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采?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歷史悠久的商業街前門大街是北京古老的商業街道之一,聚集着大小29家老字號和63條各類衚衕。由於商業的發達,前門大街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這才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商業街。飲食文化也是前門大街的特色,咸豐五年(1855年)這裡開設“便宜坊烤鴨店”;同治三年(1864年)肉市“全聚德掛爐烤鴨店”開張迎客;光緒年間“致美齋”的餛飩、“九龍齋”的酸梅湯、“六必居”的醬菜、“正明齋”的滿漢糕點等著名食品商店均在此。民國以後,以賣醬羊肉著名的“月盛齋”也遷到前門大街,更加豐富了這裡的飲食種類。改造后更添京味。前門大街與現代化都市對比鮮明,灰磚青瓦是其主色調,街道兩旁的建築高矮錯落,採用許多浮雕裝飾,上有花、鳥等飾物,以中式風格為主,其間點綴幾棟西式風格的洋樓,讓遊客在這裡不至於產生視覺疲勞,同時也為這條國際商業街增添些許異域風情。而最具特色的當屬立在兩側頗具“京味兒”的新式路燈,“鳥籠”、“撥浪鼓”、“糖葫蘆”三種式樣的118個仿古路燈依次從前門樓子到珠市口排列。“鳥籠”路燈高約3米,金色燈桿向兩側探出,分別吊掛著金邊白罩的1米左右的“鳥籠”當作“燈傘”。“撥浪鼓”青銅色燈桿是它區別於“鳥籠”的地方,燈上方由小到大摞着3個“撥浪鼓”式“燈傘”,白色“鼓面”兒,青銅色“鼓身”,兩側的“小鼓槌兒”更顯可愛。“糖葫蘆”顧名思義,就是在豎長的玻璃燈罩中,由8個大小勻稱的紅燈穿起一
串大大的“糖葫蘆”,黑夜之下這裡的景色一定相當漂亮。
鐺鐺車是老北京對有軌電車的稱呼。因為它的車頭掛了一隻銅鈴鐺,司機只要一踩腳下的踏板,鈴鐺便會發出“鐺鐺”的聲響,提醒行人閃避車輛。這也算是北京第一代現代化交通工具。然而,鐺鐺車有着一個多災多難的開端:其實,北京完全可以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有軌電車的城市,而鐺鐺車多災多難的命運也正是從剛剛冒頭的那一刻開始的。伴隨着1897年北京馬家堡火車站的建成,1899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從這裡向永定門修建了一段有軌電車線網及軌道,甚至連有軌電車都已經配備到位。然而,沒等它見到20世紀的曙光,1900年,義和團的斧頭便砸向了這段剛剛落成的網軌。頃刻間,中國第一批現代化有軌電車蕩然無存。
之後,幾經挫折,中國第一批有軌電車的通車運營終於在1906年被天津搶了先,以後幾年,上海、大連的有軌線路也紛紛竣工運營。直到1924年12月17日,歷經多方舉步維艱,繞過商戶鬧事,躲過人力車夫抗議,克服多少坎坷與干擾,北京終於也迎來了有軌電車隆重的通車典禮。典禮舉行的地點正是在前門。
我們在景色優美的前門遇見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面目慈祥,經打聽,這位老爺爺叫李寶軍,是一位回族人,也是一位漫畫家,以前曾經在中央美術院工作過。老爺爺為我們每個人畫了一幅畫像,一邊走一邊畫,好像絲毫都沒有緊張感,畫得像真是惟妙惟肖,真是牛年的“牛人”呀!說罷,我們決定和這位老人一起拍照,老人帶我們來到了一扇門前,這扇門上有着春聯,只是,和現在不同,現在的春聯都是貼上的,而這扇門上的是寫上的,黑色的底,金黃色的春聯,顯示出了老北京的氣息,在這扇門前留下了我們美好的記憶,好像回到了50年前的北京。
前門裡,有着北京數不清的老字號: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火鍋,內聯升的鞋,馬聚源的帽,張一元的茶葉,同仁堂的葯,瑞蚨祥的布,亨德利的表,謙祥益的綢緞,正明齋的糕,六必居的醬菜。至今還流傳着一首唱北京老字號的哥:六必居的醬菜,色澤就是鮮,醬味那個濃郁,香里透這甜,老字號,就是那個白糖泡的那個蒜,回味哪個無窮惹人愛,全憑那老缸腌……這首歌,反映了前門裡老字號之多,以及老字號年代的久遠。
剛一走到前門,看到鐺鐺車,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京味”,灰色青瓦房,特色小吃,各種衣服,真是使人眼花繚亂。
前門,使人回味無窮。
前門採訪 標籤:採訪作文 採訪記作文 記一次採訪作文 採訪活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