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二、完善現代化樞紐型基礎設施網絡

  進一步強化區位優勢,加強周邊合作,完善跨區域綜合交通和資源供給網絡,提高市政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2005年,人均擁有道路鋪裝面積達到10平方米。

  以港口、機嘗口岸為樞紐,完善跨區域綜合交通網絡。以建設國際一流港口城市為目標,加快海港、空港建設。強化深圳港主樞紐港地位,加快東部、西部港區集裝箱碼頭建設,新增10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集裝箱運輸與散雜貨運輸並舉,以集裝箱多式聯運為主導,實現港口建設規模化、運營國際化、前後方一體化。完善深圳機場航空客貨運設施,興建第二航空貨站、國際貨運和快件海關監管中心、機場貨運村、飛機維修庫,努力使深圳成為華南地區主要航空貨運樞紐港、中國四大航空貨運中心之一和區域性國際快件集散中心。加快口岸設施建設,建立快速過境貨物集疏運體系,實行貨物交通疏運與市政道路相分離,增闢西部通道,改造中部(皇崗)客貨運通道,積極推進開闢東部過境通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增設二線通道,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管理體制和現代服務手段,提高口岸過境能力。

  以提高路網整體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為重點,整合市域交通網絡。建設城市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構築以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為骨架的城市道路網絡。按照遠期建成“六縱四橫”高速公路網的目標,開展鹽壩高速公路(B段)、鹽排高速公路、惠鹽高速公路改造、深港西部通道等工程建設,2005年,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750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86公里/百平方公里。特區內重點完善道路功能分級,加密東西向貫穿性幹道,改造三塊板道路,優化主次幹道結構,加強支路網建設,提高中心城區路網密度。特區外繼續完善組團間及組團內部道路網絡系統,建設寶鬆快速幹道、西鄉大道、橫崗三通道等重點項目,加快寶安新中心區、平湖物流園區等重點區域的道路系統建設改造。全面推進客運軌道建設,完成地鐵一期工程,開展地鐵二期、特區外客運軌道的前期研究和規劃設計,爭勸十五”後期開工建設。優化交通組織,規劃建設竹子林地區綜合交通接駁樞紐。合理調控汽車數量,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形成出行便捷、安全舒適的現代化公共交通系統。

  以電力、燃氣等清潔能源工程為重點,完善跨區域能源調配網絡。完善以大電廠生產為主體、供配電網絡一體化、適度超前的電力生產和供應系統。建設東西兩大電源基地,開展抽水蓄能電廠的可行性研究,加快西部電廠二期、前灣電廠、東部電廠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步伐,配合國家西電東送,增強市外電源的電力供應能力,興建電力備用應急系統和調峰系統。完善輸變配電網絡,加快500千伏鵬城輸變電工程建設,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2005年地方裝機容量達到360萬千瓦左右。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全面推進燃氣工程建設,重點建設面向香港、珠三角地區的液化天然氣(LNG)接收基地及配套電廠,做好液化石油氣向液化天然氣轉換的準備工作,建立安全、衛生、高效的燃氣供應系統,2005年全市氣化率達到98%以上。

  以水源網絡系統和城市供水系統為重點,完善跨區域供配水網絡。統籌規劃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城市供水,加強引水工程和供水管網建設,制定城市用水應急方案,保證水的長期、穩定、充足供給。在完成東部供水水源工程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市內供水網絡幹線工程的建設,完善城市水廠及輸配水系統,形成分片集中供水系統。特區外供水系統打破以鎮為單位自成系統的局面,形成區域型輸配水網絡。推進以自來水直接飲用為目的的分質供水網建設。2005年水源工程、輸水系統的供水安全保證率達到97%以上。

  三、全面推進城市一體化進程

  樹立城市一體化發展觀念,完善和實施城市規劃,加快編製和完善分區規劃和法定圖則,使規劃覆蓋到全市每一塊土地。實現特區內外、功能組團間和城市片區間的協調發展,構築現代化城市體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合理確定城區功能定位。福田區重點發展與中心城區配套的第三產業,成為全市行政、文化、信息、國際展覽和商務中心。羅湖區強化金融、商貿中心的功能,成為全市金融、商業旺區和網絡服務基地。南山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旅遊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西部物流中心。鹽田區加快黃金海岸建設,重點發展港區服務業,成為東部物流中心和旅遊區。寶安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工業、加工貿易、“三高”創匯農業和生態旅遊基地。龍崗區穩定和提升加工貿易,發展“三高”農業,成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和海濱渡假旅遊基地。

