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從字面上看只是一個垂下頭的動作;但往更深的方面去想,“低頭”不僅僅是一種行動,是一種姿態,一種策略,一種智慧。
回顧歷史的長河,昔日,劉備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誠心誠意,三次拜訪諸葛亮,換來諸葛亮的相助,造就了巴蜀之地的繁榮鼎盛;昔日,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子的辯論,沒有不懂裝懂,而是誠實地相告自己無法決定對錯。由此可見,低頭,是謙虛,是放下架子,是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
低頭不是妥協,不是退縮,也並不意味着失敗,低頭是一種嬗變,一種深謀遠慮,一種等待。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君子自當仰着高貴的頭,決不能低下。殊不知,低頭卻也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縱觀歷史,許多偉人在獲得成功之前,都曾經以這種低頭的方式應對困難,面對挫折。當年越王勾踐,面對國家的滅亡,卧薪嘗膽,選擇了暫時的低頭。才保全了性命,得到了天下;漢朝大將韓信,面對鄉人的刁難,忍辱負重,選擇了在刺耳的譏諷聲中忍受胯下之辱,才得以在軍營里大顯身手;晉文公重耳,面對兄弟的迫害,四處逃亡,選擇了暫時的低頭,最後稱霸諸侯……他們雖一時低頭,卻都在低頭的那一刻暗下決心,堅信自己會重見天日,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大自然中,也有許多令人驚奇的“低頭”:擠壓着沉甸甸的雪的雪松枝丫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回來,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石頭下的小草為了呼吸空氣,享受陽光,沿着石間的縫隙彎彎曲曲地探出了頭。
低頭是一門學問,需要用一輩子去研究。低頭做人是為了最後的昂首挺胸。
六年級:許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