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題是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多年來,我們的教育和課堂教學目標總是圍繞着知識傳授和部分技能技巧的掌握上,在考試評價制度的影響下,片面追求短期應試效應,偏離了國家教育的方針。為了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們就必須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重點在於改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改善課堂教學,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重視知識技能傳授的同時,注重追求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樣才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適應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需求。改善課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精心準備,做到課堂有序
準備,不等同於寫好教案。首先應認真學習《課標》、研究教材,分析學生的具體實際,確定適合於實際情況的本節課的具體目標。第二,搜集、選擇好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除課本內容外,確定還有哪些教學用具、資料,實例、應用、故事等能為實現本節教學目標服務,還要用到哪些相關知識。第三,選擇教學、學習方式方法。計劃用什麼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哪些內容由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教師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可提出哪些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預計在學生討論發言中,將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教師如何引導和規範。最後,書寫教案。教案要層次清晰、實用,不搞形式主義。它主要反映教學過程中的總體規劃和程序,反映在各部分具體實施中,教師頭腦中未能明確記憶的東西,從而起到綱要、提示的作用,而不是知識的羅列,也不是詳細的課堂實錄。有時教案寫的複雜、細緻,反倒使課堂呆板、低效。只有周密計劃、胸懷全局、精心組織,才能使課堂緊而有序,活而不亂。
二、創設環境,使學生充分展示和發揮
教育絕不是培養劃一人才和服從者,而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學習環境的創設,不是設下種種圈套讓學生去鑽,從而完成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我們要利用教學計劃和資源,給學生學習創造寬鬆、和諧、公平、民主的氣氛,使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給每個學生製造語言(回答、提問、表述、閱讀)、行為(合作、討論、探究、實踐)、思考(分析、抽象、歸納、總結)的機會、條件和時間。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差異。針對教學中的具體情況,可採取學生演示、演講、講解、回答、互答、全體動手實踐、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得到調動,讓每一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儘可能的得到發揮和展示。
三、利用教學資源,引導自主學習,注重能力提高
“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是《綱要》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化到學會學習,是一個重大的飛躍。在很長時期,我們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也就是學會了很多知識,會參加卷面考試,但不愛學習,不會學習,不敢探究,缺乏創新精神、動手實踐和應用能力。因此,課程改革要重點突出“過程、方法”的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漲,對今後的教學、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每個學生都有承擔責任、任務、研究探索的需求,學生自主探究成功的喜悅,必將使其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倍增。所以,根據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都應當力爭讓學生去處理。能夠讓學生自學的就讓他們自學;需要用生活經驗去探究和實踐的,可提前準備材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教師示範、指導和規範,使學生經歷學習、探究過程,充分體驗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搜集證據,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同時,將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四、做好評價,激活學習氣氛
評價,除了甄別作用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注重發揮其具有的激勵和導向功能。任何人都有希望別人認可的需要,評價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課堂的氣氛,關係著學生自主參與行為的調動。我們應該運用“成功教育”思想,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注意發現學生各個方面(行為、態度、積極性、學習收穫等)的閃光點,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點滴成績,及時實施激勵性多元、多樣化的評價。
課堂內一般以口頭語言評價方式為主,也可輔助將評價按等級,用符號簡單記錄,應有自評和互評(同學評、教師評)穿插、結合,充分肯定學生成功之處,同時在不傷害自信心的前提下,分析其欠缺,這樣才能趨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獲得進步。根據實際,在教師及時調控的情況下,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見解,探索解決問題,講出自己的收穫、體會,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觀點。雖然已有教案設計,但教案只是一種設想和預測,我們不能只束縛於教材、教案之中,一味追求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和學習的知識量的大小,從而限制了學生拓展性思維的開發。如果計劃的任務沒完成,但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的討論等,對其思維發展和成長有足夠的價值,都應鼓勵其進行下去。這樣,達到生成性目標是完全值得的,如此長期堅持,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加有利於學習任務的完成。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必須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師課堂角色,擺脫學生舊的接受式學習模式,才能利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效學習,長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研究的能力;才能全面實現教學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培養有志、有識、有情感、有思想、樂進取、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有用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寧夏靈武市梧桐樹學校初二:劉佑凡