賽情況,應作為專項選修課成績的一部分進行考核。
在教育實習中,學生組織訓練、指導比賽的情況應作為實習成績的一部分。測評標準:
優:能進行科學選材,合理地制訂訓練計劃,運用科學手段進行訓練及指導比賽,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良:能較合理地選材、制訂計劃、指導訓練與比賽,有組織管理能力。
中:選材能力一般,制訂的訓練計劃基本合理,訓練、指導比賽、組織管理能力一般。
及格:選材能力一般,制訂的訓練計劃基本合理,訓練、指導比賽、組織管理能力欠缺。
不及格:選材不合理,制訂計劃不科學,訓練、指導比賽、組織管理能力較差。
3、中學生各種運動競賽的組織、編排能力
(1)訓練內容
包括制定規程,經費安排,報名編排,準備場地器材,籌備獎品,比賽中有關工作的組織、實施以及比賽后的總結等工作。
(2)訓練要求
能較好地承擔學校各種比賽的組織安排工作,重點培養規程制定、器材準備、組織處理及編排能力。
(3)訓練途徑
所有術課,特別在專項選修課中,該項目的競賽組織,編排工作,應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講解,使學生掌握這方面知識。
校內的各種體育競賽應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實習進行編排工作,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這方面的能力。
教育實習期間,實習學校的各種體育競賽的組織編排工作應在老師的指導下,盡量由學生獨立地完成,使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4)訓練測評
在所有術課中,制定規程及編排一定要安排作業,要求學生認真完成,並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納入該門課考試的總成績,也可在理論考試中直接安排這方面的內容。
在校內各種運動競賽中,學生的競賽的組織能力及編排能力應作為專項選修課成績的一部分。
在教育實習,學生參加的競賽組織編排工作的情況應作為實習成績的一部分;測評標準:
優:規程制定合理、可行,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安排合理、充分,比賽中有關工作組織、處理、應變能力強,編排科學合理。
良:規程制定合理、可行,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安排合理,比賽中有關工作組織、處理能力較強,編排合理。
中:規程制定基本合理、可行,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賽中有關工作的組織、處理能力一般,編排基本合理。
及格:規程制定欠合理、可行,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賽中有關工作的組織、處理能力一般,編排欠合理。
不及格:規程制定不合理,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安排不夠合理,比賽中有關工作的組織處理能力較差。
4、裁判能力
(1)訓練內容
中學常見的各種體育項目的裁判工作,以及各項裁判工作中的具體內容。
(2)訓練要求
有一項能達到二級或三級裁判水平,其他項目能勝任校內比賽的裁判工作。
(3)訓練途徑
在教學計劃中,每門技術課應當增加裁判實習的時間,專項選修課中的規則、裁判法應講解得更細,實習時間應更多,能保證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裁判水平。
在教育實習中,要求學生擔任實習學校運動競賽的裁判工作。
組織學生擔任學校課外活動中各項裁判工作。
(4)訓練測評
在每一門技術課考核中,都應有裁判的理論和臨場實踐的內容。
學生在校內擔任的運動競賽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績作為專項選修課中的裁判實習的成績。
在教育實習中,學生擔任裁判工作的能力,應作為教育實習成績的一部分。測評標準:
優:一項達到二級裁判水平,其他項目能較好地完成校內比賽的裁判工作。
良:一項達到三級裁判水平,其他項目基本能完成校內比賽的裁判工作。
中:一項達到三級裁判水平,其他項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項達到三級裁判水平,其他項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沒有裁判等級,其他項目裁判能力較差。
5、指導學生鍛煉身體的能力
(1)訓練內容與要求
指導中學生科學地鍛煉身體。內容包括、活動內容的安排,鍛煉方法的選擇,運動量大小的控制,場地器材的布置,環境氣候的影響,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學的安排,符合中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的特點。
(2)訓練途徑
所有理論課、技術課中凡涉及鍛煉方法的都應作為重點講解,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應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分散輔導校內普通系科的同學進行課外活動,通過實踐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3)訓練測評
在教育實習中,學生輔導中學生鍛煉身體情況,應作為教育實習成績的一部分進行考核。測評標準:
優:能科學地指導中學生進行鍛煉:鍛煉項目的安排、鍛煉方法的選擇、運動量的大小、場地器材的布置、環境氣候因素的影響、安全因素都能科學地處理和全面考慮,符合中學生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的特點。