  構築“一市多城,眾星拱月”的現代城市體系。整體上形成若干特色突出的城市片區和功能組團,每個組團由若干衛星城組成,每個衛星城輻射一片地區,以發達的交通體系和通訊網絡為紐帶,連接各城市片區、功能組團和衛星城。推進特區內外協調發展,特區內以功能轉換為重點,統籌推進舊城區改造和功能置換,引導產業梯度外移,實現集約型二次開發。特區外以強化組團式集中開發為重點,加速城市化進程,按照“工業入園,居住入區”的發展要求,推進農民住宅、工業廠房的統一規劃和集中建設,提高土地成片開發和集約利用水平。發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新城鎮。2005年,城市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達到75%。

  健全現代化城市管理系統。全面提高城市科學管理的水平,按照職責、職權相一致的原則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思路,進一步理順市、區、鎮(街道辦)各級管理體系,努力探索職責明確、規範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落實轄區管理責任制。完善城市防災減災系統,增強城市整體防護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強“三防”工作,提高防災物資儲備、搶險設施和隊伍的保障能力。健全水文站網,加強河道防洪工程和海堤工程建設,完善雨水排水系統,實現雨污分流,形成現代化的城市防洪防潮排澇系統。努力搞好消防工作,提高城市消防的整體水平。加強地質環境勘測及地質災害防治。嚴格實行城市建築抗震標準,強化防震減災救災意識和手段。加強航海支持保障系統建設,確保通航水域暢通。健全緊急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建立完善全市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全面提高城市快速反應能力。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事故預防工作,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加快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完善國民經濟動員、人民武裝、交通戰備和人民防空工作,重視軍民兩用技術、軍民兼容高科技項目和產品的開發應用,提高市民國防意識,加強國防動員組織建設和法規建設,促使國防動員工作步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

  第四章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開放型經濟

  以開放市場為突破口,加快經濟國際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對外和對內開放並舉,形成按國際慣例運作的開放型經濟格局,建成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一、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

  以建設經濟國際接軌示範區為目標,建立和完善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政策法規體系和應對協調機制,營造按國際慣例運作的法治環境,增強參與全球化經濟競爭的適應能力。

  完善適應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配套政策法規體系。加強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研究,認真履行WTO的有關原則和我國政府的承諾。發揮地方立法權優勢,清理和修訂不符合WTO規則的產業、貿易、投資優惠等保護性政策,取消不符合WTO規則和國際慣例的審批、核准、許可證等制度,調整與WTO規則相抵觸的行政保護、稅收減免等政策扶持手段,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境內外自由配置。制訂有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市場開拓的貿易政策,增加政策法規的公開化和透明度,形成規範、公平、寬鬆的政策環境。制訂服務業行業標準、產品技術及環保標準等規範性標準,維護本地企業正當利益,增強其國際市場競爭力。

  建立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應對協調機制。深化外貿體制改革,進一步放開外貿經營權限制,試行貿易企業進出口經營登記制,促進政府職能由審批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由管理具體事務向設立標準規範轉變。成立深圳市WTO事務諮詢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貿易政策、經貿信息、反傾銷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建立經濟貿易發展監測系統,充分利用WTO解決爭端機制、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等規則,提高企業反補貼、反傾銷應訴能力,維護企業合法利益。建立企業與政府、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快速聯動反應機制,及時應對不公平國際貿易行為,增強抗風險能力。實施WTO知識及人才培訓計劃,全方位提高政府和企業的應對能力。

  二、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

  充分開拓與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貿易國際化、資本國際化和生產國際化程度,把深圳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貿易基地和國際資本重點聚集地。

