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開國丞相趙普曾標榜自己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聖賢的光芒是普遍如同太陽般照耀四面八方的。樸素的語言訴說著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參透它們,就可以讓我們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其中,孔子的一番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怡,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也就是說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少一些後悔。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來禪師這段話: 有一個壞脾氣的小男孩,十分任性,一天到晚發脾氣。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他的爸爸對他說:“他每發一次脾氣時,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過了一段時間,籬笆上有了許多釘子。他爸爸又對他說:“現在,你看你需要剋制了吧。如果你可以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可以拔下一顆。”一開始,男孩覺得很困難,因為發一次脾氣就釘上一顆釘子,而拔下來一顆卻需要一整天不發脾氣,但他努力剋制着自己。當他把籬笆上的釘子都拔光時,他發現自己已經學會了剋制。於是他很欣喜地拉着爸爸一起去看籬笆。爸爸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看,釘子是都拔光了,但是那些洞卻永遠留在這裡。其實,你每次向別人發脾氣,就是往他們的心上打一個洞。你可以道歉,但是那個洞卻永遠不能消除啊。” 對啊,我們在做事之前,要考慮後果,要三思而後行。說話前要經過大腦思考,要小心,不說自己做不到的事,做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千萬不要禍從口出也不要言多必失。 因為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葯可買的,即使在事後你自責,你傷心。射出的箭,說出的話,失去的機會是世界上最追不回來的三件事。所以,我們要好好管好自己的嘴,做到慎言。 法國大文豪盧梭在《懺悔錄》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他在一戶大戶人家當雜工。主人一條十分漂亮的皮帶。於是他偷偷地帶上了。不料,被人發現了。他很猶豫自己不該承認,因為這份工作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他一口咬定是小廚娘偷的。可憐的小廚娘被趕出了人家。 雖然盧梭後來成了著名的大文豪,但這一份罪惡感一直在他心頭,洗之不盡,揮之不去。 因此,我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不要給自己後悔的機會。否則,在你後悔時,會錯過許多美好的事。像泰戈爾在《飛寫集》中說的:“如果你為錯過的太陽而流淚,你也將為錯過繁星而黯然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