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講的題目是: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諧世界。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勇敢、智慧和勤勞的祖先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明。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文明有的成為了歷史,有的生生不息地一直延續下來,有的相互交融產生了新的文明。今天,人類文明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科技進步和經濟文化交往縮短了各種文明之間的距離。無論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還是在北京的長安街,都可以看到不同服裝、不同膚色、不同母語的人們接踵而行。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人們的交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因素已不再局限於某一種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她賴以生存和延續的基礎。無論對中華民族還是對法蘭西民族來說,我們各自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都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徵。文化多樣性之於人類社會,就如同生物多樣性之於自然界一樣,是一種客觀現實。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才能使人類文明得以發展。
如何才能使不同文明共存和發展,歸根到底在於“和”。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上,我們應該把和平放在第一位。不同文明的國家之間有沒有可能和平相處?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有6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種宗教。正是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映生輝,才構成今天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思想。“以和為貴”就是說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要以團結互助、友好相處為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既能容納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優秀文明傳統;“和實生物”就是說只有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吸收借鑒,才能文物化新,推進文明的進步。“和”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的唐代對外交流就非常活躍。世界上與唐朝交往的國家有七十多個。絲綢之路上和平的使團、商隊絡繹不絕。中國文化那時就傳播到了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國家,同時唐代的舞蹈、音樂、繪畫、食品、服裝、宗教也吸納了外來文化的精華,將中華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說只要人們和睦相處,就什麼困難都能克服。要真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就需要發展社會生產力,消除貧窮與落後,使人們過上富裕的生活;就需要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就需要提倡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與人為善、以鄰為伴。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前提。中國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謂天人合一,包含着人與自然界相統一的意思。資源與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來就是依附於自然的。人可以認識自然,在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謀生存、求發展,而不能破壞自然。有的古文明由興盛走向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自然界肆意開發和掠奪,最終導致自然對人類的懲罰,釀成了文明的悲劇。因此,關愛自然,善待自然,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一個失衡的地球是支撐不起現代文明大廈的。
剛剛過去的20世紀是人類文明大發展的時期。在這100年中,科技上的進步、經濟上的發展、思想上的解放和藝術上的創新,都是人類智慧空前的展現,是以往幾千年都難以做到的。然而,事情還有另外一面,20世紀同樣見證了人類之間的相互殘殺,對自然的大規模破壞和大量的貧困、飢荒、疾病。21世紀人類文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空前的挑戰。只有實現了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類文明才能持續發展。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都是在變革中發展進步的。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周易》提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卻不是一成不變的。幾千年來,中華文明延續發展,雖然在近代曾經一度落後,但又能奮起圖強,大步前進,這不是偶然的。中華文明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在於它的剛健自強,在於它的獨立意志,在於它的開放包容,在於它的維新變革。中華文明正是通過不斷變革而傳承下來併發揚光大的。
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諧世界 標籤:創建和諧社會作文 構建和諧校園作文 構建和諧社會作文 創建和諧校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