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國,誠實、守信一直是華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這種優秀文化熏陶了我們幾千年。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早已融入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中華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古往今來,有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行動在體現着這一點。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法令已詳細制訂但尚未公布,公孫鞅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杆,下令說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門去就賞給十金。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動手去搬。公孫鞅又說:“能搬過去的賞五十金。”於是有一個人半倍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門,立刻獲得了五十金的重賞。這時,公孫鞅才下令頒布變法法令。老百姓也由此事深信公孫鞅,使變法順利施行。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清楚地看到,商鞅給予那人的決不是區區五十金,而是一條價值連城、高尚無比的道德纖繩。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它將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引入了純潔的聖地。這就是誠信的力量。
高台縣城關初中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