  鞏固對外貿易的國內領先優勢。同步發展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不斷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加大歐美、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開拓新的出口領域。擴大一般貿易出口,提高一般貿易比重。加快深圳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建設,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優化貿易結構,擴大倉儲、貨運代理、分銷、金融保險、會計、法律、諮詢等服務貿易以及軟件等技術貿易規模。繼續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大力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2005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占製成品出口比重達到30%。積極推廣網上交易和電子報關,建立深圳進出口信息數據庫,形成電子化的國際營銷網絡。充分利用外方的國際營銷網絡擴大深圳產品的出口。培育扶持一批出口骨幹企業,以產業配套的規模經濟優勢增強出口發展後勁。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到85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達到485億美元。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比較優勢,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跨國經營,力爭在國際分工中佔據有利地位。發揮深圳毗鄰港澳、靠近國際市場的優勢,鼓勵實力較強的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海外生產基地、銷售網絡以及研發體系,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積極通過境外加工裝配等方式,在帶動和擴大設備、技術、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出口的同時,把商品的出口與資本的輸出結合起來,積極利用國際的資源、跨國的銷售網絡和渠道,實現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和海內外生產的一體化。引導企業參加國際著名專業博覽會,增強深圳產品影響力和輻射力。充分發揮海外貿易中心作用,分銷深圳產品。參與境外工程承包和遠洋運輸,拓展國際技術服務,推動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援助和對外貿易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促進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再上新台階。全方位、多形式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努力保持我市在國內利用外資重要聚集地的地位。以製造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為重點,利用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契機,逐步加強與國際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和企業的聯繫和合作。以服務業有步驟對外開放為突破,爭取在金融、保險、證券、物流、商貿、分銷、電信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對外開放取得更大突破,使服務貿易領域成為利用外資的新增長點。積極探索運用收購、兼并與戰略聯盟等形式與大型跨國公司進行多層次的合作,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化生產與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着力吸引跨國公司來深投資或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產品分銷中心,使深圳成為國際資本、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重要通道和投資樞紐。積極探索國際證券市場融資,大力引進境外財團資本和風險投資,滿足高新技術產業、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努力把深圳建成投資環境最優、市場開放程度最高、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區,爭勸十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200億美元。

  三、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共同繁榮發展

  加快推進與香港、珠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擴大與內地的經濟技術合作,拓展深圳經濟發展的空間和腹地,促進深圳和周邊城市的共同發展。

  推進與港、澳、台的經濟技術合作。與港、澳、台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經貿交流與合作,爭取深港經濟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完善城市功能,使深圳成為香港產業深度轉移的主要承接地、香港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延伸地。重點推進科技、口岸、跨境基礎設施以及旅遊、加工貿易、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以科技合作為核心,促進深港經濟轉型和升級。以口岸合作為突破口,形成高效的人員、貨物出入境管理機制。以金融合作為重點,加大深業控股、深圳國際、深圳高速公路公司等企業在香港資本市場籌資力度。以大型跨境基礎設施規劃協調為基礎,重點抓好深圳河治理、銅鼓航道、西部通道、口岸軌道接駁等四大工程建設。

  實現與珠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充分發揮深圳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擴散效應,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在環境保護、水資源合理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配套等方面的協作與分工。強化深圳海港和空港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服務功能,使深圳成為珠三角參與經濟國際化的重要橋樑和通道,珠三角成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配套生產基地、物流業的重要貨源基地、商貿金融旅遊等服務業的重要支撐地。

  繼續發揮對外開放的窗口帶動作用。增強服務全國的大局意識,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積极參与西部大開發,充分發揮深圳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管理方面的優勢,引導企業到內地尤其是西部地區投資,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繼續加強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做好扶貧幫困工作。進一步吸引內地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來深投資興業,使深圳成為內地招商引資的重要窗口,成為內地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

  第五章推進城市信息化,發展網絡經濟

  按照率先實現信息化的總體要求,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將深圳信息化提升到世界發達國家城市的水平,使深圳成為用信息化加速現代化的帶頭示範城市和全國信息化創新試驗城市。

  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網絡的光纖化、數字化、寬帶化和智能化,加快建設以寬帶傳輸和交換為主體的信息主幹網。重點建設以密集型波分復用(DWDM)技術、光分插復用(OADM)技術和光交叉連接(OXC)技術為基礎的超大容量(Tb/s級)的寬帶城域全光傳輸網和以IP技術為基礎的骨幹通信網,構建世界先進水平的寬帶高速多媒體綜合業務應用平台。大力發展具有多種接入方式的寬帶接入網,力爭兩年內完成光纖骨幹網的鋪設任務,實現光纖到大樓、光纖到樓層和光纖到戶。形成以光纖通信網絡為主、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的多元化、大容量的全市統一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相互滲透、相互兼容,達到功能融合互補,實現資源共享。

  ——電信網。拓展固定電話網功能,繼續對IP城域網進行擴容,結合光傳輸網建設,加大骨幹層的傳輸寬帶,擴大網絡覆蓋面,建立集話音、數據與圖像於一體的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形成功能強大、運行可靠的基礎通信平台。推動移動通信網的升級換代,在繼續發展第二代數字系統(GSM)的同時,積極引入以寬帶CDMA為主體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實現從話音服務為主向語音、數據、多媒體等多種業務的擴展。2005年,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70部,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85部。

