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兵家必爭之地,首先,在地緣政治上,南海是中國的海上主要進出口要道,共佔中國所有貿易航道的70%,也就是說誰扼住了南海,將其封鎖,誰就掐住了中國的喉嚨,限制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所以,中國在南海的領海主權問題上,必定要嚴守死防,絕不可以有半點退讓!
縱觀歷史,每一次的戰爭背後都是能源與經濟的推動,在貿易經濟,資源問題上,南海的石油、天然氣的儲存量極高,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13%,被世人稱為“第二波斯灣”,而且南海藏有大量可燃冰,可以說,如果南海資源全面開發,中國在百年之內,將無須進口石油,反而將成為石油輸出?耄?腥宋剩?ldquo;石油的力量大到什麼程度?”只需看看挪威就行了,——挪威沒有輕工業和重工業,成為一個不受廢氣污染的高福利國度,沒有工業,挪威的高福利從何而來,是什麼推動挪威富強呢?答案只有一個:石油。在北海發現了大量的石油,挪威和英國將其平分,挪威從石油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今天的利比亞,北約為什麼要反卡扎菲,“為利比亞人民嗎?解放利比亞?戰爭要師出有名,強國要有政治光環,其背後還不是資源嗎?
在這個地球上,陸地是被海洋分割的,只要海洋輕輕的揮動雙手,那些在陸地上不可一世的英雄們便只能停止前進的腳步,無奈地收住狂飆的馬蹄。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歷史學家就寫了一本書——《房龍地理》,其中第37章的標題——“中國,東亞大半島”。連美國人都讀懂了中國的地緣政治,而中國人卻仍然執迷不悟,堅持說自己是陸地性國家。
這是中國人對自己的自我催眠。
中國人之所以不願承認自己是半島國家,是因為歷史的傷痛,甲午海戰的傷痛。中國人在試圖遺忘海洋,遺忘掉自己身上深深地疤痕。
可中國必須面對海洋,面對現實——中國想發展就要信心滿滿的看着海洋,而不是對着貧瘠的土地發獃。
着名的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曾經無限感慨地說:“如果當時的中國也像後來的歐洲一樣拓地殖民的話,今天中國人佔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1/6,而是1/2。”
甲午戰爭使中國和日本同時震動了,只不過日本及時地醒悟,開始大力發展自主的造船能力。而中國卻開始了畸形的轉型與革新——“洋務運動”希望在不觸動政治體制的情況下進行轉型;又喊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試圖創造出冷兵器與熱兵器的融合。
中國從根上是一個農耕民族,是一個沒有冒險精神的民族,因為中國人的農耕精神作祟,所以幾百年來,中國一直被執牛耳的民族。
中國想要強大,想要成為地區強國,就必須發展海軍,發展自己的航母,航空母艦雖然還是“艦”,可是航空母艦的意義和普通艦艇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航母是浮動的國土,他的意義不僅在戰術上,同樣也在戰略上,它是一種威懾,一種心理威懾,就像核彈一樣,我可以不使用,但我一定要有!
中國已經吃夠了航母的虧了,中國需要三到六個航母艦隊集群來保衛自己的領海主權和商船,即使美國及其盟友的極力反對,中國的航母現狀就像當年的中國核彈一樣,當年的美國極力阻止中方研製核導彈,可是幾十年後的今天,每一個國家都在慶幸,幸虧中國這樣的一個和平大國擁有核武器,才使世界局面漸漸趨於穩定——至少亞洲是。
航母也一樣。
中國的航母在幾代人的遺憾中終於揚帆起航——中國人的航母已經不再是夢想了!
有人說潛艇即廉價又隱蔽,完全可以大力發展核動力潛艇。那麼讓我們看一看二戰的幾大海洋戰場。
大西洋是反潛機對潛艇的獵殺;太平洋是俯衝轟炸機對水面艦艇的獵殺;無論如何,每一個戰場上都有航母對飛機的搭載與補給。
潛艇是所有水面艦艇中最脆弱的一種只要寥寥無幾的深水炸彈或水雷就可以要了它的命。而一個中型航母至少可以承受住十到二十枚巡航導彈的攻擊。
縱觀世界經濟,我國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石油第二大進口國,也突顯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能源需求越來越大,在南海問題上毛主席留給我們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南海問題便是主權問題,主權問題是不容退讓的。
李橋中心小學六年級:筆耕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