良:能較好地指導中學生進行科學鍛煉,所有安排比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個別方面考慮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個別方面考慮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
(三)體育測量與評價能力
包括對學生體質的測量與評價,對教學、運動訓練的測量與評價。掌握這一技能后,可以鑒別教學與訓練的方法,檢查衡量教學與訓練及增強體質的效果。
1、中學生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能力
(1)訓練內容
包括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指標的篩選,體質綜合評價的方法,體質測量的內容與方法,中學生體質測定的制度。
(2)訓練要求
準確掌握青少年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的指標內容(6項形態、4項技能、11項素質和運動能力),《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考核辦法、年齡分組、項目設施,以及評分的標準。
能選擇正確的測驗方法,熟練、準確地使用各種儀器和工具,明確測量時的注意事項,了解對測量數據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
能利用現有的場地,設備對學生進行測量,對個別和群體作出正確的綜合評定,有準確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繪圖表的能力。
(3)訓練途徑
通過體育測量與評價這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際操作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參加普通系科的體質測量工作。
(4)訓練測評
測評應以體育測量與評價這門課的卷面成績與課堂實驗(實驗應寫出實驗報告)成績相結合進行評分。
對普通系科學生的測評工作應作為平時成績的一個重要部分納入學生體育測量與評價這門課的總成績,也可以直接作為課堂實驗來進行。
在教育實習中,學生如果擔任對中學生進行體質測量工作,應將測評能力作為實習成績的一個部分進行考核。測評標準:
優:能熟練準確地完成體質測量與評價的指標測量工作,包括數據準確率高,採用測試的手段合理,儀器、工具的使用熟練,評價正確,有準確熟練地數據處理和繪圖能力。
良:能比較熟練、準確地完成綜合測量與評價的指標工作。
中:基本能完成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的指標測試工作。
及格:完成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的指標測試工作能力欠缺。
不及格:不能完成體質綜合測量與評價的指標測試工作。
2、體育教學的測量與評價能力。
(1)訓練內容
對中學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材內容的選擇與搭配,以及對教案的評價;
對理論課的評論,包括對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作業情況等內容的評價;
對實踐課的測量與評價,包括對課前準備情況,對課常堂規建立情況,對教師組織教學能力,對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等內容的評價,以及對課的密度與運動負荷的測量與評價。
(2)訓練要求
對以上內容能進行比較科學的測量與評價,方法選擇合理,測量數據準確率較高,對課的密度與運動負荷能正確地選擇測量對象,評估結果正確。
(3)訓練途徑
通過學校體育學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體育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通過觀摩課的形式,使學生進行實際的測量練習。
(4)訓練測評
體育教學的測量與評價的理論與技能是學校體育學考試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育實習中一定要安排學生之間進行教學測量與評價,並把這一能力作為教育實習成績的一個內容進行考核。測評標準:
優:能熟練地完成中學體育教學的測量工作,測量與評價的方法選擇合理,數據準確率高,評價結果正確。
良:能較好地完成中學體育教學的測量與評價工作,測量與評價的方法選擇較為合理,數據利用率較高,評價結果較正確。
中:基本能完成中學體育教學的測量與評價工作,測量與評價的方法選擇合理,數據基本正確,評價結果基本正確。
及格:基本能完成中學體育教學的測量與評價工作,測量與評價的方法選擇欠合理,數據基本正確,評價結果基本正確。
不及格:不能完成中學體育教學的測量與評價工作,測量與評價方法選擇不合理,數據不準確,評價結果與事實有較大出入。
3、運動員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價能力
(1)訓練內容
身體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價,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素質的測定和靈敏素質的測量;
運動技術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價,包括技術量、技術全面性、技術掌握程度、技術效果的測量與評價,包括戰術水平定量化的指標、合理戰術水平的探索;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標籤: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