  ——有線電視網。推廣使用數字電視編碼和傳輸技術,規劃多功能網絡開發,採用寬帶IP級HFC接入技術和數字電視傳輸技術,把有線電視網建設成為集圖像、數據、語音傳輸為一體的寬帶、數字化、交互式的信息傳輸網。2005年,有線電視覆蓋用戶達到120萬戶,入網用戶達到168萬戶,傳輸10-100套標準清晰電視(SDTV)和10套高清晰度電視(HDTV)。

  ——計算機網。逐步形成與多種業務及現有網絡相融合的、以IP為基礎的核心網絡,使數字寬帶多媒體網絡在社會生活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吸收社會信息資源上網,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網絡優勢重點拓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網絡醫療、網上辦公和虛擬專用網等業務。

  二、完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普及信息網絡知識,以公共服務領域為重點,建設一批覆蓋面廣、安全可靠的應用信息系統,推進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

  基本實現政務信息化。建設政府專用信息網絡和信息交換系統,實現政府信息在政府機構內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市區兩級政府90%以上的業務通過計算機和網絡處理。建設政府信息國際互聯網發布系統,實現可公開政府信息的社會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增加政務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導向作用。在政府網絡平台上建設政府業務信息系統,提高網上辦公事務處理量。加速完善信息化專項工程建設,完成市民中心、計劃、財稅、人口、公安、勞動、組織人事、口岸、海關、檔案等一系列政府信息化工程,建成電子政府。

  全面推進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建設覆蓋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信息數據庫體系,重點提高教育、科技、文化、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信息應用水平。教育領域建設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現代化教育網絡平台和遠程教育系統,為市民提供多媒體個性化的網絡教育環境。科技領域建設高交會科技成果在線交易系統,實現交易項目的網上查詢、撮合、談判、簽約。文化領域建設文化信息網,實現全市圖書文獻、電子出版發行、文化設施管理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醫療衛生領域建立全市衛生信息網,實現各醫療衛生單位的信息共享。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建立勞動力資源數據庫,開發勞動人口就業失業管理等應用系統,以及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社會保險險種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提供網上社會保險申報、網上醫療保險業務。

  加快建設數字化社區。構建社區智能化網絡,加快醫療保艦文化教育、社會保障、信息諮詢等便民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新建房地產開發項目實現光纖到樓,推進現有生活住宅小區家居數字化管理進程,逐步實現小區公共設施、信息發布、安全防範、停車保管等管理服務的數字化。加快家庭信息化建設步伐,推進市民上網,2005年,城鎮居民千戶擁有電腦達到650台,百戶家庭手持個人信息終端(手機或PDA)擁有量達到85%。

  基本實現電視廣播數字化。加快推進數字電視廣播等項目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字電視試播工作,引進互動點播技術開展多種增值服務,為市民提供高質量高清晰度的電視節目和圖文信息。2005年,爭取使深圳數字電視節目實現衛星傳遞。

  建設公共信息庫。統籌規劃建設一批戰略性、基礎性和公益性資源數據庫,建立公共信息資源交換服務中心,全面提供綜合數據庫目錄、導航系統、索引系統和鏈接服務,建成向全社會提供服務的公共信息資源服務網。

  加強信息安全防範。建設完善黨政專用網和應急通信網,加強涉及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的專用網絡安全建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防範計算機病毒和計算機犯罪,制止有害信息的傳播。完善信息化建設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強化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體系。

  三、拓展信息增值服務

  以現代化信息網絡設施為基礎,以拓展增值服務為核心,促進信息服務的規模化、專業化和商業化。2005年信息服務業產值達到455億元,年均增長20%。

  發展電子商務應用。以本地電子商務為重點、遠程電子商務為目標,建立完善以支付網關、認證中心、網上商城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建立與電子商務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統,擴大電子商務物流網的增值服務,發展對外貿易電子商務,實現先進貿易方式的國際接軌。按照電子報關統一國際標準,實現海上集裝箱運輸和港口操作的單證處理完全電子化。完善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結算、支付功能,增強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推進企業信息化。加快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步伐,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健全企業信息化工作組織,推廣企業信息主管(CIO)制度。完善企業信息網絡,着力發展計算機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建立以生產控制為核心的自動化系統和以財務成本核算為核心的企業管理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